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機能重要性??純住宅區是否真的適合?

今天早上騎單車跑去南港重陽重劃區一帶研究環境,就是中視對面一帶

那邊其實滿不錯的,低密度,有一些綠地,整區都是新屋,還滿和我胃口

不過再多繞繞,會發現附近生活機能真的還滿空洞的

想要早餐店便利商店乾洗店單車店銀行郵局咖啡店等等都得要走一段路甚至是一大段路

對於住慣永和的我來說還真的有點落差

不知道有沒有網友的經驗顯示其實住在純住宅區久了也就習慣了呢?還是住久才發現這樣更好?

謝謝



2010-07-25 12:39 發佈
stephen yen wrote:
今天早上騎單車跑去南...(恕刪)


重畫區都是這樣的

要生活機能,通常都雜亂

要不雜亂,就常常無生活機能

看你怎麼取捨而已

不過,你還有別項選擇

去找一個重畫區

他的旁邊又有舊市區的

這樣就能有生活品質又有便利!
stephen02 wrote:
要生活機能,通常都雜亂
要不雜亂,就常常無生活機能
沒錯,我住的北大社區就是這樣..
很舒適,很悠閒,綠地多,商店少
你看國外一些住宅區,根本沒什麼商店,維持很好的活品質,..

但網路討論區上有人一直希望有各類商店進駐..
說什麼生活機能不足,其中有一些十足宅男宅女or懶人,
總想說只要一下樓,什麼都有..
殊不知有一捨就有一得呀!...什麼都有,那髒亂也會跟著來!
看來北大離變成菜市場的日子不遠了..
以前我也住在國外過,幾年下來的感覺是真的很單純

不過很無聊到也是真的,如果左鄰右舍沒有好朋友

真的會悶到想哭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老是說,美國是寂寞的天堂,台灣是熱鬧的地獄
以前在國外的時候,反正去哪裡都要開車,也很好停車,比較沒感覺到生活機能的問題,
安靜當然是很安靜,但就有版大說的缺點.

後來在台灣住的就是剛開發的重劃區,晚上連路燈也沒(路燈都在主要幹道),
若說安靜那是當然的啦!可是想買個消夜一定要開車出去,不太敢騎車,
(當時有發生飆仔砍人的事,而且就在我家旁邊,周末夜間則三不五時有飆車陣),
那時就有感覺不方便,畢竟開車出去不像國外那樣好停車,
過了幾年終於在家旁邊開了萊爾富,走路可到就很開心,
聽說生意很好,想必鄰居都是就近到那消費.
七八年後家附近終於發展起來,7-11也有了,生活機能也漸漸變好.
個人覺得還是喜歡生活機能好的地方,畢竟在台灣停車不是很方便,
所以希望走出家門就採買到東西,免得又被開紅單.

而我現在住的就是所謂的"第一巷",有純住宅區的寧靜,
但走五分鐘出巷子就有很多商店,
全聯,小北,三間7-11,85度C,屈臣氏,康是美,燦坤全國電子等等,
洗衣店餐廳書局不消說,走遠一點有黃昏市場,
基本生活所需都有,白天聽蟬聲,晚上有蛙鳴,鬧中取靜,
個人覺得這樣的環境就很棒.
重劃區一般而言要五六年之後人口才會變多,商店才會變多。
我住安康,就是去台北比較遠 ,空氣好噪音少,綠地多房價低,我愛安坑。
仁愛路,不不,謝了,我有錢也不住仁愛路。
生活機能有那麼重要嗎,我又不去大百貨公司,我也不去101,SOGO謝了,住市中心,我也不愛。
我退休之後要住羅東。鄉下是第一選擇。價錢當然也是重點,若是同價,我就有一點為難了。
帥過頭怎會為價格而煩惱呢?
那麼有錢, 就兩邊住.

正港帥過頭 wrote:
重劃區一般而言要五六...(恕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