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除了北市房屋成交數量來自台北市政府乃百分之一百真實以外,
其餘內容,純屬虛構,大膽假設,揣摩臆測,邏輯推演,
若有雷同,
皆為巧合剛好,運氣十足,瞎貓碰上死老鼠,
是否當真,請自行思索考慮判斷決定.
本文:
自從奢侈稅宣布以來,所有事實證明在各樣媒體以及MO1的多頭言論,
全部被時間與事實證明是:錯誤or誤謬or謊言or詐騙.
那些在MO1指天畫地,口水橫流,汗流浹背的多頭,
不是逃之夭夭,就是改頭換面,抑或洗心革面.(出貨走人,換新身份,從善如流)
然而,唯有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讓許多人困惑不已.
就是所謂的"量縮價穩"甚至是"量跌價漲"
那麼,為何在一切多頭言論的謊言中,出現了這樣極為重要的"現象"呢???
內裡的玄機,或者說原因,也可說真相,到底如何呢?
首先來看以下節錄自媒體的內容
一:::::::但7月住宅平均價為每坪51.4萬,僅較上月減少7,000元,房價仍居高不下。
二:台北市地政處公布台北市7月買賣移轉棟數3618棟,較6月4552棟減少20.52%。台灣房屋分析,這是自SARS以來,7月買賣移轉數的新低紀錄,房仲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奢侈稅上路
好了,在繼續解說之前,煩請各位將以上兩段內容,再三檢查,看看是否有可疑或者不妥的地方.
如果你認為有(其實我已經標出來了),請你思考問題出在何方.
各位,都看過魔術表演吧,無論是挪移長城,穿玻取物,金魚列隊,瞬間變身,
無一例外,攏係GAY.都是幻術,詐術,騙術而已,並且,說穿了一文不值.
在解開"不跌反漲"之謎的"幻術"詐術"騙術"之前
要先有以下常識:奢侈稅自6月1日開徵,但政府公布的數據受實際買賣簽約日影響,會延後半個月至1個月的時間,因此,7月份的數據才是反應奢侈稅上路後(節錄媒體)
還有奢侈稅是4月中三讀通過,
再加上以下資料(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建物成交棟數:5月(4544) 6月(4552) 7月(3618)
綜合以上可以得到結論:一:奢侈稅三讀之後實施前對房市交易影響在:5月6月表現出來.
二:奢侈稅正式實施後對房市交易影響在7月表現出來.
再進一步來分析:
奢侈稅對賣方影響:
一:奢侈稅三讀後實施前>>>沒有被課征的疑慮
二:奢侈稅正式實施後>>>將被課征奢侈稅.(持有未滿兩年)
結論:奢侈稅實施後,符合課征的賣方會縮減.(附上事實資料:財政部統計結果也顯示,截至今年7月21日,不動產奢侈稅申報件數僅106件)
對買方影響:一旦三讀通過後,新買入任何物件,都一律會被課征奢侈稅(兩年期內).
也就是說一旦三讀通過,何時正式實施並無影響.再說明白一些,三讀後的買方交易受到奢侈稅影響,
在5月,6月,7月是一模一樣的沒有差異性.
然而比較以上資料卻很明顯發現,7月成交棟數明顯減少9百多棟.
因此,就買方而言,567月份的"買氣"意願"前瞻"並沒有差異,
那麼為何偏偏在56月份"買氣超強"呢?.唯一的可能解釋是:
56月份,價格殺低到引起買方興趣,逢低搶進.然而數據的顯示卻是:不跌反漲.
所以56月大成交量絕對不是買方"買氣大增".同時買方也無理由到了7月才忽然縮手.
就賣方而言,7月(正式實施奢侈稅的成交數據)的賣方是有所縮減,然而縮減的
其實只是:買入未滿兩年的物件(號稱惜售,事實是無法轉嫁奢侈稅),其餘物件根本沒有"惜售"
光是部分的賣方物件縮減會導致成交量大減,是無法合理說明的.
現在,在看看前面那一段讓大家思考的媒體內容:
房仲分析,這主要是因為奢侈稅上路
各位,事實真相絕對不是奢侈稅上路,
蓋
奢侈稅上路的影響絕對有,並且當奢侈稅消息出台,三讀通過,就完全顯現出來了.
(當即,許多投資客認賠退出預售屋)
然而5月6月奢侈稅對房屋交易的影響,被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所掩蓋掉了.
是什麼因素呢?
本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邏輯推演得到
就是"假交易"
或者說"左手換右手的交易"
也就是說56月的交易中間,(至7月都還有部分),充滿了大量,的假交易,
而這些龐大的假交易,數量大到一個程度,完全影響了真實交易價格下跌
的情況.到了7月份,由於對於持有未滿兩年物件,已然不可能進行(將被課征奢侈稅)
所以假交易數量大幅減少,也就因此突然成交數減少了9百多棟.
而成交價被假交易拉上的幅度就減小,因此數字上顯現出跌7000元.
當然,7月的交易,還是有相當數量持有超過兩年的假交易,
不過,隨著時間過去,假交易會慢慢消失.
因此,大膽假設"假交易"才是導致"不漲反跌"以及7月成交量突然崩跌的真正原因,
在邏輯上,以及情理上完全正確合理,
問題是,憑什麼說,假交易是存在的呢?證據在何處?
本人完全負責任的說,我沒有任何證據,也不可能有.
這點,無論假交易是否真實存在,是再清楚不過的,不可能舉證.
如果,因為本人無法舉證,你認定毫無說服力,認定完全虛構,
那麼,你不必往下看,因為開場我就說得很清楚:純屬虛構.
然而,雖無法舉證證,卻可以找出許多進行假交易的"動機"
分析如下:
一:為了逃避奢侈稅.
二:為了解決人頭戶造成問題.
三:為了解決合夥人之間未來可能遇上稅務問題.
四:為了製造交易量價不受影響的假象,成交價必然做得很高.
五:為了調度資金從銀行順利高額貸款,也必須做高成交價.這點也約略說明了
為何融資餘額續創新高.
至於哪些人物有進行假交易的可能,我想,大家自行想像吧.
結論: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我無法提供任何證據,只有提出"大膽假設"
讓各位有一個"思考空間".
註:
一:利用假交易造量,在股市處處可見.
二:以下節錄本人:奢侈稅,利率,選舉,台北房市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必跌
一直以來我就強調,奢侈稅最大的效果是針對準買方,
也就是當你新買入的時候,必須面對兩成奢侈稅.
這點,再經過兩年五年十年,都不會改變的.
任何時候,新買家永遠要面對奢侈稅.
蓋今天的買家,就是明天的賣家.
面對此種情況,所有的投資投機客都縮手了
先知,天生之,天造之,天縱之,天成之.自然而然而知.
房市先知 wrote:
據央行最新統計,6月底銀行房貸餘額為5兆2,485兆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並較5月底增加113億元
各位,奢侈稅一出台,短期投機投資客大幅減少,買家多數是自住客,
既然如此,自住客多數保守,對於貸款總額只會縮減.
然而貸款總額不減反而大幅上漲,
說明6月7月的交易買家
絕對不是:單純的"自住客:
那麼不是"投資客"買入,又不單純是"自住客"買進
那"買家"是誰呢?
答案呼之欲出>>>左手轉右手者.
你去房仲工作個三個月你就知道啥叫做自住客多數保守??
自住客貸款成數會比投資客低??幽默!!
利率一點多趴的錢你不借難道你去借信貸??
貸款總額因為只有自住客所以只會縮減



左手轉右手




專業是啥小??我只知道喔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