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不用急者現在進場當房奴,終於讓我鬆了一口氣

上次發表不買房老婆要翻桌文章
最近她又改變心意了(女人真善變)
不過很高興的
她逐漸能了解+同意我對房子的一些想法了

我的想法還是一樣

不想因為揹了太多的房貸而拖延了財務自由的理想
對於理財規劃會有很大的傷害

居住於雙北市對我們這對小公務員夫妻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不管是房價也好,物價也好

因為我個人升遷的關係,暫時不得不在台北工作
有些同事也看了我的文章,知道我的身份了
我總是不能把話說得太死,我不知道我還要在新北市待多久
也許還要個2-3年吧
但是只要有機會
我真的不想在這邊拉第賽了

事情多,生活品質差,物價、房價也比較高

搬出去給老婆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固然是一定要的
但既然不是住永久,租屋也是一個考量的方案
新北市租房來說一個月1.5萬,算我待三年好了也才54萬
但是我們的存款和投資增加的幅度

我相信未來房價上漲的動能(再扣除房貸本利、折舊、各種稅、管理費)會遠遠追不上
即便我買在台北市也一樣

如果揹債N千萬
如同一些大大所言
是融資再操作一個高點的投資型商品,而且是全押梭哈了
風險非常高

至於小孩,如果有,可能先交給南部的岳母帶,我非常樂意先在南部高雄置房產
因為那是耗材,而不是被炒作的投資物品

我也叫老婆開始展開南遷計畫,只要她先遷調過去,我也會盡快跟上
終於讓我落下心中一塊大石頭
未來雙北市房價是漲是跌,我可以置身事外了


最近觀察這個版
可以參考的資料越來越少

不外乎還是已經買房的希望繼續漲,還沒買房的唱衰快點崩
老實說我是好狗命
可以選擇要或不要繼續在這裡工作
很多人是不得不在北市謀生活

我不嘴砲,要不要買房都是個人意志
提供一些這兩年想在雙北市買房的大大一些客觀可行的參考方式(個人意見)

1.法拍屋的數量有沒有增加,持續增加代表房市有泡沫的危險
這部分還得要自己詳做功課了
這個網站可以查詢,不過要自己加總雙北市各地院法拍的數量
http://www.815.com.tw/

個人見解,奢侈稅以來持續增加中,有溫水煮青蛙的可能性,利率低只是延緩泡泡破掉的時間


2.成交量有沒有放大
新聞一定要看得懂,建商說2月回春30%你就信?,要和去年、前年的數據參考比較,這部分請參考
內政部營建署網站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4539&Itemid=54
國民住宅組>>100年第四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

個人見解,雙北市分數低,非常不樂觀

3.成交價是否下跌?
這部分不知道是我開的先端還是怎樣,反正大家現在都知道要去這邊查了
內政部地政司查詢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property.asp?cid=830



個人見解,營建署公佈去年第四季台北市房價每坪51.3萬元,相較第三季的每坪62.2萬元,跌幅近兩成!等7月實價登錄後會更明朗,想買屋的一定要忍一忍

4.房仲展店關店和積極度

請自行去現場觀察

5.各推案現場假日實際參訪人數

請自行去現場觀察





最後提供一個臉書一個大大個人獨特的見解(老實說我也不知他分析的好壞)
財務管家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0150401800676469

