近期看到一個現象,終於了解為何房地產不敗神話可以持續,而且甚至往上噴也不是問題
就是關於我們家鄰居,他們省吃儉用多年買下一間 高價房屋
一般我們認為 房價支出,應該是各戶所得扣掉日常必須費用、娛樂費用、公關費用、不定期費用、保險費用、生育費用與養兒費用等,其餘才來支付房價
但是它們家 的方式是 以上費用只有必須費用,其他都沒有,"全家"賺錢 (四個工作人口),省吃儉用,一起合作買房
我粗估它們四個年收入大概 250
按照房價合理本益比計算 大概是七年所得 也就是 1750萬的房子
它們就這樣買下了
然後我就思考像這樣的人,寧可不愛花錢、不愛娛樂、只想有房 的購屋需求
應該台灣各地不斷發生,所以大家期待房價會跌?
我想這是不可能低~
我正在思考 我沒有四個人幫我一起賺阿 要如何因應高房價帶來的威脅~
這樣的買房現象反映了台灣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台灣人真的很拚,寧可拚到老,也不願意享福 (兩個老的到現在還在賺錢幫小孩養房,我滿佩服的)
但這樣的高房價對某些人是不公平,特別是沒有爸媽靠,還要拿錢回去的人,看來只能咬牙苦撐。
所以上一代的老人買房觀念、產業聚集於單一區域,都最後造成一個結果
就是,大家艱苦一點吧,咬牙買下去吧!
相信在台灣民族愛貸款買房的慣例下面,房價只會噴,政府不敢調升貸款利率,所以奉勸那些覺得政府會調升利率的人,不要在狂想了!
aerlice0122 wrote:
近期看到一個現象,終於了解為何房地產不敗神話可以持續,而且甚至往上噴也不是問題
就是關於我們家鄰居,他們省吃儉用多年買下一間 高價房屋
一般我們認為 房價支出,應該是各戶所得扣掉日常必須費用、娛樂費用、公關費用、不定期費用、保險費用、生育費用與養兒費用等,其餘才來支付房價
但是它們家 的方式是 以上費用都沒有,"全家"賺錢 (四個工作人口),省吃儉用,一起合作買房
我粗估它們四個年收入大概 250
按照房價合理本益比計算 大概是七年所得 也就是 1750萬的房子
它們就這樣買下了
然後我就思考像這樣的人,寧可不愛花錢、不愛娛樂、只想有房、大家看了有面子這樣 的購屋需求
應該台灣各地不斷發生
所以大家期待房價會跌?
我想這是不可能低~
我正在思考我要怎麼避開 這樣的心態對我未來購屋 造成的平白損失
不知道版友有何建議 (我都是自己賺,所以我賺錢當然遠輸給別人全家一起賺)
...(恕刪)
不賣永遠沒賺,不買永遠沒損失

不買永遠沒賺,不賣永遠沒損失

aerlice0122 wrote:
然後我就思考像這樣的人,寧可不愛花錢、不愛娛樂、只想有房、
....我想我也是東省西省,少看電影,少吃大餐,開10年老車,其15年摩托車...就只因為買房...
但要澄清一點,會要這麼做,不是為了面子,是真的需要間房子,小弟工作的地方,基本三房(室內約20來坪...)
目前5年中古屋實際成交1100多萬,新成屋最低1250起跳...,有人會說那可以住遠一點啊,但工作要值班,要on-call,還有萬惡的責任制....,買近點,至少晚餐時還可以溜回來看小孩一下...,半夜被call,回公司至少路上安全.....
所以房價不合理,還是買了....,出於無奈...非面子...
ps. 附近三房租金兩萬三起跳,不含管理費....
aerlice0122 wrote:
近期看到一個現象,終於了解為何房地產不敗神話可以持續,而且甚至往上噴也不是問題
就是關於我們家鄰居,他們省吃儉用多年買下一間 高價房屋
一般我們認為 房價支出,應該是各戶所得扣掉日常必須費用、娛樂費用、公關費用、不定期費用、保險費用、生育費用與養兒費用等,其餘才來支付房價
但是它們家 的方式是 以上費用都沒有,"全家"賺錢 (四個工作人口),省吃儉用,一起合作買房
我粗估它們四個年收入大概 250
按照房價合理本益比計算 大概是七年所得 也就是 1750萬的房子
它們就這樣買下了
然後我就思考像這樣的人,寧可不愛花錢、不愛娛樂、只想有房、大家看了有面子這樣 的購屋需求
應該台灣各地不斷發生
所以大家期待房價會跌?
我想這是不可能低~
我正在思考我要怎麼避開 這樣的心態對我未來購屋 造成的平白損失
不知道版友有何建議 (我都是自己賺,所以我賺錢當然遠輸給別人全家一起賺)
我10多年前就是和他們一樣,傻傻的被拐去買房,每個月的薪水扣掉房貸剩不到1.5萬,季獎金和年終獎金都拿去冲本金,騎20年的老豪邁,開親戚留下來的老車,KTV和出國旅遊都不用想,日子苦倒也習慣了。這個月繳完最後一期,拿到清償證明時我留下男兒淚,終於熬過來了。房子也漲一倍多了,當初笑我苦行僧的同事現在還在租房子,。當然每個人各有所求,這個無可厚非,含淚播種,必歡笑而收割。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