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針對一個政策作討論,結果因為貼新聞連結被丟到別的分區,我想這房市討論還是在這邊講吧!!
就我看來在大台北房價高漲的因素有一個是供需失調,但仔細觀察每年推案的樓地板面積是屢創新高,難道人口有相對成長那麼快嗎?
其實問題就在以開發商而言大台北地區推案做評估時,推大坪數豪宅產品的利潤遠大於中小坪數的,同樣的土地面積我堆獨層獨戶賣的總價的遠比3房兩廳好,所以我門在路上會看到越來越多70坪110坪150坪....的廣告,市中心就算了連2線地區都這樣推,但實際上一戶5千萬1億的房子買的起的人還是少數,也就是造成今天推案量不斷增加需求也沒降下來的原因之一,而相對的豪宅價格不斷開高也拉抬了中古屋的價格,使買的起的人越來越少,想自住的只能望屋興嘆
因此最近針對豪宅下手我認為除了打樣子也打了豪宅效應,若讓豪宅價格HOLD住上不去使開發商在做土地開發評估時轉而興建中小坪數的建案,那麼也是相對使總價降低不但讓買的起的人多了也增加供給降低需求,量不但增加了價格也不再高不可攀,我想這是健全房市關鍵之一,不然說實在一家4口人實在沒必要買百坪大4房,回歸供需基本面來講的話,供給也是要針對需求做供給,而不是蓋一些賣不出去的東西,我想這樣對建商對民眾或是對相關業者才是3贏方針
補充:
通常
2/2/1格局大約20-25坪,含公設約30-35,適合2-3口人住
3/2/2格局大約30-40坪,含公設約42-50,適合4-5口人住
4/3/2格局大約40-60坪,含公設約57-80,可以三代同堂了
大台北地區主要家庭還世2-4口人居多,但推案常看到是70起,我認為只針對穫利考量推大坪數是不健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