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以長黑摜破1700了
通膨在哪呢
通貨膨脹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個貨幣現象-----傅利曼.
自金融海嘯以來,美國啓動了量化寬鬆,持續印出了海量的鈔票,
所以建商的廣告,投資客的話術,甚至銀行的理專,以及無良的商家,
無一不以此為理由,來洗腦消費者:小心!你存在銀行的錢正不知不覺的被通膨吃掉.
真實的情況是,自金融海嘯過後的四年時間裡,物價指數也僅僅回到08年海嘯前的水準.
而房價卻被通貨膨脹的心理預期,給哄抬到史無前例的新高,遠比物價的漲幅多了十數倍,
如果通貨通脹是主人,房價就是那隻狗,這隻狗跑得在遠,終究要回到主人的身邊.
消費者物價指數
信義房屋房價指數

那自QE1以降,一直到最近的QE3,無中生有了這麼多的貨幣,為什麼沒有引發通膨?
答案更簡單,鈔票是有印,也確實印了不少,但僅止於金融海嘯發生當下的QE1,
至此之後的QE2,OT及QE3,真實印鈔的數字,遠比我們想像少得多,基本可以說沒有,
仔細的觀察FED從QE1後的資產負債表,自2010年6月後,FED就再也沒有大規模的增發貨幣,
與此同時,台灣的貨幣供給也是每下愈況,M1B及M2也在2011年9月,進入資金活水退潮的死亡交叉.
FED的印鈔幻覺(按這裡看大圖)

台灣貨幣總計數
技術面也好,資金面也罷,籌碼面或基本面,甚至政策面,每一個面向,都在透露房市將要熄火的訊號,
有過一個統計,世界各國房市平均一個完整的多空循環大約是十七年,而股市約是五年,
黄金等貴金屬則是一個世代,而台灣房市走了十年的多頭,實則已走到了強弩之末,
就等心理預期一轉向,大部份的人認識到,通膨只是話術,海量的貨幣沒有想像的多,
不用到2015年中FED退市結束量化寬鬆,那些腳底抺油的精明錢,會跑的比誰都要快.
老話一句,一個死期被註定的市場.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它的未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