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自用住宅可以按照市價每年課徵2% 稅率, 請問你會把手中不自己住的房子賣掉嗎?



剛剛網路上看到的: 揭高住宅自有率的真相
http://www.nownews.com/2010/04/07/320-2588704.htm

70戶擁有88宅, 如果這些用來投資或收租的房子被按照市價每年課徵2%稅率(另類的奢侈稅), 請問有機會把這些房子釋出到市場來嗎?
用來住的房子適合用來當作投資的商品嗎? 特別是在那麼多年輕人還買不起房子時候,
我認為房子可以投資, 但是必須在房屋自有率(指的是真實的自有率, 不列入一戶多宅炒高的自有率)達到一定標準, 比如90%,低於標準則啟動非自用住宅的課稅機制, 低於標準越遠, 課稅強度越高,
這樣可以釋出台北縣市10%總量的房子嗎?

擷取內文
============================================================
華昌宜綜合各項資料,以100戶相對於100宅其權屬分布推估,台灣100家戶中30戶無自宅,其中12戶租屋或配住(宿舍),18戶住於他人(親友,特別是父母子女)之宅或與他戶共住;其它70戶擁有88宅(此為88%「自有率」之來由),其中60戶各有1宅,7戶各有2宅,3戶各有3宅或更多。
=============================================================
2011-03-10 22:26 發佈
不會

我會放著讓他漲

然後把2%的稅在賣出時轉嫁給買家
2%能做啥多看看美國的紐約5%~10%.
台灣的住宅政策可以學德國看看
繼續放著養蚊就好了.
我的房, 我愛怎樣就怎樣!

yellowflood wrote:
不會我會放著讓他漲然...(恕刪)
不可能,除了共產黨跟極權國家,不可能真對非自用住宅額外課稅,比方我一棟出租學生公寓,如果被課額外稅款,結果應該是轉嫁給房客,那只會讓情況越遭。

華先生指出解決方式,就是讓政府當房東,由整體稅收買單補貼差價。

沒錢?那就把土地增值稅按實際價格課60%以上,藉買賣過程抬高價格獲利的人,就不會有誘因。

去看臺灣的空餘屋數據,可知問題不在於缺少,而是有人在囤積炒作。

出租屋當包租公不是華昌宜的論點所在。

華先生要強調的是有30%的人無力購置自有住宅,這30%的人加上數量不明擁有自有住宅,但不敷使用卻無力負擔換屋的人,是個潛在的社會問題,政府應該思考解決這問題。



tdbigman wrote:
不可能,除了共產黨跟...(恕刪)


我的意思說這個非自用住宅稅能提高持有人的 囤積成本, 簡單的算如果貸款買2000萬的房子, 每年的光是額外的持有成本就要80萬(假設借款利率2%+稅2%), 若貸款20年本金每個月還要在還十萬,以投資的觀點 這樣大大的增加投資的風險,當投資無利可圖時, 資金就會找其他的出口, 把非自用住宅釋放出來, 以他的數據來說如果擁有1戶多宅的人(每100戶的70戶擁有88宅)有一半受不了這個稅率, 那麼台北的縣市就有將近10%的住宅會釋出到市場,這個等級的供給量我相信可以讓房價合理不少, 而且符合公平正義,在我眼裡屯房和囤油,糖一樣都受到管制)
而且意思和升息2%一樣,只是不影響其他人其他行業, 只有買進非自用住宅的人受到影響, 大家覺得哩??
其實只要推動房產交易透明化,
也就是說申報制度的建立,
類似股市的作法,
那麼想要買的買家,就可以知道前一手買多少錢,
試問你會一直追價嗎?
這作不得作到,只要有心就作得到,
方法我都有想到了,
但是政府根本沒有心要推動,
一推的話,可能把房地產直接推倒了。

yellowflood wrote:
不會我會放著讓他漲然...(恕刪)

+1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是永遠不變的道理~
倒楣的是~沒錢買房只能租房的人~
kennychu123 wrote:
其實只要推動房產交易...(恕刪)


個人認為是可行的,而且在現行土地法稍作修正就可以達成.
地價確實依市價或收益價值查估 並依之課地價稅
房屋現值亦依土地法規定依重建價格查估
以上做到後
對稅率稍作調整 自用住宅稅率(降低) 非自用住宅稅率(調高)

土地法97條規定的房屋租金亦作適當調整

如此 非自用住宅 空著要付大把稅金
出租給人 讓他賺不到什麼錢(無法調高租金法律限制)

多少可以讓部分屋主釋出非自住的房屋 也使閒錢太多的人 無意投資房產
應該可以抑制房價
但這只是方法之一 只用此法不盡周延



按照
華昌宜綜合各項資料,以100戶相對於100宅其權屬分布推估,
台灣100家戶中
30戶無自宅,其中12戶租屋或配住(宿舍),18戶住於他人(親友,特別是父母子女)之宅或與他戶共住;
其它70戶擁有88宅(此為88%「自有率」之來由),
其中60戶各有1宅,剩下10戶擁有28宅

可以看出這28宅扣除10戶自用,剩餘的18宅就是大有為政府可以用政策,稅制釋出用以平抑房價的關鍵,
也符合社會正義, 以台灣住宅780萬戶總量來看約可釋出140萬戶(780萬X18%),
若一戶只能擁有一宅,承接有資格的限制, 這140萬戶釋出住宅都只有經濟上相對弱勢的民眾可以購買
我相信一定能促使回歸非常合理的房價,

只是這種房價對於銀行體系會造成甚麼樣的風暴我就不敢說了,



原文網址: 揭高住宅自有率的真相 華昌宜:90%不滿意現狀 | 財經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0/04/07/320-2588704.htm#ixzz1H4FyJXtD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