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每坪10萬的現代住宅

今天奇摩新聞出來了,一戶250萬
而且住宅的位置都選在離捷運站約500公尺範圍
預料土城、機場捷運林口A7、板橋浮洲、淡海等新北市捷運末端處為預定地

不知道只擁有地上權會不會對房價有衝擊
但是個人覺得還是給了目前買不起房的人一些希望
250萬貸款付完就存的到錢了,不像目前在北市租屋租20年房子都還是別人的
不知道到時候會買的人多不多
2011-05-17 12:2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現代住宅 10萬

marco0325 wrote:
今天奇摩新聞出來了,...(恕刪)


政策立意良善是不錯啦,真的算起來比租屋還便宜。

只怕承包的建商為了賺更多錢而黑心亂搞…
你知道的,我們的建商實在很難讓人信任。
當年阿輝伯推過 六萬 的房屋


不知道下場是如何 ?????????????


不過

土城、機場捷運林口A7、板橋浮洲、淡海

這邊房價會因此跌嗎 ??????

首先
政府蓋的房子,哪一個沒出過大問題?

再來
現存就有10萬以上的利差,如何防止套利?
這種地上權的賣房方式政府早就應該推了, 很多單身沒小孩或是不想婚的人只要負擔的起都會想買, 反正他們也不用傳家(說真的,70年後的事誰知道?!). 雖然不能打壓房價但是只要推出的量夠大也可以讓很多只想租房住的人來買讓投機客少了月租收入讓他們不敢再亂喊價. 我現在只是擔心數量不夠太多人搶......
andy2000a wrote:
當年阿輝伯推過 六萬 的房屋,不知道下場是如何 ?????????????..(恕刪)


淡海新市鎮- 國家新都 ! 十年前
20年前無殼蝸年運動, 李桑的回應就是創造新市鎮, 打個基礎..十年後, 執行完成....
若當時能持續開發, 作好交通, 北市的居住需求會降低很多
那邊地夠多吧 !

六百多戶, 老早就住滿,那是新市鎮拆遷戶安置宅,價格一樣有漲到跟週遭行情一般...

很好住 ! 環境維持不錯 (但我不會想去那邊住, 去過那邊幫客戶修東西)

說真的, 一坪十萬只有70年地上權,
跟一坪15-6....(兩年前最低12)
中古屋10 萬的一堆...

在淡海蓋? 養蚊子吧 !又沒有捷運...

只是大餅 !

經建會推出的現代住宅方案,目前依設定地上權收取的權利金成數試算出四種模型,購買總價二五○萬至三三六萬的現代住宅,每月本息負擔最高不超過一.五萬元,最低一萬零一百元。方案上週已報政院核定,將由政院在四種模型中擇一辦理

經建會是以靠近捷運站五百公尺、每坪成交行情廿萬元的廿五坪房子,做為試算標的。據研判,經建會用來推估試算的地區應在土城一帶;另,林口、泰山與樹林捷運也將開通,附近每坪成交行情也在二十萬上下。


三四房,淡水租金也是這行情 1.1W~1.5W

不覺得租七十年, 然後房子還是公家的, 這樣會感覺比較好 !
不如租一般民宅, 還可以 選 地 點 !!!
租民宅想搬就可以跑, 現代宅? 要脫手沒人要 !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1990年為開發當時的台北縣新衛星城鎮,內政部規劃以淡水為特定區域開發基地,在淡水都市計劃區北側的沙崙、港子平、公司田、崁頂、埤島、林子街等農業地區規劃出1756公頃土地,作為淡海新市鎮範圍,預計十年內完成開發,並吸引30萬人口移入。同時將此大規模計劃納入「六年國建」中。1994年4月淡海新市鎮特定區計畫第一期工程開始動工,但2006年6月行政院經建會決議停止淡海新市鎮的後續開發,僅完成第一期工程中第一開發區及第二開發區共約446公頃之土地徵收、整地、道路公共設施,以及興建六百戶的示範國宅。行政院經建會決議停止後續開發後,並一併縮小淡水新市鎮範圍至目前已完成整地之446公頃土地,預估人口也從原先的30萬人下修至13萬人。
Your brain has two parts:the left & the right. Your left brain has nothin
淡水, 至今年四月是14.4萬人, (90年是 10 萬)
人口並沒有因為新市鎮而急速成長
每年增加率差不多...


