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房市 祭住房保有稅
2009年全球56個主要城市的房市中,有超過4分之3的城市房價下跌,為什麼台北上漲一倍呢?
* 2010-04-09
* 工商時報
* 【記者林殿唯/綜合報導】
上海可能開徵新的房屋稅,而且基本的稅制方案都已經擬定完成,預料將會取代先前研擬的物業稅,作為中國政府控制房價的新措施。
根據上海證券報的報導,上海擬開徵「住房保有稅」,對一手房與二手房全面徵收,並會從購房套數、房屋大小等方面來區分自住型與投資型的需求,其中經確認為自住型的住宅將免繳保有稅,打壓投資型住房的用意相當明顯。
根據財經雜誌的報導,在今年兩會結束之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就隨即前往上海,研究開徵物業稅的可能性,但仍有許多技術上的問題需要解決。
報導指出,住房保有稅與物業稅的功能大致相同,但卻免除物業稅在立法等多項工作的繁複手續,也不會有房屋與土地分離的物權矛盾,是上海選擇這種稅制的理由。
上海海通證券的分析師張崎表示,開徵新稅種將會抑制房地產的投機性需求,並使房價回落。
國際物業公司高力國際(Colliers International)認為,由於中國政府即將推出新的調控措施來冷卻過熱的房市,今年上海的房價很可能會下跌10%。
受到政府寬鬆信貸政策影響,2009年中國房價上漲快速,過高的房價早已成為購屋民眾的沉重負擔。人民銀行在上個月的報告中也表示,有 70%的家庭認為目前房價已經高到讓人無法接受。
地產顧問公司Knight Frank的報告指出,2009年全球56個主要城市的房市中,有超過4分之3的城市房價下跌,中國城市的房價卻逆勢上揚,其中上海高檔房價漲幅達到 56%,位居全球豪宅市場冠軍。
從今年1月開始,中國政府就實行了一連串的調控房價措施,包含俗稱「國11條」的第二套房首付款40%的規定、回復「限外令」使得外籍人士一人只能購買一套房屋,並且還將調控的目標指向開發商,強制收回逾期不開發的土地,市場也一度傳出將開徵物業稅的風聲。但這些打壓房市的手段實施後,造成中國房市成交量大量萎縮,但是房價仍然不動如山,對於幫助民眾購房的幫助不大。
分析師認為,過高的房價除了造成民眾購屋困難以外,更直接地提高了資產泡沫化的風險,這已經成為許多一線城市的隱憂,也是中國政府近來積極控制房價的理由。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