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身在台灣 買不買房為何變成人生痛苦選項

最近有意買房 鎖定大台北幾個區域看屋 用網路搜尋特定物件的歷史資料

舉例來說 2008年文山區有棟在福興路的新成十二樓 開價880萬

結果賣了1年左右還沒完銷 不少網路論壇提到這個物件 還虧想買的人「文山區買一坪快三十萬,瘋了!」

結果現在同樣一棟大樓 我看上其中一間 開價已經是1360萬了....

短短四年,漲價將近五百萬,老實說,看到這種現象,很恨當年為何沒想想到要買房,甚至,為何當時仍天真的以為,「房價已經到高點了,等等再買吧」。

以上,是我近期看屋的感觸。接下來,要說為何買房?不買房?為何會變成如此痛苦的人生選項。

在此之前,我要先說,我非常崇拜政大的張教授,作為一位手上沒有房地產、只能先在台北市租屋的我來說,從出社會後,每次他的發言都讓我頗有感同身受的認同感,因為,台北市的房價怎麼會貴得如此離譜,而他的分析,總能化解我一些疑慮,因為,房價終究會回歸「理性」的。

但是,過去六、七年,隨著房價不斷上漲,漲到一位月薪六萬左右的上班族(我下班還找兼差,每月可多個三萬,所以薪資約九萬,但每月需拿錢回南部老家),若不靠家裡支撐,就得背負三十年、每月"至少"繳交三至四萬的房貸,才能在大台北裏頭還不太差的地方找到屬於自己的窩。這種恐怖的現象,過去我曾以為是"短時間的不合理現象",但是,已經六、七年了,房市雖不能說不斷上漲,但整體趨勢仍是漲多跌小,即便有奢侈稅、實價登陸、合宜住宅等政策,仍未改變這樣的大趨勢。

所以,我的問題來了,作為消費者,當然希望用相對低的價格買到好的物件;但是,現實的大台北房市,在時間考驗與驗證後,證明房價在趨勢中並不太可能會有「我們期待的合理性的崩盤價格」出現。更精確地來說,如果房價能維持平穩,不上漲,對我來說,就是「下跌了」。(不曉得大家能不能體會我這句話說的意思...)

在政府多項政策壓抑房價之際,房價仍不斷上升;但老實說,市場空頭聲音不斷湧現,而張教授也在這個時候擔任台北市副市長,而他設定的目標,就是要合理化房價(精確地說,所謂的合理化就是要設法讓房價跌回過去一般人容易買得起的價格);同時,也會推行「實價課稅」,也就是說,一棟一千萬的房子,每年繳交的房屋、地價稅,將數倍數的提高。

當我在看這些政策開始浮現時,理性告訴我,房價"應該"會下跌。

但是,"經驗"又告訴我,房屋市場終究是自由買賣市場,以台灣來說,政府政策大都扮演非關鍵的腳色,所以,大台北房市才會在奢侈稅等政策推行後,房價仍呈現上漲趨勢。 (而且,某些地區還漲得比以前兇)

問題是,面對"理性"與"經驗"的交戰,我實在無法有個肯定的理由說服自己,我到底該信哪一個?

假如,我相信理性,未來房價若下跌,哪我真的要開香檳慶祝!但如果我因此暫緩買房,而房價卻持續攀升,那我賠的又是甚麼...(別跟我說甚麼也沒賠,因為,屆時房價若每坪多十萬,這些漲幅就是我未來購屋時賠出的多付成本)

同時,如果我相信經驗,那麼,假如張教授推行的「實價課稅」真的大刀厲行,那房價若因此出乎歷史經驗而下跌,那我現在買房,不僅是買貴,屆時,平常省吃儉用、經常吃陽春麵、上班騎機車(因為捷運票價比油錢多)、衣服頂多買net的我,每年又得負擔比汽車燃料、牌照稅還高出幾倍的房屋、地價稅(別懷疑,臺北房屋一千萬,即便是0.5%,也很可觀!) 這筆錢,對金字塔頂端者而言,當然是小case,但是這筆錢,就是讓原本就在夾縫中好不容易籌到錢買到房的我,何嘗不是種「對我這種類型的購屋者的懲罰性金」,這等於讓我又對購屋這件事情,有了新增的卻步原因。

我承認我是傳統的台灣思維,我北上唸書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到現在還是與學生混在一起,租在將近四十年的老公寓的沒廁所雅房,辛苦這麼久,除了是實踐人生的夢想,當然也希望能買個房子,讓日子好過些、舒服點。所以,真的別砲我為何不租屋就好...

