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有沒有這兩種人: [勞而無獲] 與 [不勞而獲]
[91年時]
某主角於10年前,算24歲好了,剛退伍,出社會找到工作,租屋在台北,存款0,揹40萬元學貸,房價一坪10萬,目標在大台北買30坪房子,總價300萬元,所以負債狀況當然買不起
[93年時]
好不容易另外兼了一份工作,本業工作存了2年,存款來到40萬,開心去還學貸,還完之後存款還是0,結果房價漲到一坪15萬,總價變450萬,所以一樣買不起
[95年時]
繼續兼這一份工作,但沒調薪,又存了2年,存款來到40萬,開心去看房子,結果房價漲到一坪20萬,總價變成600萬,所以還是買不起
[97年時]
眼看不行,拼了,一次兼了兩份工作,也有調薪了,又存了2年,存款來到100萬第一桶金,30歲這年存到100萬,不算太晚,開心去看房子,結果房價漲到一坪30萬,總價變成900萬,所以還是買不起
[99年時]
豁出去了,一次仍兼兩份工作,也大幅調薪升主管了,又苦幹實幹存了2年,存款大大增來到200萬元,開心去看房子,結果房價漲到一坪35萬,總價變成1050萬,所以還是買不起
[101年時]
維持之前的拼勁,一樣日夜巔倒,再多兼一份工作,總共兼三份工作,為了一間自住的房子只好拼下去了,且維持主管的高薪,又苦幹實幹2年,存款大增來到350萬元,開心去看房子,結果房價漲到一坪45萬元,總價變成1350萬元,所以還是買不起
[103年時]
仍然一次兼了三份工作,新鮮的肝已經快操壞了,無法再多兼一份,也無法再往上調薪,又存了2年,存款以同樣的幅度大增來到500萬,開心去看房子,結果房價漲到一坪50萬,總價變成1500萬,ok.自備三成剛好有能力...買到了,全砸下去,揹了1000萬元房貸,想說自住沒差
另一個場景,賣方於91年買到的房子成本只要300萬元,正開心數著賣屋後還有剩的1200萬元白花花的鈔票..
[104年時]
經歷了一年,此時房價高處不勝寒,且因為之前13年積勞成疾,肝被操壞了,身體出了狀況,需要長期在家養病,這樣經歷1年的時間,也被公司裁員,沒有收入支撐他的貸款每月本利還款5萬元,所以他的房子被法拍
因為市況不好,台北房市大崩盤,房價直直落,此時法拍價只賣到腰斬的六成價900萬元,結果,他還倒欠銀行100萬元,他此時37歲,賣命打拼了13年,沒日沒夜工作,從沒肖想不勞而獲買到房子,可是如此辛勤打拼下,反而還欠銀行100萬元,房子呢?從頭到尾只住了一年...而那個賣方呢? 還在開心數著那1200萬元的鈔票。
PS:另外一個屋主(房東),租了他12年的房子,賺到150萬獲利,也開心數著鈔票。
原屋主在91年買房後,就算甚麼事都不用做,12年來房子為他增值了1200萬元,淨賺了1200萬元,而另外一個人37歲就邁入人生的黑暗,屋主比他大十歲,提早十年買屋,結果下場天差地別....
別說我幻想,別糾正我內文的任何數字,別說他可以跟爸媽長輩借錢買屋之類的,別說他可以找更高薪之類的,因為一切本來就是我虛構的故事,沒甚麼好糾正,我只是在想,到底有沒有這兩種人的存在...或許,都還滿多的吧!! 同一個國家,兩種人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真的....
與其這樣,我寧願房價不要有太大波動,讓有辛苦工作的人就買得到房子居住,讓有資金需求的人就賣掉房子,不賺不賠(甚至我覺得房子變舊了還要一些折價才更合理),當然也不讓所有想投機的人在房子上賺到價差,我一直覺得,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投機炒作的,不要跟我講共產主義,我不想要共產主義,但去看看,很多民主國家的住宅政策也是做的很好,不會讓房價大波動讓投機的人炒作,讓努力的人就有房子住,這不是很好嗎??
哪裡有影響力的人,能看到我的文章,讓努力打拼的小老百姓圓一個買房的夢想呢?!
jacktung wrote:
呵呵公平正義舖滿台灣...(恕刪)
哈哈,是很慘沒錯,一種人在天堂一種人在地獄...
這個以為逢低承接的人,跟真正逢低承接到的人,有兩種天差地別的人生
不過晚十年出生的人,這種頹式更明顯...早一點生的人確實比較易於立於不敗之地...
我看現在都是年老的一代,要丟高價房子給年輕的一代,年輕的一代買不起或是繳房貸繳得很辛苦時
年老的一代才酸酸的說--> 看吧,你們這些年輕人,不務實打拼,每天用高級3C拼命消費買名牌買車子,才會買不起房子,我們那一代年輕時30歲就買好房子了,哪像你們這代30歲甚麼都沒有,房子根本買不起,哈哈哈
這個年代是老年人消費年輕人的世代了~~ (當然家長有房子傳承給小孩的不算)
jeterman3628 wrote:
我一直在想有沒有這兩種人: [勞而無獲] 與 [不勞而獲]
別忘了,人家屋主原先的購屋辛苦,你可沒算下去
比這個真的是小case!
比比有錢企業家的第二代,那豈不是要去撞壁了


人生而平等?
別傻了,出社會後,你會發現一切都是不平等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