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細說都更

先來談觀念

不管是合建還是都更,都必須有"土地"

一塊土地上面可以蓋多少房子它是"固定"的 除非拿到"獎勵"

以下我用最簡單的解釋

容積率=可以蓋多少的量體

建蔽率=把房子往上疊吧

這裡舉一種算式,台北市最常見的土地強度,住3,容積率225%,建蔽率45%為例,土地強度請自行套入

基本算式
1(1坪土地)*2.25(容積率)*1.35(免計容積)=3.03坪 也就是說1坪土地可以蓋3坪建坪

都市更新獎勵
1*2.25*1.5(獎勵上限)*1.35=4.55坪 也就是說拿"最高"的獎勵以後 1坪土地可以蓋出4.55坪建坪
---------------------------------------------------------------------------
以下我將目前房屋型態做一個整理,請各位自己找找

1.透天型態

這種建築型態,通常都是2層樓,然後自行加蓋到3樓或4樓(也就是違建),土地較大,建物較小

舉例來說,通常會看到60坪土地,35坪建物的權狀,如果以都更來看待分回比例這件事情,用土地計算

60*2.25*1.5*1.35=273坪 與建商6/4分=地主163.8坪 建商109.2坪

但要注意不定數"容積獎勵"因為通常50%為上限的獎勵值,最後政府核下來的通常剩下25-35%

所以當建商跟你家談都更時,自行算一下就知道到底分回的條件如何,最高與最低抓一下就知道

還有,違章加蓋部分沒有權狀,由於實際有使用,你可以跟建商談判多一些些給你,但如果你是全要

那就有點誇張囉


2.透天店面

這種建築型態,算式跟上面的一樣,但是店面有店面的效應,不管是自營或是出租,總是有收入

所以跟建商談判的空間,比例可以拉至65/35 或是 67/33分

要談到7/3分有點硬,因為建商分回來的房子,可能賣不回建築成本(有興趣自己可以算一下)

至於最後建商是蓋店面反還給地主,還是蓋成純住宅,我就不討論,因為見人見智的問題

3.公寓(這種比較麻煩 我會多講一點)

這種建築型態就不能用以上的算式,因為土地持份小,建物大,如果用土地計算,根本蓋不回來

舉例來說(一個同學請我算他家的案例)
土地7.85坪,建物36坪,1層兩戶,5樓共10戶,1支樓梯,沒電梯

7.85*2.25*1.5*1.35=35.76坪,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是請注意,1.5的獎勵值我是算到"最大"

如果核下來只有40% 7.85*2.25*1.4*1.35=33.38坪

如果核下來只有30% 7.85*2.25*1.3*1.35=30.99坪(這些都還沒算公設比喔!)

正因如此,所以你常聽到,"原容積大於法定容積"這句話,也就是說,當年沒有容積限制

大家都把土地蓋的飽飽的(所以行人都走在馬路上)

現在有了容積率跟建蔽率的限制,你看到新大樓基本上一定有行人通道可走,因為要臨路退縮(題外話)

那這些老舊公寓要都更,蓋不回來,怎麼辦呢?

所以有了老舊公寓獎勵100%,也就是獎勵容積多兩倍的政策出來

但是限制又一堆,譬如說,台北市三十年以上四、五層樓公寓佔基地"三分之一"以上

地為完整街廓或達"兩千平方公尺"以上"一半住戶同意"即可申請達現有容積兩倍

光是這一條文,就有三個限制,其他條文就

市長喊出,一坪換一坪,加一個停車位,室內面積不縮水,講真的,我怎麼看都不看好

回歸正題

許多老舊公寓的住戶會強調一點"我現在住的公寓沒有公設,都更後我的房子公設有30%以上"

所以權狀換權狀,我虧大了!

我說這種觀念"錯的離譜"

整棟住戶都走同一個樓梯,大家共用,請問樓梯不是公設是什麼?這叫做"歷史共業"(地下室先不談)

當年的地政測量登記,把你家的樓梯間"全都登記回所有住戶的權狀裡面啦"

我相信很多人不願承認,但我必須誠實的告訴你,你家的公設至少有6-12%不相信?

去地政事務所調你家的"地政測量成果圖"你家的權狀就是依照這個成果圖測量的結果所登記的

所以你可以自行計算一下,如果建商分回給你的權狀比你現在的權狀要來的"大"

那你可以相信這個建商,因為他沒有框你,在"權狀大"的立基點上,盡量分回到一坪換一坪,室內不縮水

如果他跟你權狀換權狀,那你就要好好跟他談判談判囉

4.祭祀公業

這要寫完,我會哭哭,因為太多太雜,有6月30號的限制啦!政策要消滅這些祭祀公業的空地啦!

地上違章占有戶啦!都更獎勵啦!

有些派下員幾百個,總而言之,我懶的寫!

-------------------------------------------------------------------------------
許多朋友、同學、同事知道我有研究房地產相關法令法條這些東西

常常跑來問我說,我家在都更耶,你幫我看看條件好不好,然後請我幫忙算

但是我都會先問一句話"你是要先看條件好不好才決定要不要都更"還是

"你同意都更 請我看看分配條件好不好"

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前者是"給你再多,你也不會滿足"後者是"條件合理,就可接受"

相信我,我碰過最少15個以上的人,都是前者,我稱之為"永遠不滿足"

我還有碰過一些人,是少數,他們的觀念是"建商賺太多,我不爽,所以我準備做釘子戶"

這種人我佩服,因為他要有長期對抗的準備,我不能說他錯,我只能說可惜,因為如果分配條件是好的

你本身的利益並沒有受損,建商賺很多又如何,是見不得人賺錢眼紅,還是貪得無饜的想要多分一杯羹?

