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投資報酬率的問題

之前小弟針對所謂每年4%房租投資報酬率的相關說法, 有人說我的計算方式是仲介的算法, 這位網友認為真正的房地產投資報酬率應該是 房租收益/房屋總價,

如果這種算法為真, 那我當了好幾年的公司股東, 原來一直被公司這些財務人員給蒙蔽了, 公司資本額3000萬, 去年透過銀行貸款光是買料的錢就超過八千萬, 後來在今年初結算去年的財報,扣除所有成本(裡面真的有資金成本這一項), 結果盈餘有將近900萬, 如果這900萬全部派發給股東, 對於出資者來說, 就有30%左右的投資報酬率, 因為我拿出來就是這麼多, 回來的也是這麼多, 對我來說我的投資報酬率就是這麼多


回過頭來說這家所謂俄羅斯的阿斗財團還是甚麼法國牙膏集團, 對他來說, 他要國際地產公司幫他找房地產的投資標的, 鎖定所謂年租金4%收益的台北市店面, 對財團來說,
地產公司回報, 假如是5億的房子, 年收租金500萬, 對於財團來說, 他的計算方式則是 : 投入的資金+每年需要的支出才是他的成本 , 所以五億的房子, 他需要投入五億嗎? 以財團和銀行的關係, 你只要手上有擔保品, 新的物件, 甚至是空虛的投資案, 銀行就可以貸款, 如果是有擔保品的借款, 他的借款的利息肯定比你我的房貸還低

他的計算方式就是 : (每年房租收入-每年相關支出) / 實際的投入資金

這個就是他每年的投資報酬率

當然相對來說, 投資還必須考慮整體, 例如一般投資會把機器設備的折舊攤提進去, 國際機構對於房地產投資則需要考量匯率, 房價的變動, 甚至政治因素, 所以這些所謂國際的地產公司出具的報告都會把這些因素和分析都納入, 和一般仲介不同的是, 這些國際地產公司相對會比較具有公信力, 也就是比較不會因為想要賺錢就出具沒有依據的投資報告, 所以有的時候, 表面上看起來投報率並不高, 如果投資分析的結果, 綜合因素更有利於長期投資, 或者說以某個時段來看, 例如每年租金收益有4%, 五年後變現, 因為綜合房價上漲, 平均每年獲利可以達到15%甚至更高, 就算短期投報率並不高, 或者低於其他例如國家公債或者公司債的投資, 有的公司還是會決定投入



2011-04-01 12:51 發佈
Nelson5 wrote:
之前小弟針對所謂每年...(恕刪)



租金收入/房屋總價 ........(1)

租金收入-必要費用/投入資金 .....(2)


一般個人大都會用 , 租金收入/房屋總價, 算投資報酬率 , 我個人認為這個比較頃向追求收益

其實兩個算法都對 但每個人的風險忍耐度不同 或者對價值的鑑定不一

但主要是差別在""未來增值""

當我覺得房屋市場或投資標的有增值空間 , 或未來性時, 那我會用算式二估算

企業有時候長期養標的 , 還貼補支出的勒!



企業的考量點當然會更廣更仔細, 所以貼補支出的狀況在企業投資是常有的, 只是有時候覺得怎麼大家做投資計算的方式怎麼和我思考的完全不一樣

換成這樣的思考大家可能會比較明白一些

情況一: 購入房屋一億, 自備款2000萬, 如果每年房租收益是300萬, 利息支出是160萬, 假設我房子買入之後當月就開始出租, 五年後我把房子賣掉還了銀行貸款後取回我當初相同的2000萬本金, 請問我這五年來每年的房租收益是多少?

情況二: 金額和情況一相同, 但是五年後賣出兩億, 也就是除了本金以外, 我還多出一億,每年的房租收益相同, 到了賣出的這一年,還多了投資收益, 一般來說是在結算當年計入, 但是如果攤算的話, 變成每年有2000萬的投資收益

所以當投資分析有兩項投資建議, 1.買固定每年4%收益的國家公債, 2. 每年4%的房租收益的不動產, 如果分析報告裡面做了房價趨勢和分析指出房價或者房租未來趨勢正向成長, 以企業來說他會做第二項的投資, 當然如果報告裡面指出有其他比較嚴重的不確定因素, 例如利率, 政治不安定, 整體經濟狀況不佳, 政府政策變化, 以投資者的角度會比較顧慮,但是大財團做的是投資組合, 風險性的投資往往是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也許我們眼中看到的只有 4%的房租收益, 對於大財團內部來說, 可能看到是每年50%的投資收益






alina58889 wrote:
租金收入/房屋總價 ...(恕刪)

實際的差別只在你有無貸款

如果是有貸款者

租金收入-必要費用/投入資金 .....(2)

我認為2會比較實際

不過如果是本利攤還者,若租金不變的情形之下

投入的資金由於繳交房貸的金額會隨日期而增加

應是變動值,而不是固定值

也就是投報是遞減的!

但如果對於一個沒有貸款的人而言

2和1就差不多是同一個意思

差別只在必要費用(假設利息)就歸零

而投資資金就等於房子總價!


1是比較簡單的算法

2比較全面性

2可以取代1,但1不能取代2
你是說如果一般投報率是 用300-160/1億 這是1.4%

但5年後實際結算時140萬x5=700萬/2000萬 實際收入是35%除以5是7%

倘若5年後賣2億 那就變成1億700萬/2000萬 變成獲利1億 加上持有5年每年7%的收益率


1.4%的投資報酬率一般不建議投資, 可是實際算起來應該是7% , 其中有5.6%隱形不見

的意思?



