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phigroup/16516232
從人口結構看台灣房地產興衰 / 法意盟友Joe 星期五晚上八點請鎖定東森57金錢爆
分享在我的Facebook分享在我的Plurk分享在我的即時通 發文
這不是危言聳聽,東亞次級房貸,才正要開始。在文章開始之前,先來看一些房地產崩盤的例子,最著名的是日本,日本在1986~1991年房價飆升速度飛快,出生率快速下降,當時日本勞動力在1993~1995年達到最顛峰,之後開始下降,房地產的崩盤要配合兩個主要因素,第一點,人口紅利上升末期,第二點,升息循環末升段
當時的故事背景是這樣的,1985年9月,美國、日本、法國、聯邦德國、英國五國財政首長簽訂“廣場協議”,這個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同意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大大刺激了房價的上漲,日幣大幅升值,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採取相對寬鬆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房地產的暴漲引誘許多日本人紛紛拿出積蓄進行炒作房地產,1990年9月日本六大城市(東京、名古屋、大阪、神户、橫濱、京都)
地價達到巔峰,當時日本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州(California),整個地價市值總額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四倍,光是東京的地價就幾乎等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人們相信土地價格只升不降的神話,爭相購買房地產,有泡沫總有破滅的時候,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很大程度上由外來資產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
當時大部分借款者沒想過貸款者的還債能力有限,貸款投資人也忘記了升息的風險和利率末升段的提升速度,貸款行動持續給房地產公司源源不絕的資金,而且認為如果這些企業出現資金緊縮時,只需將手裡的房地產賣掉就可以解決問題,當時的日本,企業借銀行的錢、或者銀行貸款給企業是相當容易的事情,企業一般貸款購置房地產之後又將該資產向銀行作抵押,然後又再次貸款,整個銀行的房地產抵押貸款就這樣像滾雪球一樣迅速擴大。
日幣利率走勢圖
日本通貨膨脹的走勢圖
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
升息並不會讓房地產立刻崩盤,房地產的炒作資金龐大,通常都需要外國資金大量湧入,然後透過槓桿操作放大獲利,這些資金何時退出市場,關鍵在於該國貨幣升息的速度,利率越高,炒作成本越高,但在利率低於當時通貨膨脹率時,實質物品的膨脹速度依然是比較有利的,這時外資並不會撤退,當利率等於該國家通貨膨脹率時,那麼外資撤退的速度就會非常明顯,投機的利潤將被貸款成本所吃掉,不得不撤退
資料來源聯合國數據資料庫
房地產的衰退程度決定權在於該國人口紅利的分布情況,當國家勞動力源源不絕時,外資會選擇進國內投資,市場景氣一片榮景,反之,當該國勞動力達到顛峰的前夕,外資就會將資金轉往下個人口紅利正在上漲的地區,該國缺少了外國資產的投資,資金被釜底抽薪,不管實施任何政策,房地產都無法再恢復,同上面的圖中可以看到,日本的勞動人口上漲是分成兩段的,一段是1970年,另一段是1993年,經濟體規模在全球前40的國家,人口紅利上漲是房地產上漲的必要條件,資金流是導火線,1973年日本房地產衰退不致於太嚴重是因為日本還有第二波人口紅利上漲期,第二點則是當時全球資金還未大量流入日本,日本房地產還不至於出現劇烈性的膨脹,但1991年日本即將失去人口紅利的優勢,加上利率調升至通貨膨脹水準之上時,這些資金便大舉撤離房地產,轉而進入其他投資項目
