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還是租房?一直是有住房需求的大問題,租房常被人家說成是〝幫人還貸款〞,租到老了什麼都沒留下,反而幫屋主貸款完畢得到一間房子,但這個一直被老一輩朗朗上口的理論,現在還能通用嗎?看看以下的說法:
例子一
一棟房子的貸款期大約是20-30年,取中間值為25年,也就是說每年平均要付出約4%房價的金額,才能在第25年時付完房貸
重點來了,今天假設一個物件2600萬,每月租金26000,租房划算還是買房划算?
租屋時:每月租金26000,換算年租金為312000,佔總房價1.2%,即是你租83.3年後付出租金才會超過房價。
買屋時:25年貸款,每年付4%金額,為104萬,合每月付8.66萬。
上面例子中很明顯的是租房較為划算,原因為年租金只佔房價1.2%,比起4%的年貸款,花費少的多,況且83.3年都無法超過房價,可以說住到死都都花不到2600萬,那比起花25年付完貸款再住一輩子,花費上划算的多。
例子二
600萬的房子,每月租金20000,租房還是買房?
租房時:每年租金24萬,為房價的4%,租到25年時,剛好付了600萬。
買房時:每年貸款4%, 年貸款24萬,每月2萬房貸,25年貸完。
這邊的例子很明顯租房比買房要笨的多,因為住25年不夠讓你住到
升天,而且幫房東繳了600萬的房貸,所以買房划算。
看完以上兩個例子得出結論,
年租金>房總價4%=幫人付房貸,笨!
年租金 =房總價3%=租房可租33年,看你怎麼想
年租金 =房總價2%=租房可住50年!住到老!
年租金 =房總價1%=租房可住100年 !住到上天堂!
所以越靠近4%就越不值得租房,越遠離4%就越適合租房,計算一下就知道自己該買房還是租房了。
補充說明:
房租是最忠實反應房屋本身價值的,好地點跟爛地點的房子就算價格相同,房租也不會相同,
,
所以4%理論其實是用來判斷目前房價合不合理的方法,不合理的房價,
買房就會是個投資正確但居住不正確的惡夢
Q&A:
Q1:你都沒算進去利息和稅金!
A1:那你就算進去呀,把你25年會付的房子錢都算個通透,公式一樣是"總付出金額/該房屋年租金=?"
加進去了然後?貴的房子有變比較好了嗎?只會顯的租更划算吧!
Q2:你最好知道以後房租都能一直維持那個數字到你死掉?房子價格不會動?租金不會變?
A2:房租當然可以變化呀,但依然是用4%理論去判斷,當房租漲到4%時,你就可以考慮買房了,
不過房租是反應房屋實際使用價值的量化標準,漲房租代表實際價值提高,那房價可能不漲?
房價漲了,那比率還是不會變呀!
Q3:暫時想不到,歡迎提問
網星 wrote:
今天假設一個物件2600萬,每月租金26000
剛好買了一間2600萬含車位(現金無貸款).但是租金是收42800元...
你假設的物件不是一個正常的物件
網星 wrote:
租屋時:
每月租金26000,換算年租金為312000,佔總房價1.2%,即是你租83.3年後付出租金才會超過房價。
買屋時:
25年貸款,每年付4%金額,為104萬,合每月付8.66萬。
上面例子中很明顯的是租房較為划算,原因為年租金只佔房價1.2%,比起4%的年貸款,花費少的多,況且83.3年都無法超過房價,可以說住到死都都花不到2600萬,那比起花25年付完貸款再住一輩子,花費上划算的多。
請問2600萬的金額不需要扣掉頭款嗎?每人頭款的能力都不一樣?那要依誰的當標準..
請問利率有4%嗎?哪間銀行的利率...不要說會升息..生了息再來說比較準~我看政府也沒那個種!
一個正常的家庭.算他租屋到60年的時候~老夫妻都死了...小孩長大當爸爸了然後在繼續租60年..又死了..孫子長大當爸爸了....繼續租屋60年...這樣真的比較爽嗎!!
3代X60年=180年(就算都只租1間房)...不過不可能..繁衍後代需要的不只一間房!
到最後可能只剩下01的空方帳號使用了180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