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人口都有成長,每年也都有蓋房子。
如果把人跟房子的角色換過來,相信大家就會比較了解為什麼現在房子仍然供不應求。
--
今天如果台北市房屋每年蓋3萬戶,但是每年有10萬個35歲青年要在台北市結婚成家。
需求有被滿足嗎? 想當然是沒有。
今天如果雲林縣房屋每年蓋5000戶,但是每年只有6000個35歲青年要在雲林縣結婚成家。
需求有被滿足嗎? 當然有!
所以需求是要看地點,也要看當地成家青年的數量。
--
人的壽命約75歲,目前舊公寓房子壽命大約60年。
也就是說,人的壽命比房子長,在這種情況下,子女成家不同住時,你必須額外產生新的房子
才有辦法符合需求,但是目前供給數目真的足夠嗎?
--
時間推回到30年前。
假設一間房子蓋好,一對新婚夫婦AA入住,這一家人需求是一間房。
6年後3個小孩BCD出生,大家住在一起,需求仍然是一間房。
15年後,三個小孩BCD都上了大學在外租屋,需求是一間房(夫妻),加上三間房間(算一間房)。
再過10年,三個小孩各自成家,變成BB.CC.DD
需求是一間房(夫妻AA),加上3間房除以2,因為配偶佔一半名額。
所以房屋需求是不斷增加的,直到民國120年AA夫妻離開人世,留下一棟50-60年的老公寓。
但是這老公寓還不一定會被拆,因為都更談不攏,於是一直佔著精華地段。
--
這就是目前台北市的現況,太多人想住台北市,但是精華地段仍然充斥著40-50年舊公寓。
想買新房子可以,大家比錢多。
要解套,只能靠都更提高建坪,讓原本4層樓公寓變成10樓。 住更多人。
但是長遠來看對建商沒有好處,他們手中還有很多地沒出脫,若大家都都更他們就沒得玩了。
因此舊房子站著地,空地蓋又新又貴的房子,而且還要是大坪數。
因為大坪數蓋的戶數少,避免快速滿足需求,也可以讓不喜歡大社區的有錢人看上眼。
--
人口變少是事實
但是台北市房子蓋得少也是事實
人會移動,房子不會
所以人被迫配合房子,往外圍移動
房子的需求一直是無法滿足的…
只是差在價格上,有些認為租房子,比較合理
至於房子什麼時侯會死掉?
就我目前所看到的,幾乎很難說
鄉下滿多許多老屋,都是連棟透天5~15間的透天
最後全部都沒人住,幾乎像鬼屋一樣(很多鐵門和窗戶都沒有了…)
沒人肯花錢去拆掉,更沒有建商去找人合建(因為要這樣,還不如去找一堆土地,直接蓋新屋就好了)
就那樣把房子放在原地,放給他爛…
最後這些鄉下中古屋沒人要住,但也沒人要花錢重建
可能花錢拆掉,重建的話
我還不如去買新的…
而都市,就相反了
房子很老了,但還是很多人搶著住
但還是一樣沒人肯花錢拆掉和重建
所以土地還是沒有放出來…
而建商如果要搞都更,想要說服所有屋主
難度也是相當的高
只能一直往外圍發展出去
另外台灣人口目前還是成長中
並沒有負成長…經建會的預估
台灣大約要2023年才開始負成長
底下是經建會的推估
中推計:總人口將由2010 年2,316.5 萬人逐年增加,至2022 年達最高峰
2,344.6 萬人後開始減少,2060 年減為1,883.8 萬人
也就是說還要在等12年時間…
但真的要開始引響到人口變少,大約是2050年
也就是39年後,這時人口會低於2000萬人
想買房的人,可以等到39年後,再考慮…
也就是說今年出生的幼兒,等到他們35~40歲,開始存錢要買房時
那時的房價,應該就要開始跌了…甚至大跌特跌
如果是我,就不會買了,因為2060年人更少
最誇張的是2060年時,台灣人口照經建會的推估
只有1719萬,這時房價…應該是跌到不行了吧
49年後的未來,房價應該很合理了
想想看少了600萬人跟你搶房子,另外年輕人變少
平均老了20多歲,這些人以後要住那?很多跑去鄉下…
都市自然就空出來了
甚至到時小孩長大不想養父母,送去養老院的話
就像美國一樣,老的時侯…無力自己更生,大多都要跑養老院了
這時空出來的房屋,就更多了
2010的平均年齡37.3歲
2060年時,台灣平均年齡增加到59.5歲了…
也就是那時中年人,應該是55~70歲才算中年人
而不像現在35~50歲是中年…
但是還要考慮到跟中國慢慢統一
大陸人口開始往台灣發展
這時就很難說了

yossian wrote:
每年人口都有成長,每...
今天如果台北市房屋每年蓋3萬戶,但是每年有10萬個35歲青年要在台北市結婚成家。
需求有被滿足嗎? 想當然是沒有。
(恕刪)
我覺得你講的很有道理,
但這一段也許應該改成:
「今天如果台北市房屋每年蓋3萬戶,但是每年有10萬個35歲青年要在台北市結婚成家,其中有8萬個被排擠到外縣市定居或只能租房,2萬個自己有能力或靠爸靠母買在台北市,加上5萬名投機、投資、置產客爭搶,需求有被滿足嗎?想當然是沒有…」
比較符合可能的實際情況。
大家都知道台北市的需求大於供給,但若排除投機、投資、置產這些行為,相信房價不會飆得那麼快,也能讓更多有真正自住需求的人早點買到房子。
不過這幾天有看到新聞,政府擬定了個四年住宅計劃,其中並沒有再提出針對投機、投資、置產的阻擾方案,所以可以安心繼續炒作。

dnalvqrq wrote:
但是還要考慮到跟中國慢慢統一
大陸人口開始往台灣發展
...(恕刪)
還沒到慢慢統一時, 已經看到身邊一堆人口往大陸發展定居去了,
消費市場, 工廠, 原料, 都不在台灣, 大陸人要往台灣發展什麼?
討論房子的一生。 這標題很有創意...
「今天如果台北市房屋每年蓋3萬戶,但是每年有10萬個35歲青年要在台北市結婚成家,其中有8萬個被排擠到外縣市定居或只能租房,2萬個自己有能力或靠爸靠母買在台北市,加上5萬名投機、投資、置產客爭搶,需求有被滿足嗎?想當然是沒有…」
我覺的 "10萬個35歲青年要在台北市結婚成家", 10萬應該要除以2或2.5才對,
成家大多是2人住一起或是繼續與父母同住吧.
另外有主計處的資料顯示每年北部有這麼多人成家? 還是10萬只是個比喻而已?
目前北部高房價會壓抑男女青年結婚意願, 男的沒房不太敢娶, 女的沒房不太肯嫁,
就算勉強結婚了為了供房也不敢再生小孩,
2010 十五歲以上人口
Sex 合計 未婚 有偶
Taipei County 男 1,630,325 659,527 828,959
Taipei City 男 1,062,622 396,398 578,394
Keelung City 男 165,243 65,546 81,574
計1,488,927
2009 十五歲以上人口
Sex 合計 未婚 有偶
Taipei County 男 1,609,203 650,373 822,919
Taipei City 男 1,055,381 395,598 573,658
Keelung City 男 165,551 65,169 82,857
計1,479,434
補上數據, 主計處人口靜態統計, 以上是整理出來的東西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2-03.xls
2010有偶男性1,488,927
2009有偶男性1,479,434
看起來是 北北基一年增加 9493個有偶男性, 就是近9500個男人結婚
一年北北基多出來的房子戶數不知要去哪裡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