資料來源日本內閣府、日本統計局
日本的房地產不僅還未止跌,甚至還有走跌空間,2050年以前,日本房地產依然都還會是長線走跌的機率居高
接著來看美國房地產,下圖是美國房地產價值走勢變化
資料來源FRED資料庫
美國人口結構
綠色箭頭處是前一波美國房地產停滯的時期,對照美國的人口結構,1988~1993剛好是人口紅利緩和走弱的時期,後來到了Bush時代,透過向全球大舉債的方式,搭上美國的人口結構轉好的順風車,房地產一舉大幅上漲,到了2008年人口紅利高點一到,龐大的貸款壓力在維持一年的相對高利率情況下,利空引爆次級房貸,美國房地產終於崩潰
美國利率走勢
觀察美國1950年後3波房地產的升值,幾乎都是搭上人口紅利的順風車,加上當時市場充足資金的點火,才能讓房地產大幅攀升,2008年以後,美國房地產暴跌未嘗不是好事,近幾年內美國房地產可以出現小規模反彈,但超過前波高點暫時是沒辦法了,只能當作跌深反彈
美國歷史房價變化
接著回到台灣的議題上
台灣的勞動人口比例在2011~2014是顛峰,這四年內勞動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約穩定停在74.4%的比例,2015年開始快速下降
(資料來源:台灣主計處)
(資料來源:CEPD)
台灣的人口結構正在快速進行轉變,新生兒出生數量快速下降,2023年開始,就算加入外來移民,台灣總人口數依然會開始減少,國家勞動力衰退速度,幾乎是全球最快,以日本為基礎,台灣未來的衰退速度將更甚於日本,人口開始快速下降
資料來源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平均計算房地產的景氣是18年一個循環,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上一波的不動產景氣循環在1993~1995達到價格的波段高點,但回弱的幅度其實不明顯,因為台灣的人口紅利一直都是持續上漲,雖然台灣的人口紅利要等到2014年才到達最高點,但處於2011年的台灣,這波房地產最多在3年的光景,只要這3年之內,台幣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那麼房地產就能全面引發崩盤,沒有資產是可以永遠一路升值的,這在台灣過去的發展完全沒有經歷過,因為台灣已經走了50年的人口紅利,50年前台灣房地產還沒有明顯的資本主義操作,所以這是台灣第一次面臨人口紅利下降的情況,本土台灣人除了有已開發國家的經驗外,基本上不可能面臨過這種情況
只拿利率的歷史來對照房價並不是理想的比對模型,人口紅利才是真正吸引國際資金來台投資炒作的主力,沒有人口紅利的掩護,不管利率高低,都無法吸引國際資金進來投資,房地產價值都只會在低檔盤旋,在人口紅利空頭即將來臨的台灣,未來房地產空頭將至少是25年的淡季,這還是建立在10年內台灣立刻改善人口結構的前提之下,總人口數開始下降的台灣,房地產供給將快速超越需求,加速房地產的崩盤
台北地區預售屋的價格走勢
台灣主要都市的房地產價格成長走勢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台北市地政處、CPAMI、Emeraldinsight、房價與房租統計
接著Joe用利率的概念來推估房地產大回檔的可能時間點,下圖是台灣的貨幣利率,按照目前的利率水準,從利率調升斜率來評估,2季內要達到2.0%的難度並不高
接著下圖是台灣通貨膨脹的走勢圖,台灣目前通貨膨脹率幾乎等於台幣利率,這已經是警訊,1990年代經歷過十多年的房地產停滯期也並非無原因,4%以上的高通貨膨脹導致利率經常維持在4%以上的水準,房地產融資成本高,不利於長線炒作,2002年以後通貨膨脹逐漸下滑,台幣又回到3.5%以下的利率水平,房地產炒作再起,直到2008美國次級房貸引爆連鎖反應,台灣房地產才出現回檔,由於2008年,台灣人口紅利還在上升期,超過70%的國民都是勞動生產者的標準,加上央行幾乎完美的控制了通貨膨脹變化,震幅在正負2%之內,所以台灣可以相對受害較小的度過金融海嘯,外資也再度回鍋到台灣國內投資,但這些發展前提都是在台灣人口紅利是上升的情況下
