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香港徵收炒房稅之後 市場上炒家絕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6/4/2/3/10164234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642347


看起來 炒家死光了
還是一樣阿...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中原集團董事施永青今天在am730發表文章說,自去年底香港政府對短期物業轉讓開徵額外印花稅以來,市場上的炒家差不多完全絕跡。很多人原先都以為樓價是被炒家推高的,照道理,炒家離場後,樓價應該回落至合理水平才是;但新例實施之後,住宅樓價不跌反升,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由年初的88.37點升至上星期的98.15點,升幅高達11%。不到一季已升了這麼多,如升下去,全年豈不是可升四成以上?那不用到年中,住宅樓價已可以升破97年的歷史高位。

  有人批評,政府的這項新措施根本沒有作用,我不完全認同這種說法。因為,措施確已令炒家無利可圖,不得不撤離市場,而市場的總成交量亦隨即下調,幅度有兩至三成,相信2011年的土地註冊處的買賣合約登記量,將無法達到去年的一萬六千多宗的水平。

  在一般的情況下,成交量減少往往會導致價格也會跟著下跌;但今年的情況很特別,成交量雖然少了,但樓價卻不跌反升。原因是今次成交量的下跌,並非由實質需求不足所造成。市場上至今不缺真正的用家與長線投資者,缺少了的只是炒家吧了。用家與長線投資者是樓宇的最終承接者,他們才有能力決定樓價可以升至甚麼水平,炒家只是中途搭順風車,想投機分享升幅中的一段差價吧了。

  炒家被政府的新措施趕走後,樓宇的供應並不會因而增加;而另一方面,樓宇的用家需求與長期投資者需求亦不會因而減少;在主體供求關係未有改變的情況下,樓價亦無法不沿著原有的上升軌繼續衝上去。

  再者,開徵短期轉讓的額外印花稅,會令新例執行前已擁有物業的業主,覺得自己手上物業擁有特權,在賣出時不用交額外的印花稅。這會減少業主的賣樓意欲,他們覺得把享有特權的樓賣掉去換一些受制約的樓並非明智的選擇。所以新例推出後,市場上放盤的人明顯減少。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新買家只好付出額外的代價,去爭奪僅有的賣盤。

  在新例推行前,市場上曾對額外印花稅該由誰來負責的問題引起爭論。政府說他只管收,不管誰付,不付就“釘契”,清付後才可再轉讓。這實質上新買家承擔責任。我屬下的公司認為,額外印花費由賣方短期轉讓所導致,應由賣方負責,這是依理據行事的方法,亦有行家採取和稀泥的方法,認為應該買賣雙方各付一半。然而,這些爭論現在已變得多餘,因為市場上根本沒有業主願意短期轉讓,即使有人放這類盤,也很難達至交易合約。所以至今仍未出現過這類成交案例。有人曾以為,當買家需要付額外印花稅的時候,他們承擔高樓價的能力就會減少。但現在市場上根本沒有這類成交案例,當然亦沒有因要付額外印花稅而出現的低價成交。此之所以,措施推出後,市場並沒有出現被冷卻的現象。

2011-03-30 14:42 發佈
http://big5.ce.cn/gate/big5/finance.ce.cn/rolling/201011/21/t20101121_16446172.shtml

香港政府是說開徵 新聞出來後兩天馬上就做了

果然是極權國家的作風

哪跟台灣一樣 玩假的 還事先就告知你

能不能過立法院都是大大的問題阿


香港樓市再次出臺新的樓市調控措施。從昨天起,香港開始對買入後半年至兩年內賣出的住宅,按三級別徵收最高達15%的特別印花稅,並進一步收緊貸款按揭,所有價值800萬港元以上住宅物業的按揭貸款最高成數有不同程度下調。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天對此表示,新推出的遏抑炒賣房地產措施是適時且適當的,向短期轉手物業徵收額外印花稅,將增加炒家交易成本,相信可令日趨熾熱的短期炒賣活動收斂。

