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量房價和租金的比例使用40年房貸政策,不划算(只看20年後的財富就好)

我剛上信義房屋和591租屋網大致查了一下,北市大安區同樣的物件2000萬左右的房子每月租金大約2萬左右
我們假設

A買房
台北市大安區
總價
20000000
自備400萬
貸款利率1.88%
貸款期限20年
每月應繳每月需償還本息約:80,000 元

每月必需費用尚有
各種地目稅、修繕費用、社區管理費用、水電費用、第四台費用、網路費用
保守估計1萬

每月應支出額約90000元
其他生活費用存錢速率都假設一樣

20年後必須看房價漲幅多少來判斷是否贏租屋者資產總淨值
假設不漲不跌
20年後A資產總淨值2000萬


B租房每月房租20000
自備款400萬投入全球債卷型基金、中華電信、中鋼、台灣50、投資型保單等等(就當房貸一樣一定要扣)
保守估計年投資報酬率6%就好
我們來算算20年後租房的B資產總淨值多少

1.90000-20000*12=840000<<<<<<<可投入投資複利之【必要花費】
加上本金400萬=484萬,第一年我們算本金的利息下去滾就好
400*0.05=20萬

所以第一年資產總淨值504萬(小數點後四捨五入)
2.第二年=504+84+(504+84)*0.06=623
3.第三年=623+84+(623+84)*0.06=749
4.第四年=749+84+(749+84)*0.06=883
5.第五年=883+84+(749+84)*0.06=1025
6.第六年=1025+84+(1025+84)*0.06=1176
7.第七年=1176+84+(1176+84)*0.06=1336
8.第八年=1336+84+(1336+84)*0.06=1505
9.第九年=1505+84+(1505+84)*0.06=1684
10.第十年=1684+84+(1684+84)*0.06=1874
11.第十一年=1874+84+(1874+84)*0.06=2075
12.第十二年=2075+84+(2075+84)*0.06=2289
13.第十三年=2289+84+(2289+84)*0.06=2515
14.第十四年=2515+84+(2515+84)*0.06=2756
15.第十五年=2756+84+(2756+84)*0.06=3010
16.第十六年=3010+84+(3010+84)*0.06=3280
17.第十七年=3280+84+(3280+84)*0.06=3566
18.第十八年=3566+84+(3566+84)*0.06=3869
19.第十九年=3869+84+(3869+84)*0.06=4190
20.第二十年=4190+84+(4190+84)*0.06=4530

20年後B資產總淨值4530萬

所以20年後A房子價值一定要再翻一倍才能和B的淨資產相同


40年房貸我不想算了,有興趣的大大你們自己去算一下
你們自己去算,A、和B40年後的財富差距只會更大
為何會這樣
這就是北部房價和租金的比例相差懸殊
如果是在南部,幾乎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

所以真的不能傻傻的相信這個40年房貸的【福利】
要去看房價和租金的比例,如果是在南部,那當然還不錯,如果是在北部,很有可能會吃大虧

這個風險蠻大的
怎說
A,20年後房子是否還有倍增的空間,除了利率來說,就算讓你20年都是低利優惠好了,這個風險已經極大了,還要考慮城鄉發展政策,尤其是人口紅利因素
2012~2014年已經是台灣人口紅利的巔峰了,在往後走,全國人口成長幅度緩慢甚至是往下降的,北部能置身事外嗎?

至於傳統租屋可以隨時換地點還是買屋不用被趕好的爭論,這邊就不詳述了

所以台灣將來勢必得要引入外來人口,簡單來看就是只能靠【大陸人】移入,不然根本供需整個會瓦解掉


台灣的勞動人口比例在2011~2014是顛峰,這四年內勞動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約穩定停在74.4%的比例,2015年後將下降


不考量房價和租金的比例使用40年房貸政策,不划算(只看20年後的財富就好)



所以結論
40年房貸政策不是不好,但是不考量房價和租金的比例就去使用這個40年房貸政策就非常不聰明、不划算、不經濟、很蠢,以上報告

附贈網路上看來的笑話:

你白手起家,買了一棟價格數千萬的公寓,開始付房貸,是為太祖

退休後,你的兒子出社會賺錢繼續付房貸,是為太宗

太宗年老殯天,傳屋給你的孫子,繼續付房貸,是為高宗

高宗中道崩殂,傳位給年輕兒子,也就是你的曾孫,心性浮浪,玩車把妹,

欠下巨額債務,致房屋遭查封法拍,是為廢帝。

自你這位太祖成家購屋,至廢帝失去房屋,共傳位四世四帝,計96年,享屋與元朝相當。

看來快成就真正的太平盛世了 至少可以有96年
2012-03-23 11:10 發佈

火神大大 wrote:
所以結論
40年房貸政策不是不好,但是不考量房價和租金的比例就去使用這個40年房貸政策就非常不聰明、不划算、不經濟、很蠢,以上報告


+1 鄉親啊~~要深思~~~
你可以不要這樣搞嘛?

上面房仲很多

妳這樣 他們很難搞下去

是要逼他們轉職嗎?

以後都不要買賣房子了

業務工作改成 仲介租房可能工作還比較多


哈哈 論點同意
所以股神巴菲特就好像不喜歡投資房地產 報酬率低 變現率低

但是前提也要得有巴菲特的投資能力 對吧

火神大大 wrote:
我剛上信義房屋和591租屋網大致查了一下,北市大安區同樣的物件2000萬左右的房子每月租金大約2萬左右
我們假設

A買房
台北市大安區
總價
20000000
自備400萬
貸款利率1.88%
貸款期限20年
每月應繳每月需償還本息約:80,000 元

每月必需費用尚有
各種地目稅、修繕費用、社區管理費用、水電費用、第四台費用、網路費用
保守估計1萬

每月應支出額約90000元
其他生活費用存錢速率都假設一樣

20年後必須看房價漲幅多少來判斷是否贏租屋者資產總淨值
假設不漲不跌
20年後A資產總淨值2000萬


B租房每月房租20000
自備款400萬投入全球債卷型基金、中華電信、中鋼、台灣50、投資型保單等等(就當房貸一樣一定要扣)
保守估計年投資報酬率6%就好---------6%並不算保守,每年6%更是不保守,中鋼今年不到4%,中華電信、台灣50恐怕也不會到

我們來算算20年後租房的B資產總淨值多少

1.90000-20000*12=840000<<<<<<<可投入投資複利之【必要花費】----90000-30000才對,各種地目稅目前也才10000左右/年,修繕費用20年才要花一筆,其他社區管理費用、水電費用、第四台費用、網路費用租屋也要付

加上本金400萬=484萬,第一年我們算本金的利息下去滾就好
400*0.05=20萬

所以第一年資產總淨值504萬(小數點後四捨五入)
2.第二年=504+84+(504+84)*0.06=623-------504+72+(504+36)*0.04----為何是36,因為不是從年初就有72萬下去滾,
3.第三年=623+84+(623+84)*0.06=749
4.第四年=749+84+(749+84)*0.06=883
5.第五年=883+84+(749+84)*0.06=1025
6.第六年=1025+84+(1025+84)*0.06=1176
7.第七年=1176+84+(1176+84)*0.06=1336
8.第八年=1336+84+(1336+84)*0.06=1505
9.第九年=1505+84+(1505+84)*0.06=1684
10.第十年=1684+84+(1684+84)*0.06=1874
11.第十一年=1874+84+(1874+84)*0.06=2075
12.第十二年=2075+84+(2075+84)*0.06=2289
13.第十三年=2289+84+(2289+84)*0.06=2515
14.第十四年=2515+84+(2515+84)*0.06=2756
15.第十五年=2756+84+(2756+84)*0.06=3010
16.第十六年=3010+84+(3010+84)*0.06=3280
17.第十七年=3280+84+(3280+84)*0.06=3566
18.第十八年=3566+84+(3566+84)*0.06=3869
19.第十九年=3869+84+(3869+84)*0.06=4190
20.第二十年=4190+84+(4190+84)*0.06=4530

20年後B資產總淨值4530萬---------不知重新試算的金額會是多少
所以20年後A房子價值一定要再翻一倍才能和B的淨資產相同----事實是30年前到6-7年前北市已翻3倍,6-7年後大概又翻了一倍多,20年後要翻幾倍就不知道,

40年房貸我不想算了,有興趣的大大你們自己去算一下
你們自己去算,A、和B40年後的財富差距只會更大
為何會這樣
這就是北部房價和租金的比例相差懸殊
如果是在南部,幾乎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南部租金報酬率高,但折舊也很高,20年前買的房子目前剩不到50%