目前全球不動產的總市值高達500兆美金,是個超級大泡沫!
1)用1塊錢槓桿投資4塊錢的標的
2)期待2年後會上漲,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期貨!期貨是高風險的投資方式
3)把身家財產重押在期貨上
4)只要「投資標的」來個大空頭,
5)那肯定是場災難......
Ⅰ)有許多人用500萬元槓桿投資2000萬的不動產標的
Ⅱ)同樣是期待2年後上漲
而且估計全球600兆美元的財富中,不動產資產總市值占了500兆美元
Ⅲ)機乎8成以上的資產都重押在不動產這類「投資標的」上
繼2007年底美國、英國、歐洲、澳洲的不動產邁入空頭之後
2011年資金不斷從新興市場國家抽離
Ⅳ)新興市場國家的不動產即將邁入空頭的機率高達99%以上
V)災難是否已經在不遠的前方等待?
1)中國大陸有八仟萬戶餘屋
2)新興市場國家持續緊縮貨幣及信用
3)2007年起歐、美、英、澳不動產市場步入空頭後,許多不動產價格下跌40%-60%以上
4)新興市場國家人民持有不動產類資產,占總資產比重過高(過度投資)
5)租金收益率低於2%
6)中共地方政府隱性負債過高且開始違約
7)中共經濟數據造假
8)中國大陸房價/所得比過高
9)江系與胡系政治鬥爭
10)資金鏈斷裂
11)中國大陸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
曾經有位第一名的基金經理人,年度績效超過100%
2008年金融海嘯時,績效則出奇的難看。
該基金經理人自行分析原因為『未注意到國際情勢的變化』......
許多人都說,台灣什麼都可以進口,惟獨『不動產』不能進口
所以不僅將85%以上的資產以『不動產』持有
還勸週遭的朋友持續買入『不動產』......
1)香港藝人阿B當年投資豪宅,因理財不當破產
2)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信用持續緊縮,不動產邁入空頭機率極高
3)歐、美、英、澳不動產於2007年底空頭至今,已下跌30%-40%以上
4)目前全球600兆美元資產中,不動產總市值高達500兆美元
5)國人不動產持有總市值,占資產比重過高......
當我們仍把資產重壓在『不動產』之際,一定要記得
第一名的高手曾經提醒我們,『要注意國際情勢的變化』。
全世界的資金,在不動產類資產的比重,真的太高了。
有人說「在等都更」沒關係?
有人則覺得『自己的地段很好』不用擔心?
更有人說『自己的房子很便宜』買到賺到?
舉個例子,台股跌至4,000點時,再好的題材都沒用
再好的公司都會受到影響
再被低估的股價仍會持續探底。
不動產也是一樣
在不動產空頭的趨勢下,再好的不動產都會受到影響......
『財務管家』在演講時提過
『資產泡沫』破滅是『剪羊毛』的主要成因
根據『十大法則』中
1)總市值法則(市值*現存量),目前全球不動產的總市值高達500兆美金,是個超級大泡沫
2)儲蓄分配法則,能夠再降低其他類別的資產的比重,使『不動產類資產』的比例增加的機率極其有限。
3)在不動產空頭的趨勢下,再好的不動產都會受到影響,不動產資產的比重過高,
4)『自住』的人,也將因此成為屋奴......




-------------------------84樓的回應
其實昨天我休假,也騎機車去繞了很多地方
我觀察了北部不少的建案
想看看他們蓋的如何,該地到底住的人多不多生活機能好不好

1.第一個看的板橋中原街的遠雄左岸

然後往新莊思源路那邊騎過去
2.順便繞了副都心

看看他們蓋的如何,還有多少土地可以使用
3.接者我從三重騎去台北市,也去看了重陽橋頭那邊非常多的建案

其實這邊我因為工作常常經過
也已經蓋的密密麻麻的,剩下可以用的土地不多了頂多5分之1

4.後來我騎去台北市,先走中山北路,看到遠雄另一個建案

後來往淡水想去看看海散散心
從紅樹林站開始一路許多建案
5.水世紀之類的

接者往登輝大道那邊騎去,我想看看淡海新市鎮賣的如何
所以延者新市一路那邊一路繞行
6.看到台北灣江南第三期和附近一大堆的建案,很多族繁不及備載

去情人橋附近晃晃後去老街幫上班的老婆買包酸梅
回家我就順道看看五股重劃區的建案
7.就是五股未來之都那邊,發現腹地其實還蠻廣大的
回程經過副都心那邊又多駐留了一下看了看

不討論房價
單純是討論實際住人與否的看法
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我評價是否真正有人居住,主要還是看有沒有人曬衣服、窗簾、晚上的微亮燈光等等

副都心那邊很多建案還在積極施工中,大約還有2分之1的地都還沒蓋起來
所以未來估計還會有很多的推案量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那邊可以說自住的人非常少,整體生活機能還沒完全成熟,如果都號稱完銷的話,那真的是非常神奇,因為我看不出真正住多少人