公開的數據顯示,受到週邊環境刺激,香港資產價格上升,今年首九個月,樓價累計升了15%,與2008年低位比較,升幅達47%。今年首10個月的成交量也按年升了17%,而在二手市場中小型單位成交的增幅更甚于豪宅。財政司長曾俊華對此指出,12個月以內的短期炒賣今年內增加114%,其中84%是房價低於300萬港幣的住宅,曾俊華由此推斷,過去豪宅的熾熱炒風已經蔓延到一般住宅。

也正是如此,曾俊華19日宣佈新一輪樓市調控措施,包括增加住宅樓宇短期交易印花稅和按揭收緊政策。其中,印花稅新措施明確:從20日起,買入的物業在6個月內轉售,除了繳交4.25%的物業印花稅外,買賣雙方需支付交易金額15%的額外印花稅;6至12個月內轉售,特別印花稅稅率為10%;12個月至24個月內轉售,稅率是5%。這意味著,今後,在香港購房,如果半年內轉手物業,共需繳交佔交易金額最高19.25%的印花稅。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天表示,新措施主要針對短期炒賣,確保香港金融穩定發展,相信對真正用家會有好處;但很難量化新措施的成效,因投資環境受很多外在因素影響。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1/15/HK1101150067.htm


現在不買 以後只會繼續在這邊抱怨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梁悅琴) 政府於去年11月20日推出以徵收額外印花稅打擊炒樓措施以來,交投及樓價一度回落,措施推出5周調整期便告結束,於資金氾濫下,用家及收租客再度入市,樓價重拾升軌,反映本港大型屋苑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及大型屋苑領先指數CCL Mass分別最新報90.05點及87.01點,分別按周上升1.89%及2.12%,已經升穿政府宣布徵收額外印花稅(SSD)前的89.41點及86.75點高位,同創97年後新高。

反映額外印花稅五周後市況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最新公布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是反映去年12月20日至26日的二手市況,即去年11月20日徵收額外印花稅後第五周的市況。CCL最新報90.05點,按周上升1.89%,指數為1997年11月9日90.09點後的逾13年新高。CCL Mass最新報87.01點,按周上升2.12%,指數是創1997年12月7日87.66點後的逾13年新高。

 在分區大型屋苑指數方面,港島區指數最新報98.16點,與上周相同,未有升跌。九龍區指數報88.24點,按周上升4.80%,指數為1997年11月23日91.15點後的逾13年新高。新界東區指數報83.14點,按周上升0.61%,指數為1997年12月28日83.32點後的13年新高。新界西區指數報69.62點,按周上升2.27%,指數為1998年3月15日71.18點後的逾12年新高。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4&f_SUB_ID=4055&f_ART_ID=233038

奢侈稅對房市的影響有多大?房仲業者比較香港、新加坡政府類似措施,台灣的奢侈稅力道介於兩者之間,預料影響程度也會介於中間,比香港嚴重一些,但比新加坡輕一點。

香港已反彈 新加坡不見止跌

香港在去年11月祭出印花稅,依港商戴德梁行統計,香港房市在走跌兩個多月後,今年2月已出現反彈。至於今年1月同樣祭出印花稅的新加坡,美商易而安不動產表示,成交量迄今重跌已逾6成,價格持續下滑,目前仍不見止跌跡象。

易而安不動產總經理黃鵬言希分析,一樣是印花稅,香港房市和新加坡房市出現截然不同的效應,主要是兩地政府所祭出的稅率以及課徵對象並不相同。

香港印花稅的課徵方式為,房屋買賣後半年內轉手,即課徵交易金額的15%,6至12個月為10%,1~2年內則是5%。至於新加坡的印花稅,則是1年內轉手課16%,2年內12%,3年8%,3~4年內轉手則課徵4%的稅額。

簡單說,香港1年內轉手只課10~15%,但新加坡一律要課16%;香港2年內轉手只課5%,新加坡則是12%。香港投資客只要撐2年就過關,新加坡投資客則得「抱」4年才能避開重稅。