所以真的不能傻傻的相信這個40年房貸的【福利】
要去看房價和租金的比例,如果是在南部,那當然還不錯,如果是在北部,很有可能會吃大虧

這個風險蠻大的
怎說
A,20年後房子是否還有倍增的空間,除了利率來說,就算讓你20年都是低利優惠好了,這個風險已經極大了,還要考慮城鄉發展政策,尤其是人口紅利因素----如果是在北部,那當然還不錯,如果是在南部,很有可能會吃大虧
2012~2014年已經是台灣人口紅利的巔峰了,在往後走,全國人口成長幅度緩慢甚至是往下降的,北部能置身事外嗎?-----北部恐怕更擠

至於傳統租屋可以隨時換地點還是買屋不用被趕好的爭論,這邊就不詳述了

所以台灣將來勢必得要引入外來人口,簡單來看就是只能靠【大陸人】移入,不然根本供需整個會瓦解掉


台灣的勞動人口比例在2011~2014是顛峰,這四年內勞動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約穩定停在74.4%的比例,2015年後將下降






所以結論
40年房貸政策不是不好,但是不考量房價和租金的比例就去使用這個40年房貸政策就非常不聰明、不划算、不經濟、很蠢,以上報告

附贈網路上看來的笑話:笑話笑一笑就好,自己的家庭的需求及財務上是否可以cover才重要,以前我也以為可以每年存錢加投資複利10%以上,7年就一倍,30年就身價上億,但巴菲特只有一個,而巴菲特之所以為巴菲特就是他能每年穩穩的投資獲利,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你白手起家,買了一棟價格數千萬的公寓,開始付房貸,是為太祖

退休後,你的兒子出社會賺錢繼續付房貸,是為太宗

太宗年老殯天,傳屋給你的孫子,繼續付房貸,是為高宗

高宗中道崩殂,傳位給年輕兒子,也就是你的曾孫,心性浮浪,玩車把妹,

欠下巨額債務,致房屋遭查封法拍,是為廢帝。

自你這位太祖成家購屋,至廢帝失去房屋,共傳位四世四帝,計96年,享屋與元朝相當。

看來快成就真正的太平盛世了 至少可以有96年

這個例子舉的太好了...

dt6335 wrote :

火神大大 wrote:
我剛上信義房屋和591租屋網大致查了一下,北市大安區同樣的物件2000萬左右的房子每月租金大約2萬左右
我們假設

A買房
台北市大安區
總價
20000000
自備400萬
貸款利率1.88%
貸款期限20年
每月應繳每月需償還本息約:80,000 元

每月必需費用尚有
各種地目稅、修繕費用、社區管理費用、水電費用、第四台費用、網路費用
保守估計1萬

每月應支出額約90000元
其他生活費用存錢速率都假設一樣

20年後必須看房價漲幅多少來判斷是否贏租屋者資產總淨值
假設不漲不跌
20年後A資產總淨值2000萬


B租房每月房租20000
自備款400萬投入全球債卷型基金、中華電信、中鋼、台灣50、投資型保單等等(就當房貸一樣一定要扣)
保守估計年投資報酬率6%就好---------6%並不算保守,每年6%更是不保守,中鋼今年不到4%,中華電信、台灣50恐怕也不會到

我們來算算20年後租房的B資產總淨值多少

1.90000-20000*12=840000<<<<<<<可投入投資複利之【必要花費】----90000-30000才對,各種地目稅目前也才10000左右/年,修繕費用20年才要花一筆,其他社區管理費用、水電費用、第四台費用、網路費用租屋也要付

