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台北市房價只漲不跌的秘密在哪?

30年前台北市三房住宅才100多萬,但30年過去了,相同的三房住宅,屋齡已有30年,但價格卻漲到至少2000萬!

過程中,曾經有多少人天天罵房價貴得離譜? 但事實上,誰在意你嫌貴?

房子只需要有一組買方認同其價值就夠了,用不著全部的人都認同!

30年過去了,回頭一看,房價始終漲個不停,其道理就在於,建築物會折舊,但他底下的土地價值卻會不斷翻高!

當頂新集團以每坪1400萬買下敦化南路上的華票大樓的土地時(還有很多組買方的出價都在每坪千萬以上!!),整個台北市的土地價格早已透露出驚人的潛在價值! (華票大樓已經屋齡30年了)

換言之,也許地段沒有華票大樓那麼好,但現在北市的住宅的土地持分隨便也值每坪500萬,而一般三房住宅大約都有8坪土地持分~換言之,光只是土地的潛在價值就高達4000!
現在"才"賣2000萬,所以閉著眼睛亂買,自己繼續住下去,總有一天等到都更,將這個潛在價值反應出來!

沒有500萬,應該也有400萬/坪,那三房住宅光只是土地持分的價值,至少也有3200萬!

不然,你以為為什麼參加都更,不但不用出錢,建商還"免費"幫你重建一間新的房子?

事實上,還不就是等於拿自己的土地持分的價值,去跟建商換新房子?不然,建商是傻掉了嗎?

因此,有點頭腦的人都很清楚知道這件事情,誰會輕易"賤價"賣呢?

別說跌了,你應該乞求別再繼續漲了!

相反地,如果是土地供給量幾乎是無限大的台北都會區以外的地方(例如林口、淡水,尤其是淡海)

在物以稀為貴的原則下,房價很可能只會跌,不會漲

原因在於,建築物折舊後,土地價格卻沒上漲,整個房子的價值當然一路下滑(原本最有價值的建築物折舊到慢慢沒有價值了!)

難怪,中南部,或是基隆的住宅,最高價就是剛蓋好的時候!!

台北市,尤其是市中心的土地為什麼會這麼貴,其道理就在於人口密度非常非常高

台北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大約都在2萬/平方公里,遠遠高於其他的地區

若再加上沒有在台北市設籍,但租屋或來台北市工作的人口,那密度更是高到驚人
2011-11-22 12:31 發佈
樓上的!您是想強調房北市地產有很大下跌空間,多殺多即將引爆!
除非持有三、四十年以上低成本,最近十年內進場的準備屍橫遍野!
趁還有死多頭不信邪,趕快拋房落跑吧!
hijack5702 wrote:
...多殺多即將引爆!
...最近十年內進場的準備屍橫遍野!
趁還有死多頭不信邪,趕快拋房落跑吧!...(恕刪)


理由何在?是神仙托夢給你?

光只是靠幻想,你是買不到房子的

若是根本沒打算買,那你經常瀏覽房地產的討論區是何意?甚至還留言,又是何意?

擺明了就是想買,但希望能夠崩跌下來,你才買得起!

別自欺欺人了!

不然就是最單純的仇富,自己過得很不好,工作面臨危機,希望別人跟你一樣慘

若是這樣,勸勸你要改一改,這種心態非常要不得,很多仇富者下場都很慘,最後都淪為街友,然後更仇富

正確的作法是,你就算要看空,那也要有個理由,而不是放話!

你要想恐嚇買賣房子的人,也得有點本事嘛!

不然不就像街友這種程度而已?



仇富!粵拾荒漢高速公路放石塊
http://www.epochtw.com/11/11/4/178745.htm

...陳鴻燊把生活的不順歸咎於社會的不公,尤其每天看到路上車來車往,想到這麼多人都有車開,自己卻沒錢買,心裡就極度不平衡...

你呢?看到別人買來賣去房子,自己卻沒錢買,心理是不是也極度不平衡呢?
樓上的!我沒仇富,我也是有錢一族;上半年賣掉自住房子改租屋,
打死不買房!當下房子是累贅、是消耗財,我只是勸大家甩掉麻煩!
評估是否未來10年,20年工作都能穩定且保住
有錢付房貸


「失落十年」深入歐美蔓延全球
2011-11-22

 最近有幾位國際知名政經人士,不約而同地提到全球經濟或是歐美經濟可能陷入「失落十年」的危機,並呼籲各國政府要相互合作。可見這個問題已經相當嚴重,才會在各種不同場合被提出討論。