也許是正再蓋

個人評價住人率15%左右

遠雄中和左岸和台北市那邊也正在蓋,所以住人率目前是0%
台北市位於精華地段,我相信是不會有太大問題
中和其實那邊目前生活機能真的不算太好,在等捷運蓋好吧

重陽橋頭那邊晚上我常常去
晚上幾乎都一片漆黑

個人評價住人率20%左右
貝多芬社區那邊

有趣的是,以前不會看到窗戶口貼出一個【售】,但是最近好像越來越多窗戶口貼出這個【售】字了

延者往淡水的主要幹道上走,其實住人率算蠻高的說,尤其是捷運站附近,不是說淡水賣不好,實際去走走我發現還住滿人了

個人評價住人率80%左右

接者往登輝大道上面走去
老實說,真是夠偏僻了

但是出乎我意料外,其實面對道路第一排的一些大樓,還算住蠻多人的
很多房子衣服都曬的滿滿的

個人評價住人率70%左右

但是往更裡面走,就每下愈況了,尤其快靠近海邊那邊,一些不知名的建案連廣告都看不到,感覺地主自己籌資就蓋了想賺一筆的

非常多,還有剩下的土地也非常大,大約只蓋了3分之1

住人率只有不到15%

最後五股那邊未來之都那邊目前只有賣預售屋的組合屋,所以住人率是0%
但是如果都蓋滿的話
也是非同小可的數量
土地來說
淡水>副都心>洲子揚重劃區

人口也是一樣

這幾十年來,個人對於一些經濟上有心理的不安感,到最後這些泡泡都有引爆
第一次是網路泡沫化
那時候大家都瘋狂追逐網路公司,雲端科技,好像很多人都靠這賺大錢
可是那時候還是學生的我
隱隱覺得
這號稱賺大錢的新興行業,到底要如實際營收獲利,讓我非常納悶
廣告?雅虎信箱大家去買來用?
而且真的有那麼多人【必須】要使用網路(那時候還沒這樣發達)
後來隔年就崩了下來

第二次是信貸危機第一次金融風暴
我只知道當時滿街都是現金卡、信用卡,隨便一個學生都能辦好幾張,好像錢不用還一樣,我自己也辦了好幾張,很多同學都把卡刷爆
結果爆發了第一次的金融風暴
許多人繳不起卡債,這也是卡債族這名詞第一次出現

第三次2008年金融風暴老實說,事前完全沒有徵兆,我還蠻無感的
只知道新聞上燒炭的、自殺的開始越來越多

第四次,這次我感覺北部房產真的有泡沫的危機 (林口和三峽我還沒詳細去晃過),因為真的有點背離了供需了,而且看到這麼多的土地還沒被開發,就算你人口永遠都是往北部集中好了,第一波少子化的衝擊2016年也會來到,這些建案、戶數這樣多,都說329有3000億的大量,真的能消化完畢嗎,單純從基本面的供需來看,真的非常無言,不是房子不夠住,實際上供給量大的驚人。

說不上來,就是一種感覺,一種氛圍
就像當初那種看壞網路公司、現金卡的情況很類似
網路公司怎樣獲利,大學生怎樣還幾十萬的卡債


基本面就出了很大的問題

許多同學收入比我高都買不起,網上討論的醫生、律師都負擔沉重的時候
我認為真的有泡沫的警訊
有空你們自己可以去這些大型建案區域晃晃,看看實際居住了多少人

為何泡泡還沒破
笨蛋,關鍵在利率

其實有關利率的文章我真的蠻在意的,真的希望能有高手解析一下利率波動的循環
雖然世事難料,沒人能料到明天會怎樣,但是多小心一點總是好的
真的檔不過需求,也只好買下去了

這篇文我發言就到此為止,不檔人財路了
祝大家順心
2012-03-03 2:0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急者 房奴
謝謝你喔!
說真的 財務自由也是我的目標與夢想!
加油!!

火神大大 wrote:
上次發表不買房老婆要...(恕刪)





這種不理性的東西

分析再多,也不會準的
跟著你的感覺吧

分析精闢, 感恩
火神大大 wrote:
上次發表不買房老婆要...(恕刪)
連夫妻都是公務員的人都買不起房!!
不知道是房價真的太高,
還是版大看的房子太好...

照理說, 公務員貸款也相當好貸,
趴數也不低才對吧?
加上有首購, 還有公務員低利,
想買房應該不是難事,
應該主要還是版大要升遷的關係吧...
要在台北市現在買房的要有相當的覺悟吧

小套房6百萬 30坪公寓動不動千萬起跳 還是中古屋 這什麼世界...

在雙北市買房 未來的財務大概都用在繳房貸上面了吧

有的人月入還沒3萬 註定了一輩子也買不起

雙北以下的房價便宜多了

更不用說南部 如果是我也選擇回南部置產


嗯~~

公務員夫妻~要藉著房價來增加身家~很容易~

你確定要放棄這個大部份人沒有的機會?將租金貢獻給房東?


