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我介紹一下, 小弟本身在金融業上班,6年6班,銀行職員(我在公股銀行服務,公股銀行就只有兩家,中國輸出入銀行不提了,一家台銀,另一家是房貸龍頭..)
因為結婚的關係 ,我在97年結婚,當年“忍痛咬牙”買了人身中第一間房子
總價約650萬元 當時一坪單價約26萬(室內有木工裝潢,前屋主非投資客)
(建物坐落於板橋區英士路,華廈約10年, 五樓 , 權狀24坪,兩房一衛,,,,建案 : 富x極品~~有板橋區的仲介應當知道該棟建案名稱)
97年我買的時候,自己服務的分行徵信大哥就驚呼:『兄弟,你好像....買貴一點了』(但因為有裝潢,又要結婚,貴1、2萬也不以為意就買了,這點應該很符合本網站很多仲介大哥所講的....自住沒差的拉)
不過當年當地的行情比較起來....雨農路上的龍鳳x星高樓層成交大約23~24萬元,也難怪當年小弟分行徵信大哥會如此說。
努力增產報國之下,一晃眼,今年102年 ,我小孩已經兩個了,為了小朋友的空間(有小孩的就知道,小朋友玩具、衣服一大堆)
想要以我的小房換大房,但近一年在591及實價登錄逛了一下,我受驚啦

可以看的物件三房加一車位隨便都要1800萬起跳,雖說我們夫妻兩人年收入大約有180~200萬元,
若再加上小朋友的養育費用,雖然我可以用行員貸款的優惠利率 ,一樣買不起,
先註明,別砲轟小弟為何不買公寓 or 買到林三淡新這幾個地區,原因是有小孩(爬樓梯,搬手推車太累)且家人住板橋(小朋友都還小要托嬰),
如果今天房價是一年3%~5%之間緩漲,那還可以接受,畢竟我本身在銀行做放款,知道台灣銀行資金的浮濫(台灣有全球最低的房貸利率,別懷疑,普天同慶吧),房價在沒有學對岸瘋狂打房之下,一定會上漲。
但是漲要漲的合理,拿通膨來講好了,一年漲3%,可以了吧,不過這種瘋漲的結果是...之後就沒有成交量,許多仲介大哥也躺在路邊苦撐....
(我常瀏覽pps 上帥大的留言,知道今年102年在過年後的確中古屋的成交量有上來不少,但激情過後呢.....)
話說,與小弟同分行的六、七年級未婚男女 ,也是望房興嘆,沒有人買的下手,許多人的婚事就延後了,更遑論結婚生子。
抱歉,這是我在大台北地區看到的,或許中南部沒這麼誇張,我知道,不過,這個房地產市場真的脫序了
,看來真的只能寄望把這個無能且空轉的政黨換一個至少有點魄力的政黨才有用吧。
題外話,有時候,臨櫃看到那些為了結婚來買一間1300 ~1400萬元的男女朋友我就覺得很厲害(
雙方父母假設資助兩成 也要背1000萬元的房貸,但男女雙方總收入合計100萬 扣掉房貸以及水電瓦斯真的連生小孩的費用..都沒有)
看著吧,台灣被搞得這樣天怒人怨,貧富差距失控的擴大,真的會有政黨輪替,只是接手的政黨也是拿到爛攤子吧。 政策一定要讓房價適度的下修 ,不僅可以幫助一些有潛在需求的年輕人成家 , 也有成交量 (仲介不靠成交靠啥呢)
李同榮: 2014年是台灣房地產最有可能反轉向下的關鍵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