所以,回到題目,我想問,到底政府是怎麼了,面對市場,他祭出的手段,對想買房的人,為何會變成另外一種「不確定因素」;雖然,如果相信政府真的能保證自己的政策,能有效壓低房價,那做為消費者的我,當然樂見其成。

問題是,政府過去從未,現在也是不敢保證自己的政策對市場真能產生何種效用,對我來說,要憑什麼相信政府的話,繼續堅持不買房子,然後安心地等待房價下跌,不用害怕「現在不買,以後買不到」(雖然現在已經這樣了,就好像我文章最開頭舉出的實際例子,當初八百八的房子我不買,希望他下跌,結果現在變成1360...)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很深很深的感觸,不是要來討砲的,而是希望能與各位好好討論自己思考買房與否所面臨的思考點。也希望政府能為自己的政策做保證與負責,雖然這很不可能,但現在的政府,真的已經成為房市的不確定因素,而且還不自知....

以上
2013-03-24 11:41 發佈

hitradio wrote:
最近有意買房 鎖定...(恕刪)


Welcome to Taiwan!!!
你的標題是"台灣",
但內容卻是"台北"。

台北的房價為何高?
因為本來住台北的不願搬離台北,
而本來很多不是住台北的,也想住台北(你就是),
大家都想往台北擠,所以台北房價就越來越高了。

hitradio wrote:
短短四年,漲價將近五百萬...(恕刪)


主要原因:
1.熱錢太多,張教授也無法預測遺產稅從40%降到10%,美國QE等
2.仲介費堆疊房價,每交易一次,該社區房價自動堆疊5%
其實 只有台北價格誇張~~

很多地方都沒漲的
就算有漲 也只是 反映工錢 跟 原物料錢~~

全台灣 房價總平均約22萬/坪
2009年是19萬/坪
這意味著很多地方仍然低於 12萬/坪~~
要知道 現在蓋房子 原料就大概 6萬/坪~~
再加上 地價 裝潢~~
一坪成本15萬很正常~~


畢竟工人也要吃飯~ 挖礦挖原物料的工人也要吃飯~~

hitradio wrote:
在此之前,我要先說,我非常崇拜政大的張教授,作為一位手上沒有房地產、只能先在台北市租屋的我來說,從出社會後,每次他的發言都讓我頗有感同身受的認同感,因為,台北市的房價怎麼會貴得如此離譜,而他的分析,總能化解我一些疑慮,因為,房價終究會回歸「理性」的。


其實張教授把房價及所得比越來越高來說明房價的不合理是有盲點的,

例如10多年前1棟房700萬,但當時房貸利率近10%,假如自備20%貸560萬,20年,1個月要負擔54,041
現在1棟房1400萬,但房貸利率近2%,假如自備20%貸1100萬,20年,1個月要負擔55,647,負擔差不多

這樣看起來房價還維持在700萬才是不合理的,但是現在買最怕遇到升息,但要升到4%以上3-5年內恐怕看不到,而3-5年內就算升到4%也才付66,658,

反正政府是不希望房價大漲,也不會樂意見到房價大跌,自住買得起負擔的起就買吧,要投資恐怕就多想一想吧
dt6335 wrote:
反正政府是不希望房價大漲,也不會樂意見到房價大跌,自住買得起負擔的起就買吧,要投資恐怕就多想一想吧...(恕刪)



政府其中一項功能就是維持市場機制避免暴漲暴跌,就跟股匯市一樣,所以只需作能力所及的事即可!

樓上說的正解
價值沒變 變的是價格
而為何變 是因為購買力變了

hitradio wrote:
我承認我是傳統的台灣思維,我北上唸書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到現在還是與學生混在一起,租在將近四十年的老公寓的沒廁所雅房,辛苦這麼久,除了是實踐人生的夢想,當然也希望能買個房子,讓日子好過些、舒服點。所以,真的別砲我為何不租屋就好...

何必一定要在台北定居
在台北辛苦十多年還跟學生窩在一起是多麼不勘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青春
我上台北三年存到第一桶金就回南部了
回南部置產容易多了
台北房價要跌只有二種情形
核電廠出事或者政府遷都
那麼多人擠在那裡
房子根本是供不應求要如何跌
稍一回檔馬上有人接手
只要中南部的年青人一直想上台北
台北別說房價
連租金也跌不下來
有很多年輕人上台北工作才領不到30K
但年輕就是喜歡窩在那裡
看不起中南部的故鄉
等到過了年少輕狂時代漸漸步入中年回鄉
才發現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
我認為加稅未必會使的房價下跌
如果說雙北市房價會跌的話
最有可能的大概是核電廠 幅射外洩的機會比較大吧

以版大的狀況來看
存點錢 回南部置產吧

一堆人喊台北生活不易 又一堆人往台北跑(身邊蠻多人的)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