-----------------------------

新加坡行, 那是因為他們的人文地理條件適合
新加坡人生性乖順, 叫你住那, 就住那兒, 地小物稀, 住那都一樣
國有地佔多數,且在40 年前就開始此計劃....至今 85%的組屋比例

咱們的條件沒有一樣適合
私有地與國有地相比, 比例差太多,
若真要把人都趕到邊緣地, 當地本來就低價, 會吸引的了人?
真要作, 應該是在人民需要的地方, 不管精華與否...

蓋, 我支持, 只是不覺得這有啥用 !


------------------------------------------------------------------------------------
北北基,人口聚集區域以台北盆地為主,並擴及周邊山區及台地地帶。

至2010年為止,台北都會區的人口已達 6,800,000人,總面積為2,324.917平方公里。
是世界第44大都會區[1][2]。另一種統計方式則為人口達8,707,049人,世界第36大都會區[3]。
人口密度 9,634.93人/平方公里 (北市)
人口密度 1,900.15人/平方公里 (新北市)

------------------------------------------------------------------------------------
新加坡

國土面積:707.1平方公里
總人口:4,987,600[1]人(世界第115名)
人口密度:6,814[1]/km2(世界第3名)
------------------------------------------------------------------------------------


參考新加坡"組屋",提出「現代住宅」概念,
未來由政府出地,在捷運最末端的空置國有地,興建現代住宅,
民眾享有70年的地上權,只要夫妻名下沒有房屋,年所得在160萬以下,都有機會可以購買
至少增加1萬戶的現代住宅.....

稱之為現代住宅,主要是希望符合「現代人需求」,至於現代人是哪些,有不同定義;

現代人喜歡的比如說「空間寬闊」、「離捷運站近」、「寬頻網路上網」、「社區環境要好」等條件。
...
有關現代住宅的規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委劉憶如表示,政府已經找幾塊地,不方便透露地點
-------------------------------------------------------------------------------------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

看起來相似的住宅策略,但真的可以嗎?
這政策有個糖衣, 但也有缺點....

人口分布模式, 組屋分布模式與居民生活圈模式的關係,咱們跟人家一樣嗎?
新加坡可以學香港, 大台北可以否?

捷運最末端
這個似乎是個敗筆, 人民怎可能讓你通通趕在一集中點!

小時候, 長輩會想說, 買個房子, 定下生活圈, 將來房子可以留給下一代繼續生活
但, 其實下一代都會有自己的選擇, 工作也不一定跟原本房子有適當距離
為了自己生活圈, 一定會賣掉再另擇它處

這跟政府現在限定在捷運最末端的的結果是一樣的

居住正義,不是有的住就好; 捷運最末端, 嗟來之食也
之前的社會住宅, 都還沒有這麼糟, 至少還有選擇地點上較平均
這次現代宅, 似乎只是換了包裝,美名一下
地點也不會影響到房價, 抗議的人少了, 顯見無效

且, 新加坡花了40 年, 才達成國宅規劃有套配 85%公民住組屋..
咱們這邊土地私有比例高, 光捷運末端幾處, 很難對屋價有制衡作用

大台北若沒有長期的執行, 這現代宅, 還是無效
不能光捷運末端, 應該說 :

將來所有的國有地, 不論精華區與否
通通不再標售給財團, 一律轉作現代宅

70 年地上權, 土地不買賣, 是可以防炒沒錯
但到底行不行, 各位來說說看吧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要蓋幾戶,100? 1000? 蓋個10萬戶吧
這個政策和 2010/03/04 營建署規劃坐落於機場捷運線A7站旁興建4000戶平價住宅 是同一個事情嗎? 查了一下, 平價住宅政策去年有看到兩個, 一個2010/11/02 市長推的空軍總部社會住宅, 一個院長推的平價住宅, 這個有下文嗎? 我還沒查到....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