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101年9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2,796棟,較8月減少521棟,月減幅15.7%,較去年同期減少710棟,年減幅20.3%。新北市101年9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5,163棟,較8月減少173棟,月減幅3.24%,較去年同期減少1398棟,年減幅21.3%。買氣急凍,從7月的4,215棟,到8月的3,317棟,再到9月的2,796棟,比去年奢侈稅同期還慘.......單月不到3,000棟,已經創下10年來的同月最低量,還不到95年9月的6,165棟的一半......請問是鬼月?颱風?實價登錄?還是高房價的影響?還是賣方惜售?
總要僵持個一陣子...幾個月或一年...看看誰受不了開了第一槍...後面就會下殺了....隨然年初有興負發開了第一槍...但因為3-4月那個通膨又讓冷卻已久的房市再熱一下..所以興負發就裝傻了....台灣人受過了SARAS 跟2009 年那兩波的訓練...大家都知道要比氣長...所以就看吧.....不過現在這房價能買的起的真的很少了...所以你說還會再漲應該也是少數真的很優的地段.....大部份應該都會慢慢下來了吧...
房仲:中古屋也回溫 旺季小旺2012/10/01【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太子敦南大樓、黑松微風2期土地上周相繼天價標脫後,928檔期各大預售案場近日來人數增加逾五成;中古屋市場也受激勵,9月下旬網路預約看屋比重較上旬成長近15%。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928檔期和第4季房市料呈「旺季小旺」格局。在QE3帶來通貨膨脹的市場預期心理下,加上大型標售案如太子敦南大樓、微風2期土創天價標脫激勵,永慶房產事業群總經理葉凌棋表示,不論一手市場的預售屋,和二手市場的中古屋,來人數均同步增加,連帶提升成交組數上揚。葉凌棋表示,以永慶銷售的「蘭亭序」個案為例,原先預期每周案場看屋組約20組,但近期QE3和近期標售案的鼓舞,每周看屋組數提高至30組至40組,較8月增加逾五成。成交組數雖仍在低檔,但較原先預期每周成交1、2組客戶,提升至2、3組,房市氣氛、買氣轉佳,市場信心回穩許多。不僅預售市場氣氛轉佳,中古屋市場來人數也同步提升。根據住商不動產統計,9月下旬台北市網路預約看屋比重較上旬增近15%,新北市則維持9月上旬表現。住商不動產副總經理劉明哲指出,市場資金氾濫,口袋深的業者像是壽險公司等大舉搶進不動產,對長期置產客有激勵作用,推升台北市預約看屋比重增加近15%。原來網路預約看屋較上月成長15%.成交量仍在低檔.仲介可以解讀成中古屋回溫了.這種新聞不稍為讀一下內容很容易.
等等會被砲喔!話說前幾週去蘆洲看房快十年的房子,一坪賣44w,車位170w一點也沒有降的績像應該是投資客的房子吧!這個價格可以買新房了建商,投資客,房仲,鐵三角勞不可破悲哀的台灣人謎之音:買不起死到旁邊去吧!大家繼續撐吧!
你騙人明明都是15%為什麼這篇新聞說的是漲15% 到底那一個是對還是錯我搞糊塗了我!!9月即將進入尾聲,房市在經歷實價登錄上路近2個月後,似乎走向穩健,根據住商不動產與信義房屋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9月較8月的房市買氣,約增加11-15%,當中反彈最為強勁的是高雄市,交易量月增約6成,主要是8月有颱風等因素干擾,基期相對較低,因此反彈後相對幅度也較大;其他地區如新北市、桃園、買氣也有1-2成漲幅。近期房地產市場似乎又回溫趨勢,本周兩筆指標標售個案,分別是太子敦南大樓與黑松微風停車場土地,都標出特殊領域新天價,就連一般房市也看得見買氣回升,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9月並沒有颱風等因素干擾,加上QE3等題材帶動,開發商同時也積極高價買地,整體市場氣氛轉趨正面,9月交易量出現反彈走勢,不過反彈力道仍相對有限,一方面除了奢侈稅、選擇性的信用管制措施仍在,另一方面目前房價水準位處高檔,民眾的追價力道有限,即使9月出現反彈走勢,力道也是相對溫和。觀察各區域市況,表現最為突出的為高雄市,交易量較上月增加約6成,業者分析,主要是8月有颱風等因素干擾,部分交易延遲到9月份,加上美術館區土地高價出售,對於區域信心有一定提升,不過平均房價表現則大致較上月持平。至於台北市交易量也出現反彈,幅度大約在15%,主要集中在總價1000-2000萬元產品,主要是北市一般自住客的買氣有所回溫;大台北以外的市場,買氣表現仍相當穩定,交易量普遍增加15%-30%。展望後市,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指出,由於各主要行庫針對首購族提高利率與降低成數,對於自備款有限的首購客戶將產生排擠效應,促使這類客戶往總價較低的區域移動,這也造成非精華區域買氣持續發酵;預期高總價高投報產品,以及低總價避險型產品將成為市場主流。
jordanal wrote:你騙人明明都是15%...(恕刪) 其實也沒錯啦......地政單位統計的9月買賣移轉棟數,大致反映房仲業者8月的實際交易狀況......地政單位統計的是『過戶』,房仲業者統計的是『成交』,兩者間約有一個月的時間差......而且房仲業者的統計都不會很正確,多少都會灌水,屬於信心喊話......
轉移量越少,不一定容易跌價,股票在高點時也會價量背離,甚至漲一段雖然我不認為整體會再像前幾年狂漲,但是也不排除越縮越高打個比方如果大安區有100間房子,平均一個月內有10間的交易量只要主力我買下其中5間,其中3間左手賣右手,就可以把成交價拉高剩下五間,只要屋主不是欠錢急售,一般都只會越賣越高而且投資客會把剩下五間接走(因為自住客覺得價格不合理)這就是鎖籌碼,所以為何顏董一直鼓吹買市中心就是這樣因為籌碼相對穩定至於100間房子,是不是拉高20%其他人就會拿出來賣呢?其實不然,因為不像股票市場,交易快且流動量大,況且房子賣了住哪裡照投客這種賣法,大家擔心賣了買不到回來,故沒有大量資金需求或者沒有換屋需求者大都不會賣,也樂見炒房只有當下一代是白手起家月薪3萬時,才會發現原來炒房的代價是害到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