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既然一般金融機構可以查詢到該房屋近期成交的紀錄或是實價,那為什麼建商可以說,能幫購屋者貸款貸到較高的成數(把成交價拉高或是其他),銀行不怕有問題嗎?
萬一今天房屋僅價值800萬元,但是當初貸出了850萬元,這樣萬一貸款者付不出貸款房屋要被拍賣了,銀行能拿回的錢也不到當初貸的金額,不就賠錢。
打到這邊,其實想想,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建立在房屋貶值或是其他因素上,說不定一般金融機構普遍看好房市?
breeder wrote:
既然一般金融機構可以查詢到該房屋近期成交的紀錄或是實價
只能查到中古屋的交易紀錄吧!全新的根本就還沒交屋,還不會有交易紀錄
breeder wrote:
那為什麼建商可以說,能幫購屋者貸款貸到較高的成數(把成交價拉高或是其他),銀行不怕有問題嗎?
你應該分成兩部分來看,可核貸金額與成數其實是沒有絕對關係的!
可核貸金額是除了成數以外,還要看借款人的收入
一般來說,銀行都是按照他自己的鑑價金額,再按照她們自己規範的八成房貸,作為最高可核貸的金額
例如,鑑價金額為1000萬,頂多借你800萬~如果你是用1200萬買,銀行還是最多只能借你800萬!
但借不借得到這麼多,還要看借款人的收支比
一般收支比都設在50%~ 也就是連本帶利每月要攤還5萬,借款人年收入必須120萬(5X2X12)
但跟建商配合的銀行,某些確實是有可能可以核貸多一點,主要是因為建商與銀行之間有著穩固的協定,例如建商保證全部都是用某個價格以上賣出,而不會破壞擔保品的價值
又或是,建商願意提供足夠的資料給銀行,讓銀行確切掌握後,比較敢將鑑價結果拉高
其他銀行掌握的資訊很少,例如不清楚建商選用的建材等級,實際上到底花多少錢蓋起來,她們就比較不趕大膽放款
所以,一般銀行的鑑價金額通常都會低於市價10~20%,所以銀行願意"拉高"鑑價金額,其實只是因為不刻意壓低鑑價金額吧!
萬一今天房屋僅價值800萬元,但是當初貸出了850萬元,這樣萬一貸款者付不出貸款房屋要被拍賣了,銀行能拿回的錢也不到當初貸的金額,不就賠錢。
打到這邊,其實想想,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建立在房屋貶值或是其他因素上,說不定一般金融機構普遍看好房市?...(恕刪)
除了可能是銀行看好房市,也有可能是銀行手上閒錢太多,她們也希望能多放款一些出去
不然,繼續留在手上,還要繼續付利息給存款戶
再者,房貸是借給借款人,不是借給不動產
萬一擔保品價值不足,法拍後還有欠款,銀行是有權利再向借款人追討,不見得會賠錢
銀行其實最怕那種工作不穩、收入也不穩的借款人,倒不是很怕擔保品價值不足的問題
只要借款人收入穩定、工作穩定,銀行是可以透過法院程序在每個月撥發薪水時,直接強制扣除部分金額拿來償債!
若是例如像業務性質工作的人,收入很不穩定,銀行放款時肯定會顯得更保守
由於新成屋比較容易脫手,銀行要收回債權的難度較低,所以對於新成屋的放款,確實有可能比中古屋還要寬鬆,不必然是銀行看好房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