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騎車經過台北市的寧波西街,短短幾百公尺的路就見到四個店面招租廣告,比例多的有點不尋常,讓人不禁想問到底發生什麼事?
最近剛搬到郊區的捷運宅,深知捷運宅的好處,所以看到這些市中心的高價住宅時,常常會問住在這裡到底好在那裡?
就以寧波西街這條路來說吧,附近有捷運,但走路至少要二、三十分鐘,台北的夏天走這段路是會死人的;公車站牌當然很多,但夏天在沒冷氣的路邊等個十幾分鐘,也不是什麼好經驗;如果是中古住宅,當然沒附停車位,加上路邊車位難搶,外出可能還是要以摩托車為主要工具。
另外空氣當然差很多,也沒什麼景觀,唯一的好處是學區很好,但學校的好壞有差到這麼大,需要做這種犧牲嗎?
所以我認為如果是捷運站周邊10分鐘以內的路程,而且是新大樓的話,對很多台北市市中心的中古住宅,在生活機能上,其實都是完勝的。房價的漲跌當然要回歸到使用價值上,房屋終究是要住人的,不管是都更還是土地價值等題材,最後還是要自住客來買單。
我說的點是指捷運站周邊,那麼以後精華區的定義,會不會由面轉成點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