提點你幾句~~

新北次級區和桃園好區~現在貸款買了~三四年內隨便也賺幾百~

看不懂??

就照你自己的意思吧!
版主太威了
資料真齊全~~可以提供給我參考
早當晚當會有差別?
自己當跟兒女當會有差別?
猴子早上吃三顆晚上吃四顆會有差別?
一切都因心而起……
睡前看到這篇文章, 稍微看了一下板大之前的文章, 想了想還是爬起來寫一點小弟自己的看法, 給板大參考看看.

目前看來板大的計劃應該是打算回高雄定居, 不過這1,2年工作本身上沒辦法離開台北, 在目前老婆很希望生活空間和生小孩的需求下, 先租屋然後請老婆先調去高雄, 小孩給岳母帶, 等本身調去高雄後在高雄置產.

這計畫大致ok, 不過以小弟觀點, 家是由人組成的, 以人為出發點, 可以再更彈性一點, 何不多點選擇跟時間給自己跟家人, 以下是提議的做法:
1. 現在馬上找租屋
<-滿足老婆很希望馬上有獨立的生活空間, 有了私人空間, 夫妻間也可以好好商量下一步

2. 選租屋況好一點的沒關西
<-好好跟老婆培養幸福感有利生小孩

3. 租離家裡中和近的房子, 有捷運更好
<-方便照顧長輩, 長輩也不會突然有疏離感, 如果老婆懷孕, 也有利互相照應

4. 不建議老婆馬上申請轉調
<-無論是懷孕時, 或是小孩1~3歲, 都是很需要老公在旁邊的, 如果不巧分隔兩地, 家人的不安全感會上升, 而且人在高雄, 在怎麼快過去也要2小時, 會壓縮你很多處理事情的空間跟選擇, 而且小孩1~3歲很可愛, 我想板大跟長輩也不想錯失這段時間

5. 建議小孩1~2歲時再考慮是否去高雄
<-可以考慮是否把時間延後, 板大應該是68年次的,一般來說生小孩才是有時間壓力的, 板大本身經濟狀況很好, 夫妻也想要有小孩, 所以如果是先以小孩為目標, 而生小孩等小孩長大也是要時間的, 何利用這段時間, 好好準備定居的位置

6. 如果決定趁小孩2歲前決定置產位置, 大約給了自己3年的時間
3年可以幹嘛呢? 小弟看了板大的文章, 發表的很密集, 內容語氣也蠻急的, 事情是都分析的不錯, 但是可能少了一點, 就是"看屋時間要夠長", 好像板大花在實際看屋的時間不長, 應該不超過1年, 其實以你的條件, 假設200萬頭期, 最最最保守你可以買600~800萬的房子, 你可以又多了3個選擇:

(1) 如果買在中和, 20~30年2房的中古屋我相信是有機會的, 因為喜歡的房子不是說有就有, 是要看機運的, 所以集中區域, 利用時間勤看屋, 會有機會找到適合的房子; 雖然中和的房子沒辦法買太好, 但綜合你的情況也不用太好, 在中和的優點你可以孝順長輩, 升遷快, 長輩也可以就近含飴弄孫, 過了10-15年你就經濟自由了, 再搬到南部也ok, 到時把房子賣了, 最慘最爛算砍1/2好了, 算400萬, 400萬換全家人在一起, 小孩成長大家都參予到, 真的可以好好再考慮看看

(2) 如果3年內台北房價明顯往下跌, 恭喜你可以選更好的區域或房子, 有個圓夢的機會.

(3) 如果3年內台北房價明顯往上漲, 有時間好好研究高雄房價, 有空就帶小孩去走走高雄看看岳母吧, 順便找找高雄的房子, 我想到時你會更隻到要甚麼樣的屋子, 不會像現在那麼急

人生不可能完全掌握全贏的, 生命有其韌性會轉彎, 人生價值也不是在算最後可以存多少賺多少, 房價跟錢也許不等人, 但其實生命很多也是不等人的, 以板大的情況, 己經好一般人很多, 建議真的可以多點選擇, 這些是小弟剛剛看過板大文章的感想, 也許看太快有遺漏或得罪之處就多多包涵摟.

最後還是祝福你! 大家互相加油吧!!
可憐的小小軟體RD, 努力打拼中!!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