資料來源Trading-economics
2012~2014年是台灣人口紅利的持平巔峰,注意觀察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關係,這波房地產空頭,台灣已經失去人口紅利的優勢了,未來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外資撤退的比任何人都快,所以購買不動產要買在降息循環的末端(勞動人口上升初期),賣房地產要賣在升息循環的末升段(勞動人口上升末期)
最後再給大家看一則新聞網址2011/08/11
奢侈稅威力浮現,台北市政府地政處上午公布7月建物買賣移轉件數,僅3618件,較6月重跌2成,是奢侈稅自2月底傳出後表現最差的一個月;和奢侈稅傳出前的今年1月房市榮景相較,北市交易量減少達4成8,幾乎是腰斬,和今年1月比較,成交件數少了近一半,和去年同期比較也少了28%,成交件數直追金融海嘯時期的最低點。
奢侈稅真的有用嗎,還是巧合,呵
上述內容所包含資料及意見僅供參考,任何瀏覽網站的人士,須自行承擔一切風險,本評論不負擔盈虧之法律責任,資料引用或轉錄煩請註明出處與作者。
1.稅賦係採公告價值核課,這個部份美日應該沒有。
2.區域發展不均衡,這個美日也沒有。最有名案例,便是統籌分配款,是源自日本的制度,但日本是窮的地區分比較多,台灣則根好相反。
3.台灣為了維持出口,在貨幣是採貶值,易言之,利率不太可能比美國高太多,以免造成貨幣升值壓力,美國已經表明至2013年採零利率政策了,所以大家都可以撐。
4.在美元採貨幣寬鬆政策下,台幣又要維持相對競爭力,台灣原物料都是進口多,所以物價是一定漲的,理論上這會造成內需減少,房地產又可以帶動其它相關產業(如砂石、鋼鐵等),易言之,在利率寬鬆下及銀行呆帳比不會高,政府暗地裡又希望房地產可當車車頭,房地產會有不錯支撐力道。
5.台灣上一次空頭是84年到92年期間,那幾年會造成這麼慘原因,除了政府禁止土融及建融貸款,主要是產業外移,利率在5%以上,造成銀行不良債權過多,逾放比過高,斷頭屋大量釋出,在房地產市場上造成斷頭再斷頭。目前政府雖有對房地產採取政策管制,但在銀行營業稅是繳給重建基金,不太可能會發生大量斷頭屋殺入市場,加上利率寬鬆及租稅上優勢,房地產不可能回頭了,頂多成長趨緩,但還是成長(指都會區)。
dearevan wrote:
房地產的衰退程度決定權在於該國人口紅利的分布情況,當國家勞動力源源不絕時,外資會選擇進國內投資,市場景氣一片榮景,反之,當該國勞動力達到顛峰的前夕,外資就會將資金轉往下個人口紅利正在上漲的地區,該國缺少了外國資產的投資,資金被釜底抽薪,不管實施任何政策,房地產都無法再恢復...(恕刪)
從人口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房地產 是還挺不錯的
只是我對引言的論述有點疑問
單就台北的不動產炒作來說
跟內資相比,外資佔的成分其實是不高的
那
外資抽走了,干台北房地產什麼屁事?

dougles1974 wrote:
他國案例參考是很好,...(恕刪)
主要還是利率低
讓資金鍊不至於斷裂
可是如果把歐美金融風暴可能發生的機率算下去
大規模的資金斷鍊不是不可能發生的,要是真發生區域型金融風暴,央行搞不好會為了留住資金而大幅升息
這會是長期低利率以外,一個黑天鵝的存在
利率的高低與否,我覺得不是FED跟台灣央行可以完全自己決定的,還是得要看後續的世界經濟發展情況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kkfuture wrote:
(恕刪)...當通膨低於定存利率或者差距很小時...那就是要反轉了...
油電費調漲,造成通貨膨漲壓力...難道政府是在製造通膨力挺房價繼續炒作囉!
央行升隔夜拆款利率,預藉由利率工具抑制通膨動作相當明顯,不知是否會提前升息...