這5.6% 或叫它是房地產投資估計風險!



我投資房地產超過15年 , 確實估算房地產投資報酬率與實際報酬率數字不一樣

問題是房地產有低流動性, 出租有出租風險 ,其中出租風險萬一閃失可能會吃掉一大塊的本金,

企業風險分散反而獲利驚人.












租金收入/房屋總價 ........(1) + 1

房地產的本質還是有價證券,跟股票的本質是一樣的,
一般而言,房租收入可等同視為每年配發的股利,房價上漲,等同於股票上漲,
房價下跌視為股價下跌,差別在於時間的 X 軸,一個市場的反應速度很快,一個
要數季甚至數年(房價)。

我們在評估股價是否值得買時,值利率是重要的因數,值利率(假如是2%)應該是絕對值,當一個
人融資五成的時候,他是透過擴張信用,讓投報率變成4%,這個有價證券的本質還是一樣的2%

所以在評估是否值得投資的時候,應該用房屋的總價當成分母,會比較客觀。


Nelson5 wrote:
之前小弟針對所謂每年...(恕刪)


你忘了將土地算進去了, 買屋不像買車子, 車子時間久了會變成一堆廢鐵論斤賣, 房子久了垮了燒了碎掉了, 土地並不會因此就不見了, 除非是崩了或是跑到水裡面了, 否則這麼計算長期收益是會有些問題的

當我們要扣除每年的損耗,折舊與稅務之時, 要將實際成本分開成土地與房屋兩部份, 並且要將產險成本也一併算入進去, 頭款成本與借貸成本也需要納入, 並且以要將複利計算模式考慮進去

其實還有一些風險所帶來的變動成本, 利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若要降低一些變動過大的不可確定性因素, 就需要用時間來降低這些變動, 適度的簡化是必要的, 至於要如何簡化, 見人見智

chengyihsu wrote:
租金收入/房屋總價 ...(恕刪)


再補充一點,交易商品在上漲的過程中,適度的融資可以提高報酬率,
但在下跌的過程中,進行融資,只是加快斷頭的時間,而房地產投資客
幾乎都是超過五倍的槓桿在玩的。

如果拿兩百萬的本金買入一千萬的地產,跌個20%就等同於把本金全部
吃光了。應該有不少投資個這幾年口袋賺得飽飽的,如果太貪心,
在高檔把全部賺的錢全部壓下去,這波打房,可能讓那些人過去七八年
賺的錢,在半年內全部吐出來還倒賠。
Nelson5大的算法,是使用財務槓桿的算法
如果用投資股票類比,類似於使用融資融券放大槓桿,而非本金交割
或許更貼切的形容是類似期貨
合約上寫的是一億,其實你只計算自己投入的數百萬元本金

這樣算的好處是投資金額被放大,獲利也被放大
但是風險同樣被放大

股票或期貨交易可以這樣算
但是房地產投資,在下認為不能這樣算
因為房地產流動性不足

股票持有者,股票跌掉50%,他還有50%
但是玩10倍槓桿的話,跌破合約價10%,就一切斷頭歸零
所以趨勢很重要
一旦看錯趨勢,必須立刻停損殺出

財務槓桿原本是拿來避險的,但是投機資金都這樣玩
芝加哥一年的石油期貨合約總價加起來可以讓全世界買幾十年的油
為什麼可以這樣玩,因為流動性充足
很少人(或是我不知道)玩期貨玩到執行合約價
或是欠對方幾十年的油錢
你跌破本金就歸零了,合約中止

但是房地產是現貨市場
總價一億的房子,你不是只有合約,而是使用現貨(資產)抵押
趨勢看錯,合約必須繼續執行,你要繼續繳貸款
買賣要簽契約,要過戶,這張合約不是說賣就賣得掉,說不執行就不執行
否則法拍,但是對不起,更慢
當然房地產趨勢變化、價格起落也沒那麼快就是了

很多REITs以財務包裝房地產,當期貨玩
他們都是如同Nelson5大這樣算沒錯
但這就是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之所以引起全球金融海嘯的導火線
其實美國房地產總共好像只跌了30%吧 (不清楚實際數據)
擁有房產的人,他總資產頂多損失30%
但是玩槓桿的人,還有全世界眾多的投資熱錢,血本無歸,哀嚎遍地

所以
如果要把外國資金在台北房地產的投資,類比於REITs期貨
要把他所承受的風險同時計算進去
另外,這樣算的話
4%,甚至8%的年報酬率,也實在算不得多高
與澳幣定存也差不多吧

(補充一下)
還有,當趨勢改變的時候
這些REITs計算投報率
本質上是看漲追漲,看跌殺跌,靠流動性(市場波動)賺錢的
他們的存在,將增加市場波動幅度,與不確定風險
與政府對房地產的基本立場 無疑背道而馳
要當熱錢,這一個風險,就更要考慮進去了

(謹提供個人見解)
(無意筆戰,說的不對請指教)


很多表面事物背後藏著的東西不難懂,但要學會 獨立思考....
房地產投資有兩塊人

一種是長期投資叫投資客 , 會投資是因為投報率或增值性, 這類物件通常沒啥便宜貨好檢,

通常是市價買進,甚至高於市價才買的到 , 早就有現金流的準備 ..但可不是任何案件都買!


另一種短期投資的投機客, 會投資是買在低於市價或創造附加價值, 賺價差, 這群比較有資金壓力

可是他的進價就已經低於市價 , 就算市場跌20%, 他們可能只損失10%, 今天若市場跌個20%

一般自住還在觀望時, 另群投資客, 可能悄悄接走好案件~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