都更這件事情,在我看來,沒有對與錯,只有當事者怎麼想的問題!

我本身支持都更,有以下三點

1.整個城市的面貌都可得以改變,台北市要邁向國際一流城市,市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個街廓都能有

人行通道,電線電纜地下化,道路拓寬,何嘗不是件好事?

2.舊屋換新屋,價值提升,我朋友他老爸講的,現在這個28年的公寓不值錢,如果蓋新房子,老爸留給

你們的就足夠囉!老人家咩,辛苦一輩子,還不就為了自己生活品質與孩子們,您說是吧!

3.區域停車問題得以解決,現在到處巷弄路邊通通都是違規停車,消防通道也停個兩三部, 比比皆是吧!

大家為了免錢的車位,爭先恐後的做路霸,三台機車佔一個汽車位,為了停車位大打出手,新聞時常看到

如果人人有停車位可停,那又何嘗不是件美事呢?

------------------------------------------------------------------------------
我雖不是房地產從業人員,也不是房地產高手中的高高手

但對於房地產相關法令法條可小有研究,純粹興趣(本想當個投機客 但是沒做成)

如果你家正在都更,你有疑問,可以PM我交流交流

但請細讀我的文章,如果你是前者,或是我佩服的那種,請你不要來問我

因為你"永遠都不會滿足"
2011-04-19 1:29 發佈


看了您的文章 有的跟我想的差不多

話說

我覺得 台北市有些巷子裡的公寓

幾乎是永遠無法都更的 對嗎?? 那怕它是在精華區??

所以

正確做法應該是 出租給別人 長期收租金??

目前我是這樣做 因為比銀行利好 又不用繳稅

當做自己一部份的錢 是放在銀行定存 且算是高利了

這樣的想法對嗎??
都更去年炒的好火熱,不過自從奢侈稅一出來之後就冷掉了吧。
投資客逃的逃,建商自己一堆房子都賣不出去了,還需要都更來增加房屋庫存嗎?

飛天剪角豬 wrote:
嗯看了您的文章 有的...(恕刪)


你的觀念沒有對錯 放銀行也對 參與都更也對

端看你自己覺得哪個方式對你自身的利益最大

至於你所說有些房子永遠無法都更 這基本上不能這樣說

都更分成兩種 一種公劃(政府劃定) 一種私劃(實施者劃定)

只要是都更事業都必須送政府審查

政府會看你這個都更單元附近的房子

如果面積已達法定 但旁邊還有舊房子 政府會請實施者將之納入更新單元內

所以常常聽到"我沒有同意要都更 為什麼要劃定我家"?

這是避免20-30年後 你家要重建沒辦法蓋 因為容積限制與法定面積的問題會蓋不回來

所以應該是這樣說

沒有不能都更的房子 只有不會劃定的政府與都更事業實施者

ardiz wrote:
都更去年炒的好火熱,...(恕刪)


1.課徵奢侈稅並沒有包括都更計劃唷

2.許多老舊公寓與傳統透天房屋 屋齡都30-40年 如果不都更 他們怎麼辦?

所以這是好事一件 至於建商蓋了賣不出去 那是建商的問題 只要一般民

眾可以透過都更將房子翻新 面積不縮水 有停車位 那何樂而不為呢?
想請教一下 朋友有一塊地
當時只是想買來投資(單純買低賣高)
沒想過都更

1.住址:中正區仁愛路2段9巷1號.
2.地號:中正區中正一小段178地號.
3.土地面積:163m2(約49.3坪).
4.屋況:木造兩層建築.屋齡超過30年
5.使用分區:住三之二(容積400%).
6.此地因前後面臨4米路,故容積使用只能
用225%計算.
7.無法與鄰地合併開發

Question:
1. 請問是否可以申請容積獎勵?
2. 假設取得成本(土地以及建物)為一億,就您看是否仍有開發價值?
3. 就您的觀點,您會如何處置這塊土地?
請問一下

您說的"免計容積",我查了一下屬機電的部份

為何是 x1.35 ???不過還是不懂這部份
joeLai6282 wrote:
想請教一下 朋友有一...(恕刪)


你的問題很簡單

這在土地使用分區的管制條例有規範

因為你鄰路不夠 所以你要改建成高樓 是不可能的

在削線檢討上面你不會過關

簡單來說削線檢討就是你常常看到一間房子 他屋頂是斜下來的 那條就叫做削線

你400%的容積肯定是用不完的 那用不完的部分也沒用

所以適用住3的容積225%來計算

所以我認為這塊地 效益會大打折扣 因為

1.無法與其他單元共同開發合建或都市更新

2.削線檢討不會過 也就是說 透天型態無法改變

我看要用時間換空間 看看未來法規檢討有沒有解套的方案出來

至於你問的那1億的土地 資料不完整 我無法回答你

有詳細資料我們再來討論吧!


dove wrote:
請問一下您說的"免計...(恕刪)


免計容積的部份就是

屋突 陽台 露台 機電空間 梯廳 地下室等等等.....的一個係數

在計算容積時用1.35來計算 但他是會浮動的 這是一個上限值
請問

如果台北市.住4

基地臨3面6米路, 另一面是人家防火巷

原建物有1.2.4.5.樓這幾種形{30年以上}

面積應可達2000平方公尺公尺以上

能都更嗎??

約能蓋幾樓呢??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