 其一是國際貨幣基金(IMF)祕書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於11月上旬在北京召開的「國際金融論壇2011年全球年會」中發表演講時明確指出,全球經濟已進入一個危險、不確定的階段,沒有國家能獨善其身;歐美債務與失業問題若不能解決,可能會讓全球面臨低成長、高失業的「失落十年」。她呼籲中國應發揮在世界舞台的核心角色,放緩「過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另一位是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蒙德(Peter A. Diamond)則說,如果美國國會繼續黨爭,共和黨執意追求財政緊縮、導致經濟復甦緩慢,那麼美國可能面臨「失落十年」的嚴重風險。

 另外在加拿大的一個辯論會中,前白宮經濟顧問桑默斯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則爭論北美經濟是否會陷入「失落十年」,亦即如同日本經濟自1990年代房市崩盤後,長期徘徊衰退狀態。前者樂觀地認為,不至於發生,後者則認為現在美國經濟情況,已經比當年的日本「還糟糕太多、太多了」,尤其日本並未遭遇美國現在的高失業率之苦。

探究日本專屬的「失落十年」,實情是二戰之後持續了幾十年的增長,使日本的資產泡沫在1989年達到頂峰;1990年泡沫開始破滅,數十億美元的財富化為烏有,從此日本經濟增長乏力。自1990年到2000年間,日本經濟在衰退的惡化和擺脫之間遊走,後來被稱為「失落的十年」。即使2010年之後,日本經濟也未見成長,進一步被視為「失落的二十年」。

 這其間最被各方質疑的,乃是日本政府花了很多錢,卻又把事情搞糟。當時日本政府不斷地以擴大財政支出,企圖維持經濟景氣的穩定。結果至今日本的公共債務是其GDP的2倍,成為全球政府債務比例最高的國家,但日本大部分時候仍是經濟低迷。亦即,日本政府等於白花了錢,卻換來令人失望的結果。惟由於日本沒有外債,而是向自己國內的金融機構和下一代借貸,其他國家並未受到影響。

 2008年金融風暴後的一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開始著文探討「失落十年」的問題。因為從總體經濟面來看,歐美和日本一樣面臨經濟成長動能過度倚賴政府支出的危機。歐美經濟的最大問題,乃是家庭負債,為了解決民間負債而衍生出大量政府貸款,並以發行國債方式向全球其他國家借貸。


 在全球各國通力合作下,金融市場果然首先恢復元氣,也解除了市場的流動性危機。至2010年許多新興國家,甚至出現一、二十年未見的高經濟成長率。只是好景不長,各國採取這種急救式的措施,雖然出現貨幣面的成長,實質經濟卻仍原地踏步,包括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南歐諸國債務難以償還等問題,其後一一現形。嚴格說來,金融海嘯之後,除了金融市場避免陷入流動性危機外,其他的經濟表現幾乎與「失落三年」沒什麼差別。

 環顧全球局勢之後,再看看我們自己。如果歐美真的陷入失落十年,台灣必定無法置身事外,我們是否能夠支撐過去,等待下一波的復甦,這是未來必須面對的殘酷事實。由於沒有外債,使得我們比較可能像日本一樣,為了維持當代的繁榮假象,執政者一定傾向不斷擴大財政支出。但日本的慘痛經驗足以借鑑,朝野政黨和全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達到共識,不要走同樣的路,將攸關往後發展前景甚至國家命運。
土地是有價值沒有錯
但版主說台北市隨便一坪土地500萬...我可以找到很多不用100萬的,賣給你好嗎?
這樣說好了
如果台北房價哪天大跌崩盤
應該不是天災,就是人禍了
最近仲介帶我看一間老公寓,土地7坪,商三的喔!
而且連房子加仲介費,只要1050萬就可以買到喔!
(我是不打算買~因為旁邊都被高樓圍起來了)
以版主的理論~至少可以賺3~5倍吧
我可以介紹你去買
yunyunhome wrote:
若是根本沒打算買,那你經常瀏覽房地產的討論區是何意?甚至還留言,又是何意?

擺明了就是想買,但希望能夠崩跌下來,你才買得起!

別自欺欺人了!
...(恕刪)


真是沒禮貌的傢伙

那我買得起進口車,也確實買了,還不止一台進口車

也常在汽車版瀏覽留言,那又是何意?

暫時我既不想再買車,也不希望車市崩跌

不能來版上喔?您哪位 ? 管妹? 管爺爺嗎

( 我知道要酸我有車沒房 , 不好意思,拜父母所賜,房子我應該贏你 )


拜託,你整天上來討罵,還口無遮攔

要黑我? 申請帳號大概一個工作天 ,繼續罵你


hijack5702 wrote:
樓上的!您是想強調房...(恕刪)


在哪邊該該叫說房地產會腰斬 會崩盤的人

哪一個不是抱著現金等著進場?

隨便他們去該吧

還有那麼多遊資在外面貶值

世界真是太好笑了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