加上本金400萬=484萬,第一年我們算本金的利息下去滾就好
400*0.05=20萬

所以第一年資產總淨值504萬(小數點後四捨五入)
2.第二年=504+84+(504+84)*0.06=623-------504+72+(504+36)*0.04----為何是36,因為不是從年初就有72萬下去滾,
3.第三年=623+84+(623+84)*0.06=749
4.第四年=749+84+(749+84)*0.06=883
5.第五年=883+84+(749+84)*0.06=1025
6.第六年=1025+84+(1025+84)*0.06=1176
7.第七年=1176+84+(1176+84)*0.06=1336
8.第八年=1336+84+(1336+84)*0.06=1505
9.第九年=1505+84+(1505+84)*0.06=1684
10.第十年=1684+84+(1684+84)*0.06=1874
11.第十一年=1874+84+(1874+84)*0.06=2075
12.第十二年=2075+84+(2075+84)*0.06=2289
13.第十三年=2289+84+(2289+84)*0.06=2515
14.第十四年=2515+84+(2515+84)*0.06=2756
15.第十五年=2756+84+(2756+84)*0.06=3010
16.第十六年=3010+84+(3010+84)*0.06=3280
17.第十七年=3280+84+(3280+84)*0.06=3566
18.第十八年=3566+84+(3566+84)*0.06=3869
19.第十九年=3869+84+(3869+84)*0.06=4190
20.第二十年=4190+84+(4190+84)*0.06=4530

20年後B資產總淨值4530萬---------不知重新試算的金額會是多少
所以20年後A房子價值一定要再翻一倍才能和B的淨資產相同----事實是30年前到6-7年前北市已翻3倍,6-7年後大概又翻了一倍多,20年後要翻幾倍就不知道,

40年房貸我不想算了,有興趣的大大你們自己去算一下
你們自己去算,A、和B40年後的財富差距只會更大
為何會這樣
這就是北部房價和租金的比例相差懸殊
如果是在南部,幾乎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南部租金報酬率高,但折舊也很高,20年前買的房子目前剩不到50%

所以真的不能傻傻的相信這個40年房貸的【福利】
要去看房價和租金的比例,如果是在南部,那當然還不錯,如果是在北部,很有可能會吃大虧

這個風險蠻大的
怎說
A,20年後房子是否還有倍增的空間,除了利率來說,就算讓你20年都是低利優惠好了,這個風險已經極大了,還要考慮城鄉發展政策,尤其是人口紅利因素----如果是在北部,那當然還不錯,如果是在南部,很有可能會吃大虧
2012~2014年已經是台灣人口紅利的巔峰了,在往後走,全國人口成長幅度緩慢甚至是往下降的,北部能置身事外嗎?-----北部恐怕更擠

至於傳統租屋可以隨時換地點還是買屋不用被趕好的爭論,這邊就不詳述了

所以台灣將來勢必得要引入外來人口,簡單來看就是只能靠【大陸人】移入,不然根本供需整個會瓦解掉


台灣的勞動人口比例在2011~2014是顛峰,這四年內勞動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約穩定停在74.4%的比例,2015年後將下降






所以結論
40年房貸政策不是不好,但是不考量房價和租金的比例就去使用這個40年房貸政策就非常不聰明、不划算、不經濟、很蠢,以上報告

附贈網路上看來的笑話:笑話笑一笑就好,自己的家庭的需求及財務上是否可以cover才重要,以前我也以為可以每年存錢加投資複利10%以上,7年就一倍,30年就身價上億,但巴菲特只有一個,而巴菲特之所以為巴菲特就是他能每年穩穩的投資獲利,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你白手起家,買了一棟價格數千萬的公寓,開始付房貸,是為太祖

退休後,你的兒子出社會賺錢繼續付房貸,是為太宗

太宗年老殯天,傳屋給你的孫子,繼續付房貸,是為高宗

高宗中道崩殂,傳位給年輕兒子,也就是你的曾孫,心性浮浪,玩車把妹,

欠下巨額債務,致房屋遭查封法拍,是為廢帝。

自你這位太祖成家購屋,至廢帝失去房屋,共傳位四世四帝,計96年,享屋與元朝相當。

看來快成就真正的太平盛世了 至少可以有96年

...(恕刪)
上次看日本的新聞
日本現在2011一年出生人口109萬但每年死亡人口112萬
每年人口其實都負成長日本已經通縮20年了
一堆廢校一堆派遣職日本到處都是省錢的節目
每次看到一起工作的日本人那麼拼還是派遣職就汗顏
房價下跌在人口負成長前就會發生
因為房屋需求量已經趕不上餘屋量
死多頭觀念的有錢人和一堆理財雜誌總是叫你買屋致富
他們的觀點是民國四五十年漲到現在確實有賺一二十倍
但你是現在投資房產還會漲十倍嗎漲一倍就偷笑了
神經病........

台灣雖然和日本狀況不一樣但還是相似背景
台北市需求量強但還會漲要多久才會戳破
真的是""房產死多頭的聖地""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