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爐的新聞...
集團旗下有建設公司的壽險公司包括遠雄、台壽、宏泰、國壽、富邦、新壽等,特別是這些建商若有多項建案是位於三峽、淡水、林口等餘屋過剩或近半年房價高漲的桃園青埔等區,將成為重點觀察對象。
==================================================================================
我今天終於看懂了,想說為什麼要一直廣告說壽險置產解禁商辦,豪宅等會漲....因為現在都被鎖起來中,想要解禁只是想靠自己的保險業來平衡資金缺口.....
還有壽險貸款比較好貸,原來也是因為如此啊,不知各位有買以上公司保險的網友們,會不會擔心如果房價真的泡沬後,這些壽險公司吸收了這麼多不動產而倒閉?
=================================================================================
好笑了...帳號被鎖了...哈哈
(其實真的精算過,不過是幫誰算就不知道了,反正決不是幫保戶)
很多人的印象就是銀行業、壽險業都很會精算,善於控管風險
那次貸風暴掃中的那些公司,不知道算不算大公司?

拿保戶的錢去投資自家公司的房地產
就像代操拿政府的錢,去炒自己的股票一樣
反正花的都不是自己的錢,賺進自己口袋,賠是大家去分攤,而且得手利益龐大
拿別人的錢去投資,賺算你的,賠不用出錢,你玩不玩?
當你發現,賺可以賺很多,賠光的是別人的錢,而你不管賺不賺錢,都有很豐厚的報酬拿
你會很認真的去控管風險嗎?

一堆人傻傻地錢送人家炒房,還以為是幫自己買保障
現在的保險已經不是保險了,一堆產品只是要吸保戶的錢
還鼓勵一堆年輕人說不管怎麼樣,人不能沒有保險,保險也是"理財"
一堆人拿自己的錢保自己,借錢給保險公司炒房,還付利息給保險公司哩
我要是保險公司,我幹嘛不玩?

我只能說,大家印象中很會精算,控管風險的行業
都是精算他們自己的獲利(如何把錢從你口袋拿出來),嚴格控管自己的風險(因為都轉嫁給無知的老百姓了)
決不是像保險的原意,風險大家分攤,而他們只收"應得"的報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