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奢侈稅話題不斷,媒體仲戒也很"配合"演出房價下跌戲碼,希望吸引想購屋置產或許在未來賺一筆的人,但只要這風氣跟觀念在,奢侈稅的法案只能阻止短期炒做,對長期來看要下跌20%都有難度
大台北房地產在華人素有觀念及這幾年話題不斷,無論是媒體造就地產神話或是因為兩岸話題利多,台北地產已經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地步,既使奢侈稅上路我相信對地產衝擊還是有限,現在新聞狂報XXX大砍10%20%,我只能說上面的隨便演演猴戲,看的怎就當真了呢?這只是想吸引心急的人來接手或是讓帶頭大哥看到"打房有效果了唷"的戲碼,若要真的下跌30%以上唯一可就只有--""看壞市場"";所謂看壞市場是個心理因素及大環境表現,這種人人懼買的心理在才有可能出現崩盤的可能,今天不賣明天更低價的情況出現,才是叫崩盤,但真的出現這情況時請問您敢買嗎?
看壞市場的歷史不是沒有過,無論古今中外,強如美日都有這種歷史,歷史也一再重演,台灣會不會?我相信是會的而且也曾經經歷過,只是到那情況敢買的人又會有多少?假如全球專家一致認為大屯山10年內100%火山爆發您還會想接手北投天母嗎?回來看到那麼多人期待奢侈稅讓房價下跌就可以預知房產崩盤日子還沒到,但就經濟循環來說那一天還是會來到的
我想大家應該要冷靜看待這個法案,千萬別因演演猴戲就天真的認為可以入場了,在房價所得比還是那麼不合理情況下,自住買方應該戒急用忍,投資房產者應改變策略如果改玩長線,最重要的是政府應做出健全房市的整體方法,而不是弄個奢侈稅就好,這對玩房產所課的資本利得,我覺得政府只是秀給選民看的
奢侈稅的實施 影響是什麼??
以對房子的需求而言 社會大概分三種人
A族群:財團大戶 靠股票及房產數字波動即可日進斗金
B族群:以炒房做為增加資產的手段
C族群:買房自住 一輩子可能只買一次房 房貸要背20~30年
奢侈稅打房 會打到誰?
答案是B與C族群 對A族群毫無影響 或說是九牛一毛
五都選舉剛過不久 五都的土地與房價因縣市合併而有漲勢
(新北市與台中市漲幅較明顯)
A在選前便將手邊物件倒一點給想要見縫插針的B 與有自住需求的C
此時A已經賺了一手了
B則有部分人賺到 部分人還在觀望 預期過段時間會漲更高再賣
C則自備300萬 貸款700萬 買了1000萬的房
現在打出奢侈稅 房價的確有影響到2~3成
A以不變應萬變 手上資產繼續保留 口袋夠深 不怕奢侈稅
B被迫要降價倒貨 誰有資格及資金趁房價被抑制時來接?
(B也有大小咖之分 大咖不動如山 小咖可就被迫要動作了)
C當初買的1000萬房 現值700萬 也就是自備款300萬無端從人間蒸發 貸款金跟房價一樣高
既然有人被迫低價倒貨 於是A以低價買到更多房產 手上便擁有更多資產及籌碼
B跟C 持續在A的手下集團公司工作上班
即使遇到不合理的工作待遇(責任制、派遣制、無薪假等等)
一想到背後20~30年的房貸 只能咬著牙繼續苦撐而不敢造次反抗
而且 這個A裡面可也會暗藏著外資 包括中資
而政府因為奢侈稅打房 對人民也算是有個交代了(我可是有為了抑制房價在做事,請不要再囉嗦了)
打房不是不對 而是方法與方向還有對象對不對
漲價歸公 會是個比奢侈稅更有效 且對社會對人民都是更有益的方法
但可惜淪為束之高閣的理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