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李鴻源:藉造鎮 分散人口至大台北 (窮人早上請來台北上班,晚上請回外圍)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2021500130.html

李鴻源的作法,我認為仍在保護台北市(信義區、大安區)的資產。

目前還沒在台北置產的,請住遠一點。
早上請通車來上班,晚上請回到外圍(林口、桃園、中壢)

我覺得,政府要作的,應該是把所位的精華區擴大,而非在讓大家再擠到精華區上班逛街。
例如:建立第二個信義計畫區於五股泰山(五股泰山還很多便宜,且大面積的空地)

這樣才是把餅做大。

他目前利用交通建設,要你(窮人)住外圍,上班或逛街請到市中心 -> 仍是要把信義區、大安區神聖地位繼續推高的思維來做事。

繼續鞏固台北市的神聖地位。

...............李鴻源 ?
2012-02-22 12:28 發佈
林口很遠嗎?

我到內湖上班開車30~40分鐘(兩邊停車都不用錢),大眾運輸50~70分鐘

總比在那邊哇哇叫的好

五股、泰山哪有地很多,那些鐵皮工廠是私人土地,政府買得起嗎?有哪幾塊是公有地?李鴻源當過台北縣副縣長不知道那些土地很難開發嗎?

林口的空地多,但大多是私人土地,公有土地少得可憐
住外圍也沒捨麼不好阿
我住桃園每天開車到台北上班
也覺得沒怎樣而且
一般來說開二高大概半小時就到了

但是我覺得我現在住的環境棒多了
生活機能也沒有多差
還可以在自己家裡樓頂種種花和一些菜
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打開窗戶(我知道很多住台北的人窗戶是很少開的)
重點是我覺得這樣才叫生活..
good job!
小孟孟566 wrote:
http://new...(恕刪)
售:很多AV產品
把人口分散出去哪是保護呀
而是因為北市已經過於擁擠

把人口分散之後
新的地區因為人口增加
自然會有新的商業活動以及區域出現

工作機會自然也會出現
部分民眾就不需要奔波了



小孟孟566 wrote:
http://new...(恕刪)

人口往外圍擴散,均衡發展,不對嗎?
人人都往市中心擠,市中心不更貴才怪

有必要下這種標題來製造階級對立嗎?
房市房價本是供需問題

在資本主義國家 只有藉市場機制 讓房價自然下跌

房價過高 就增加供給

打房算是人為措施 是針對不當炒作而來

打太兇會引起民怨

但增加供給會引起民怨嗎 不會

慢慢的房價就會回到正常的軌跡

這是一帖慢性處方 但有效

希望他做得到

以後人人有屋住



小孟孟566 wrote:
http://new...(恕刪)


我覺得發表之前起碼要先弄清人家想做什麼
我看到的規劃是分為兩部分
一.大漢溪沿岸整治
把鐵皮廠房.違章建築遷走改為居住地跟公園
這部分應該現在中和左岸BOT的做法類似
實驗成功的話雙北還有很多高攤地
只要不妨礙行水把堤防外推就可以創造很多土地
二.強化交通建設在雙北核心以外區域
也就是創照週遭買得起可居住的環境
這部分應該也可稱為造鎮計畫
事實上美日先進國家市中心主要都是商業用途
住宅區本來就大量聚集在外圍
前提仍然是交通網運輸量要好

這樣想法做法有啥不對?
做了這些事起碼年輕人就有機會買到房子
當年我一班同事不也是從新莊.汐止.新店..
一歩歩買屋賣屋往市中心逼近?
另外我認為區域繁榮是沒辦法強求的
靠政府只能把政府部門遷過來
譬如新莊重劃區是第二市政中心沒錯
但您真認為會成為信義計畫區?
台北市和新北市好區

本來就不是

任何人想住想買就可以的!

外縣市來台北工作~做沒幾年~一個月領三萬~哭喊買不起台北房子

要政府負責~這樣對嗎??

台北在地人~住了幾十年~沒有把握到先機~賺錢又不夠~被洗出去也是剛好而已!


看來未來的大方向和政策~已經是如此了!

政府無能力也無意願~將台北市和新北市好區~房價打下來~

只有多做交通建設~

讓開車的~坐捷運的~其他交通方式的~

能夠從離台北市三四十公里內~不會太久到達

並在二三級地區~多造大型市鎮~

看來這是未來的趨勢了!


結論======>台北新北好區~~~依舊堅挺不墜!!

若樓主想摧毀 信義區

很簡單 丟一顆核彈就可以了

但我們不會去做

因為代價太大了

洪水之患 要圍堵還是疏導

孰優孰劣 不用贅述

房價亦是如此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