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個法就成了 :
1. 非個人戶與境外/外資禁止購買住宅 ,
2. 全面實價登錄 , 藉由政府系統購買才能完成房屋登記 ,金流過程強制經系統
3. 一年內買賣房屋超過一次以上 , 五年內超過二次 , 三十年內超過四次 ,課徵成交額50%以上所得稅
4. 擁有自用住宅三間以上 , 每年課徵鉅額房屋稅(>20%)
5. 緩衝期六個月
看看是不是:
1. 房仲生意興隆
2. 房屋大幅降價
3. 人人買得起
4. 多餘資金被迫要投資
5. 市井小民平白少繳數百萬房貸有閒錢消費振興經濟
拚人民有感經濟 , 減少不事生產只想錢滾錢的情況 , 遏止貧富差距擴大
raffles33 wrote:
定個法就成了 :
1. 非個人戶與境外/外資禁止購買住宅 ,
2. 全面實價登錄 , 藉由政府系統購買才能完成房屋登記 ,金流過程強制經系統
3. 一年內買賣房屋超過一次以上 , 五年內超過二次 , 三十年內超過四次 ,課徵成交額50%以上所得稅
4. 擁有自用住宅三間以上 , 每年課徵鉅額房屋稅(>20%)
5. 緩衝期六個月
看看是不是:
1. 房仲生意興隆
2. 房屋大幅降價
3. 人人買得起
4. 多餘資金被迫要投資
5. 市井小民平白少繳數百萬房貸有閒錢消費振興經濟
拚人民有感經濟 , 減少不事生產只想錢滾錢的情況 , 遏止貧富差距擴大
生長在台灣,不要那麼天真...
套句日本人給台灣人的評價,貪財,怕死,愛做官...
沒一個政治人物會支持你....
我討厭日本人,但他說的是真的,台灣人太不爭氣=.=
冷靜點 wrote:
大大所提之措施立意雖...(恕刪)
若全都實施自然不會有人頭問題 , 打折扣就行不通了, 至於二的部分只是還要將仲介系統後台與政府系統連結 , 生意照樣可做
不過當官的不管哪一黨都跟財團牽扯太深 , 確實是沒人敢做啊
當今政府若要在任期內真的交出一番局面 , 在目前沒連任壓力下只看有沒有心放手一搏了
否則若只要流於數據美化 , 像最近停止調高最低工資就是目光短淺為了幾個小數點的位數而犧牲人民的感覺
當一個政府提不出大刀闊斧的政策 , 只想對幾個零頭點數斤斤計較以便有所謂"成績" , 實在可悲也不存希望
在歐洲已有許多學者力主不再以經濟成長率做為國家KPI , 轉而關注的是小老百姓的實質感受(薪資成長/物價壓力/房貸/工作...)
到底救經濟是為了企業還是人民? 若救經濟卻苦了人民肥了財團 , 那經濟是否仍是最重要的指標?
以目前政府帶頭壓低的勢態 , 助長無競爭力資方壓低勞工的藉口
長痛不如短痛 , 狠斬無能企業 , 減少飽和市場壓力 , 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這其實沒有減少大多人的利益 , 只是讓貧富差距不再因輕鬆炒房滾利不事生產而加大
大家把錢投在需要投資的地方 , 也有錢消費更多的東西
雖然....這幾乎不可能....因為台灣大多企業居然連強大工會都沒有
可能要自組民黨或工黨之類的以實際選票才能有所改變吧
台灣人長期受人統治,長期受外來統治者分化治理,鼓勵勇於內鬥造成不團結而好統治,長期貶低本土文化,讓台灣人自己看不起自己,失去自尊好控制思想,加上大中國主義洗腦,造成國家認同模糊,缺乏像日韓的國家集體意識,連跟我們有競爭的韓國貨都有台灣人捧上天,我幾乎沒看過韓國人用台灣貨。
台灣人不輸日本人,但要走出以台灣為主體的自己格調,有像南韓想超越先進國家決心。對自己要有信心。
倒是你說對了,這政府很替財團想
msiwilliam wrote:
套句日本人給台灣人的評價,貪財,怕死,愛做官...
(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