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各都會區舊公寓數量龐大
海砂屋輻射屋漏水傾斜的也不少
在舊公寓興盛年代購屋的年輕人今日年紀大了
很多人想要重建換新屋有電梯
偏偏新屋根本買不起
談到重建
以往大家想都不想
似乎找建商就是唯一的路
但是有談過的人就知道
條件普遍不理想
這也不意外
因為找上建商等於是提供土地和建商合作
主導權在建商
主要利潤歸誰就再正常不過
但其實有另一條路
就是住戶自己當建商
由建築經理公司輔助
雇用建築師 營造廠
例如國內有中國建經 東亞建經等公司
中國建經的Q&A有一則寫得很清楚
問題:由專業團隊協助自地自建的方式及與建商合建有什麼不同?
住戶自組更新會自地自建就像是住戶自己組成一間建設公司,每個住戶就是這間建設公司的股東,但大部分住戶都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及時間,所以建經公司、建築師事務所、都市更新團隊及估價師事務所等就像大家請的專業經理人,去協助住戶處理這些事情,所以重建後所有的利益是由所有的住戶分享,專業團隊僅收取固定比例的服務費。
合建是建商跟地主談定一個分成條件後,其他的事情即由建商去處理及決定,所以對於住戶的特別需求(例如違建、因為建蔽率減少一樓部份住戶需換至其他樓層的找補)及風險即由建商去克服及承擔。
但是權利及義務是對等的,建商一定要有足夠的利潤去處理這些事情,所以住戶就必須將所得的利益中分部份給建商;如果大家自組更新會一起蓋房子,一切就都公開攤在陽光下,同時權利變換計畫需經過市府審查,所有程序都是透明公開且平等的,並沒有任何特殊的空間可以滿足個別住戶的需求。
資金也是問題 因為土地可以抵押借款 但是住戶便要先背貸款 直到建好後賣屋還款
(也許可以考慮賣預售屋)
主導推動的熱血青年(老年)一定是不可或缺
但是可以預見
不管他拿錢或是不拿錢還倒貼 都一定會被人質疑
tnt9999kg wrote:
這問題我經歷過 也思考過 結論是
都更最困難的部分在整合 也就是所有住戶同意都更 且都更分配條件達成共識
第二困難部分在於資金 但這部分聽整合商說可透過如何信託模式把資金借出來
再來是我覺得最尷尬的部分 就是住戶自行整合時 主導的這住戶的角色問題
這住戶算整合商嗎? 他要算成本嗎? 做白工服務大家他願意嗎?
算成本的話是否就找整專業整合商就好 至少 信託 銀行 建經 營造...都是具體的
是看過有社區已成立都更籌備會 但籌備會是都談好了 還是準備開始談 就不知了
最後我看了幾次說明會氣氛後 與其裝孫子去拜託人 還不如另打算盤去買預售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