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市民們共同出演
如果不是勤美集團透過地產記者們的鍵盤釋出消息,在我們往後的回憶裡大概也記不起來是如何跟勤美術館告別的。靜悄悄地隨著日月推移,白色森林搖身一變成了洲際酒店,屆時人們才恍然察覺失去了什麼,於是在街頭口耳相傳後,這個城市又新增了一則荒謬的篇章,前後矛盾的劇本安排,情節急轉直下堪比童話名著《糖果屋》。
且在此節錄〈經濟日報〉記者宋建生的報導:『勤美集團昨日(4/17)宣布,與全球最大國際飯店管理公司 IHG 洲際酒店集團合作,將引進最高等級的洲際酒店(Inter Continental Hotel)進駐臺中,雙方簽訂經營飯店管理合作備忘錄,預計六至十個月內簽訂管理合約,並依頂級國際品牌標準,規劃設計新飯店,明年第 1 季動工,2017 年完工營運。台中洲際酒店基地面積 1,400 坪,位於全國飯店與勤美誠品綠園道購物中心間,總投資金額約 35 億元,規劃 220 間客房將鎖定國際高端客層。這是勤美集團台中「勤美天地」百億元投資計畫的一部分,除飯店外,二棟「璞真」系列頂級豪宅及一棟購物商場將同步動工。市調初估,未來推案每坪單價上看 60 萬元。另外,規劃中的購物商場,將引進精品、百貨及餐飲等業種,預計 2016 年營運,全案總投資金額達 100 億元。』諸如以上的消息稿,各家媒體大同小異,於四月下旬釋出報導,數量就和 2010 年「CMP BLOCK」剛開幕時、 2012 年升級為「勤美術館」時一樣多,只是當年刊登於生活休閒版,吸引人氣, 如今卻轉向地產與工商版面, 吸引資金。

由私到公,再由公到私的城市空間
其實也不過兩三年的光景,當初勤美璞真基金會引進街區博物館(Block Museum)的概念,以在地生活、互動的、無疆界的美術館為這塊土地定位,號召各界藝術家及特色店家參與,主打生活化親民藝術。而真的,如今的確有許多特色小店與創作者聚集於此,城市街區成為文化創意發生的舞台,有了一種動靜態共存的美學形式。開放式、綠地、展覽、音樂、街頭表演、市集、公益活動,這樣的一處藝遊空間因應資本運作和人們需求逐漸形成,幾乎被市民們認定為一處公共遊憩的空間,一座城市公園。這個空間所發生的事件體現了一個城市的經濟、文化、風格和精神氣質,也反映著每一個來到這裡的城市市民其心態、追求和品味。美國景觀設計之父歐姆斯特德曾說過:「公園是一件藝術品,隨著歲月的積澱,公園會日益被注入文化底蘊。」這個空間就是一段歷史,讓人們一走進有著巨大紙飛機的草坪,腦海就會浮現昔日的畫面、曾經的美好記憶,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東西,都是我們認為空氣中理所當然會有的甜美。
然而現在勤美天地 100 億投資案的土地規劃卻明顯地喚醒我們,這裡並不是公園,它是傳統的私有庭園(彷彿鐘聲響起,雜揉著現實的殘酷),白色森林的主人隨時可以圍起籬笆,限定出入的人們,那所謂的小房子串門子計畫呢?流浪動物認養活動呢?由私到公,再由公到私,該說是此空間的性質撲朔迷離?還是資本家的商業操作昭然若揭?

是人文生活美學特區,還是高級地段特區?
當「勤美術館」的性質由公有回到私有屬性(或說從來不曾公有過,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當媒體對於這塊空間的關聯詞彙已從「設計、藝術、文化、生活」改為「利多、人潮、商機、房價」,土地上會發生的活動肯定有所不同,從街區美學運動到頂級酒店豪宅特區,我們不知道哪些活動可以繼續成為城市生活中的養分,而哪些活動將會被禁止發生?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或許可以指責有一群人公器私用、懊悔有一群人為人作嫁,但這一切更像是導演早已寫定劇本。市民們共同耕耘澆灌了城市文化的土壤,為什麼到了最後,舞台的幕簾降下來,甜美的果實只留給那限定的少數人享用?
我們當然不是央求導演施捨,我們只是必須共同參與劇本,將心中對城市的美好想像編寫進未來的可能,因為你和我都是城市裡的市民,這座舞台的大多數人。最後讓我們共同念誦一段詩人曾寫下的台詞:全都是我的,但無一為我所有,無一為記憶所有,只有在注視時屬於我。—辛波絲卡〈旅行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