彭老大,竟敢跟政府的炒房集團搭檔唱反調,小心被暗幹下台。
好樣的彭總裁

通膨拉警報 央行隨時啟動升息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12.04.14 02:44 am
電價下個月十五日調漲,夏月電價也會如期實施,台北市信義區百貨商圈每晚燈火通明,但電價連二漲威力發酵後,逛街吹冷氣的人潮增加還是減少?尚是未知數。
記者林澔一/攝影油電價雙漲,引發通膨疑慮,中央銀行昨天破天荒發布一則「有圖無文」的新聞稿,藉此告訴大家「央行已注意到物價問題」;金融人士認為,央行對物價容忍的底線是「百分之二」,也就是說,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一旦超過百分之二,央行就會啟動升息,打擊通膨怪獸。
在總裁彭淮南指示之下,央行業務局昨天下午發出新聞稿,文稿上只有兩個走勢圖,表頭分別標示「金融機構超額準備下降」與「隔夜拆款利率走高」,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文字說明,央行「無聲」的宣示,用意已不言可喻。
所謂「金融機構超額準備」等於是銀行的爛頭寸(游資),根據央行所提的走勢圖, 「金融機構超額準備」最高峰在二零零九年四月,達一千五百多億元,當時為了因應金融海嘯襲台,央行大撒鈔票提振景氣。
去年六月央行停止升息之後,銀行超額準備維持在一百廿億元至一百卅億元的水準,今年三月開始,超額準備明顯降低到一百億元左右,代表央行注意到物價問題,已經出手「收回」市場資金,以免鈔票四處流竄,造成物價上漲壓力。
而「金融業拆款利率」是銀行間互相借款的利率,利率高,代表銀行手頭緊,利率低,銀行手頭寬鬆,央行提供的「金融業拆款利率走勢圖」呈一路走高,四月分更急速拉升至百分之零點四八五,創下三年四個月新高。
這代表兩個意義:一、央行大力收回銀行體系資金,二、低利率時代已經結束,央行可能升息,長期來看,利率將逐步走高。
央行官員說,央行的第一考量就是穩定物價,拉高隔拆利率、加強收回銀行游資,都是因為油電雙漲,物價蠢蠢欲動,央行特別加重公開市場操作力道、嚴控貨幣數量,以抑制通膨。
金融業界人士說,電價調漲後第二天,隔拆突然竄高,央行操作隱約可見,一般預測今年CPI若超過二趴,央行可能在今年第三、四季啟動升息來壓制通膨。
金融人士說,通膨風暴再起,央行貨幣政策已轉向,採「利率、匯率雙升」政策,以收縮游資、拉升利率,在匯市方面,讓台幣適度升值,避免輸入型通膨。
【2012/04/14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通膨拉警報 央行隨時啟動升息 | 油電漲物價蠢動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7027380.shtml#ixzz1s9bjWixv
Power By udn.com
KuanCheng wrote:
人口結構下滑消失的會...(恕刪)
上一波高峰房價崩跌時,當時從事建材業在高雄看到情況是
建商&代銷業由預售屋銷售下滑,先行悄悄降價出手手上的成屋
建材包工業被要求部分工程款以房屋作為代償,編造低成本取得降價出手
政府的輔助購屋政策強力出籠+6萬國宅政策玩兩手策略
房仲開始邊殺售價邊哄抬買價賺取更多差額,但也越來越接受殺價
投資客開始張貼能夠吸引目光的售價廣告
央行祭出強勁升息手段抑制通膨,銀行不當逾放依然我行我素
然而不知所謂的銀行建商包商投資客購屋族,還是到了餘屋過剩斷頭法拍
才在哀鴻遍野,房價下跌過半還在死撐繳納高額貸款的老實族大有人在
直到景氣糟到收入不敷支出高利房貸時,政府才在解決銀行換單降低利息的問題
手上有10年以上低價購入的中古屋者,大多數多只是跟著作了一場資產膨脹的好夢
實際上出手獲利者不多,因為大多數人相信房子只漲不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