香港有陸資支撐 新加坡沒有

黃鵬言希說,不論是稅率,年限、新加坡的印花稅都比香港來得重很多,這是香港房市很快復甦,新加坡卻持續低壓籠罩的一大主因,另一方面,香港有陸資買盤支撐,新加坡沒有,也讓兩地房市在印花稅打房下,表現不同。

至於台灣會是如何? 包括易而安、台灣房屋、戴德梁行均認為,台灣奢侈稅規定的一年內轉手課15%,兩年內課10%,稅率在香港和新加坡之間,因此對房市影響程度也會在此兩地房市之間,不致出現價量崩盤,但也不會太快回溫。

黃鵬言希認為,香港在短期內出現價量回漲的局面,在台灣不會出現,主要是香港原本就採實價登記,政府宣布課徵印花稅,大家都跑不掉,雖有恐慌,但也只有當下。

台灣要採實價課稅 要慢慢查

台灣卻不同,財政部要採實價課稅,就得靠稅捐機關一件一件慢慢查,這會讓市場一直瀰漫著不安氣氛,特別是有錢人,因為大家都擔心一旦被查稅,會連帶查到其他「東西」。

台灣房屋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煊也認為,這波奢侈稅打房打到投資客要害,而更重要的是,香港、新加坡是馬上宣布馬上實施,台灣卻得等到立院通過,最快7月1日實施,也讓觀望期拉長,短期內市場不可能回到之前。

台灣需求讓市場有一定交易量

不過和新加坡不同的是,台灣的房地產市場比新加坡大很多,擁有一定規模的自住需求,這種需求會讓市場持續有一定交易量,價格也不會太急速而明顯的下修。此外,很多置產族只是在等候價格修正,並非退場,也讓房價大幅下修的機率相對不高。

目前房地產業者大多保守看待大台北房價跌幅,多數預料,北市跌5~10%,長期資金接手買盤就會浮現,新北市則是10~15%,超過兩成的機率相當低。

香港有陸資支撐,臺灣有嗎? 投資香港跟臺灣那邊限制少呢?

teac wrote:
http://mon...(恕刪)


台灣應該就台北市有支撐

其他地方 看起來是守不住了...


http://house.gmw.cn/2010-12/07/content_1446153.htm
http://blog.cnyes.com/My/adamchi/article328128

韓國積極的打房
全國房價平均下跌10%

有趣的是 首爾反而是跌最少 大概平均不到3%
其他地區受傷卻很嚴重...

可以預期 新北市 台中 高雄等地區 會有大崩盤
恩恩..台北市應該會有撐
另外商辦跟A貨都會很搶手...
rsc1234 wrote:
http://www...(恕刪)

teac wrote:
恩恩..台北市應該會...(恕刪)



說真的 中南部的人很倒楣

這波房價大漲 也沒有享受到

但是政府打房 中南部房價會很慘

我看國民黨這次中南部票源會流失更多

打房不得其法~得罪了資產階級

中產階級也沒得利益 還是買不起想買的房

中南部選民更賭爛 好不容易房價開始漲 又被打下來

不用選了~



rsc1234 wrote:
說真的 中南部的人很...(恕刪)

反正國民黨又不在乎中南部的選民,你看這次台中市長選舉就知道了,民心失去一大半,台中以南的更沒差,本來就是民進黨的大本營,只要把台北的選民顧好就好了。
我的家私 NIKON-D700 NIKON 24-70 NIKON 85f1.4D TOKINA DX535
個人認為樓價會不跌反升
應該是賣方將印花稅轉嫁給買方了吧!

這樣的情況不知會不會成為在台灣上演????

markchou1234 wrote:
個人認為樓價會不跌反...(恕刪)


一定會有人說 我絕對不要當潘仔
誰要買這個價錢阿


但是 當有人領頭漲價之後
接下來 隔壁的人 同區域的人 也會開始漲價

這時候 大家一定會罵
然後 眼睜睜看者價格繼續往上走....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