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999999999999
swdawebber wrote:
由於老是有人說麵包三...(恕刪)
你如果只用被嚴重低估的CPI來評估通膨的存在與否,你就中計了!
台灣、香港、大陸的CPI根本沒將房價納入指數中,美國就有!
目的是什麼,我不清楚,也可能是要讓大家誤以為"物價上漲很緩慢"吧?
但你自己摸著良心說,物價都沒漲?沒有狂漲?
台灣的CPI指數中,他竟然是將幾乎都不會漲的租金納入考量,而且權重還佔到18%
幾乎都不會漲的房租的權重竟然跟我們必須天天消費的食物的權重差不多耶....
在自有屋率高達80%的環境下,還將租金佔到18%,這不會明顯低估物價上漲嗎?
好歹也該考量房貸支出嘛?但完全沒有房貸支出的部份!!
也就是說,若以這種失真的CPI來看房價,你當然看不到趨勢
這就是為什麼底下這張台灣房價上漲率中,不管有無考慮CPI,漲跌都差不多

總之,你要批判別人的論點前,麻煩你先認真讀書吧!
這就是為什麼我講通膨時,我從來都不提嚴重失真的CPI
政府會說,反正又不是必須買房子,但必須要租房子,所以將租金的權重佔到18%,很合理....
合不合理,你自己想吧!
我只能說,央行是按照這個嚴重低估的物價指數來決定貨幣政策的,因此非常容易造成資金氾濫的情況
可達瓜瓜 wrote:
房價從75年 起漲
如果你把數據拉到75年前
房價會是最好投資
...(恕刪)
你如果都用上漲的百分比來比較,確實是這樣
但請問10漲到20萬,上漲100%,看起來很可怕
但請問1000漲到2000萬,也是上漲100%,哪個才真的可怕?
現在才是更好賺的年代,利率又超級低(房貸利息只比定存高0.46%)
以知名的大安區豪宅 勤美墣真為例
幾年前預售時每坪賣90~100萬,每戶大約要1億多,自備款3000萬
今年初交屋後,陸續以每坪200萬成交,每戶變成3億左右,上漲1億多
幾年下來的投資,若以自備款來算,報酬率3倍
若再以3000多萬3年下來的利息成本(假設自備款3000多萬也是借來的),就算年息5%來算,利息成本450萬,卻賺了1億多,報酬率33倍
假設全部都是自有資金,存定存年利息才0.5%!
總之,現在這個年代是以錢滾錢的時代,有本事,眼光又准,錢真的很好賺
在很早以前,大家都窮,你想用錢滾,也不知道如何滾得起來?(沒人接手,如何滾?)
你以為這個金錢遊戲結束了? 奢侈稅、實價登錄,甚至是實價課稅,擋得住嗎?
現在台北的房市,是真的搞起國際盤,而且還只是剛開始而已
中資樂當外資 政府「房」不勝防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38521
yunyunhome wrote:
這就是為什麼我講通膨時,我從來都不提嚴重失真的CPI
...(恕刪)
我也一直懷疑台灣主計處的CPI指數嚴重失真....
這一點倒是難得與唬大看法相同.....

『台灣地區銀行業原本就資金浮濫,有賴央行發行定存單沖銷爛頭寸,以致央行定存單未到期餘額仍高達新台幣6.7兆元,約達去年GDP總額13.6兆元的半數,可見台灣銀行業資金寬鬆,與歐美國家金融機構資金緊俏迥然不同。另依經濟部統計處公布之今年10月的「主要國家基本放款利率」加以比較,亞洲四小龍中,台灣地區利率最低,年利率僅2.86%,遠低於香港的5.00%、新加坡的5.38%以及韓國的5.76%(9月資料),顯見台灣金融業資金也較亞洲新興國家寬鬆。金融業者所面臨的問題不是手頭拮据,而是不知該如何貸出資金。..... 近幾年來,不動產景氣回升,銀行業者不考慮授信的產業集中風險,反而大肆從事不動產授信,逼得央行及金管會不得不聯手祭出各項風險管控措施。.....要言之,既然國內目前的利率水準仍是相對偏低,應該沒有再調降的必要;而且目前國內的資金環境也還寬鬆,更沒有進一步放鬆的必要。本月下旬舉行的央行理事會,實不宜降息或採進一步的寬鬆貨幣措施,否則銀行業的爛頭寸再增加,勢將更盲目消化資金。』
上文節錄自今天工商時報社論--對症下藥,治之宜殊--網友可上網詳閱全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