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戶數多、無法談好都更改建的老大樓是不是不要買?


各位版友好,小弟開始看房大約半年,有些疑問想請教:


1、我的預算只能買台北市的舊公寓

若我買35年的公寓,接著自住10年

此時屋齡已經45年,假設與鄰居又沒法談好都更

這樣45年又無法都更的老公寓,會有人想接手嗎?



2、承上,如果屋齡老舊又無法都更或改建

是不是只能放著變成危樓,然後等政府強制拆除?



3、再承上,所以買房是不是要避開住戶很多的老大樓?

我的想法是,假設是屋齡30年但是當初蓋一整片的老大樓(ex.國宅)

這些老國宅住戶少說幾百戶,因此很難都更或改建

但是一直住下去,房屋價值又一直折舊,

豈不是變成賣不掉(或賠錢賣),但又無法都更改建的僵局?



4、因此,預算只能買市區老公寓的情形下,若一定要買在市區

我是否只能選擇樓層低、住戶少的老公寓(而非一大片集合式住宅),

然後也要注意是否劃入都更範圍?



以上疑問請版友賜教,謝謝~~


ps.本文原發佈於ptt,因想更瞭解多方意見,所以在mobile再問一次,小弟是mobile新手,請多見諒^^

2013-05-28 16:0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總戶數 老大樓
大樓不易都更, 住戶水準佳的北市集合大樓, 特別是30年左右的, 都走remodeling, 就是外牆與lobby換新
這樣的住宅價值容易保值, 甚至提升
所以要選一下

舊公寓超過35年在台北還真普遍, 都更劃定不是問題, 只是目前通過門檻提高很多
我建議你盡量選雙拼或最多一排三戶的舊公寓
因為即便都更不易, 拿不到獎勵, 你還是可以簡單的就地拆掉重建
畢竟10戶的意見普遍較少
且避免買一樓有店面的公寓, 因為租金補貼較高, 就很難談妥

通常新房的大樓>華廈>公寓
30多年後, 價值剛好相反
土地稀有的問題
當一個房子住了40年後, 土地價值相對房屋總價值是佔比會愈來愈高
所以買35年的北市房, 要注意土地持份與拆遷重建的機率
很多超過30年的國宅, 要remodeling也很難, 住戶的問題, 所以他的價值相對就更差了

kevinniba wrote:
大樓不易都更, 住戶...(恕刪)


多謝大大意見,受益良多

但請問就地改建的話,臨路路寬最低要幾公尺呢@@?

按照目前都更的遊戲規則.. 加上政府推拖及"少作少錯"的心態.. 即使RC房子60年了.. 有那一套制度能由政府介入.. 為保民眾安全.. 作強制都更的??

現狀是.. 計劃書核定了.. 政府就開始表功了!!! 但爭論最大.. 最困難的權利變換協商.. 卻任由開發商及拒更戶做利益博弈..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你參考!
我寧可 多花點時間在通勤上 買屋況好一點的房子 為了縮短通勤時間 而去買40年的公寓?
房子住好一點 早一點就寢 早一點起來上班 房貸壓力小一點 身體就健康
現代人愛熬夜 早上匆匆忙忙上班 身體都搞爛了...
你不買還是有人會買.

eason3569 wrote:
各位版友好,小弟開始...(恕刪)
忍忍忍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