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是單純的商品


如果房屋是一種單純的商品,它的價格就該由市場決定,
你嫌太貴?那就別買,你買不起?你活該!是你努力不夠之故,
你可以搬遠一點,遠離台北縣市,沒有人強逼你住大台北!
套句01版上網友的話,政府沒有義務管你買不起LV包包、開不起「邊魯」

如果把醫療視為一種商品,政府就沒有必要建立健保,
所有醫療市場的交易是市場機制來決定,
如果你嫌醫療費用太貴?那你別看病,
看不起病?你活該!是你努力不夠之故,
沒有人強逼你看醫生,你可以看密醫、自行上山採藥或是吃符仔灰,
政府沒有義務管你買不起LV包包、開不起「邊魯」
講以上這種話會不會太冷血?會被罵畜生禽獸的
2010-04-07 10:0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房屋 商品
YES!! like what you said...

會被罵畜生禽獸...

Just make sure your children and children's children can afford it!!

And make sure you don't go poor (which I bet alot of ppl will curse you), cuz people like you will NOT pity YOU!


德國讓人民買得起房子

· 2010-04-02

· 中國時報

· 【劉明德】

 有自己的房子不應算奢侈,而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台灣房價之高已成為「十大民怨」之首。為了抑制房價,政府研擬過很多方案,主要分為兩個面向,一個是提高稅負,例如:課徵豪宅稅、提高房屋稅、地價稅的稅率;另一個是增加供給,例如:在林口A7站區、淡海新市鎮等公有地推出平價住宅。這些方法難有效果。前者是因房屋稅、地價稅的稅基低,所以,提高稅率對投機客所能產生的嚇阻作用有限。後者將稍後說明。

 世界各國之中穩定房價做得最好的,德國可以算是其一。根據統計,金融海嘯爆發之前,德國物價水準平均每年漲幅二%,而名義房價每年只上漲一%,也就是說扣掉通貨膨脹,德國房價實際以每年一%的速度在縮水。為什麼德國可以做到「房價十年不漲」?因為德國政府視住宅政策與教育、醫療一樣,都是社會福利的一環,因為德國政府把買得起房、租得起房視為人民的基本需求,因為德國政府不把房地產視為推動經濟成長的主要產業或稅收的主要來源,因為德國基本法第二十條第一項明訂「聯邦德國是一個民主和社會福利的聯邦國家」,而且,他們做到了。

 我國官方的房地產政策有三大盲點。第一,視房地產為一般商品,以為增加供給,就能降低價格。然而,房地產不是一般商品,不斷增加供給的結果,並無法降低房價,只會增加空屋率,此外,還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不當使用、造成未來在土地的使用、徵用成本更加高昂。

 以台灣各縣市都存在高空屋率的情形來看,房屋的供給已經供過於求,再加上少子化因素影響,房價不應上漲,而應下跌。然而,實際上,房價,特別是台北的房價還是不斷追高,可見,這當中,並不是供需法則,而是人為因素,也就是政府的政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之前的國有土地標售,和投機客主導。

 第二,視房地產為經濟成長的火車頭。財政部長李述德強調,「營造業是經濟火車頭,財政部不會打壓。」既然是火車頭,當然要越有力越好,結果房價當然越來越高,一般薪水階級望屋興嘆。把房地產做為經濟的火車頭有非常大的風險,一旦房市泡沫破滅,經濟就直走下坡,日本的泡沫經濟、○七年美國的次貸危機、○八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都與房地產市場過熱脫離不了關係。

 第三,以為有土地就是要蓋房子,不蓋就是沒有地盡其利、無法增加GDP。一個城市不可能全部都是房子,而沒有空地、綠地、廣場、河流、公共空間。有人說,還要增加房屋供給,這種方案對於地狹人稠的台灣而言,更是扭曲了「地盡其利」的意義。到過德國首都柏林的人都知道,在柏林的市中心就有一個大動物公園(Groser Tiergarten),這個公園多大呢?二一○公頃,而我們的大安森林公園只有廿六公頃。如果台北市都是房子,相信這樣的規畫,不只沒有美感可言,台北市民也會因為置身於水泥叢林,會製造更多的精神病患、憂鬱患者。

 台灣的房價之高不是供需出了問題,而是政府不當政策以及投機客、投資客哄抬的結果。如果,央行的貨幣供給不要氾濫、利率不要那麼低、游資不要那麼多、熱錢能夠管制;如果房地產交易要承擔重稅、投機房地產要課以刑事責任,我不相信,台北的房價打不下來。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系畢業、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很慶幸的我們目前有健保,醫療不再是商品,不過你再也無法要求醫療的品質,有錢自費也無法得到較好的醫療,當人躺在急診室外的走道幾天都等不到病房時,你會咒罵政策殺人......,當你覺得病況尚未穩定卻要被趕出院時,你也會罵沒人性.........醫院不會在乎你一個自費的病人,因為他們要顧好大顧客(健保局)

沒有醫療是真的會死人,不過你還是得按月繳健保費才能得到醫療照護,有用到沒用到都得繳錢,不會累積下來成為個人醫療資源,但是沒有買房是死不了人的,不管是按月繳租金或是只繳利息,一樣都只是讓你有屋可住

在沒有健保的年代,人們可以用保險的醫療險來保障,一年花個幾萬,沒事就當送給保險公司分給有需要出險的保戶
即便有健保以後,保險能讓你升等病房,支付自費部份,無工作津貼..............

lili lala講一大堆的意思,醫療跟房子是兩碼事,醫療非天天非全部人同時,還能有善心人士來付出(光繳健保費卻沒看病),房子這種每個人天天都要用的,要去找誰來作善事?

實在不太樂見政府蓋人民公社,因為人民公社也是講地段的.......

darkchocolate wrote:
YES!! like...(恕刪)


你應該不是文盲才對,看漢文有困難就多看幾遍

台灣存在一個很怪異的現象,
在房地產市場,美化一點的說法政府是採取積極不干預,
其實是積極站在建商邊(如推出房市八大利多、優惠房貸等)
如果有政治理念,如果有就是極右派思維,
但在醫療制度上採取極左的社會主義的理念,
為甚麼會有一國兩制的表現,說穿了是財團對政治的影響力
在房地產有關大財團能養多少政治人物、電視名嘴,能付出龐大的政治獻金...
在醫療市場裡沒有人有這種財力與影響力,這就是一國兩制的原因!
後大麥造 wrote:
台灣存在一個很怪異的...(恕刪)

+1
這論點我非常贊同,其實能賺錢的餅很多,真要麻煩這些財團分一點人過來賺一療這一塊
醫療是一塊"給錢的一方還要向收錢那方說謝謝的市場".........賺錢還讓人謝有多爽阿~~~~
如果在一個有公醫療的市場下還有好的私醫療市場,這社會就美好了,不過我想保險公司不會同意的,要是沒有健保.....我想保險公司早就賠死了..........(這麼大塊的不公義還只圖利少數財團公司更該改革,拿全民的錢去貼,政府還不如替國民繳保險費還比較省)

darkchocolate wrote:
YES!! like...(恕刪)


哇咧

落英文

WHY

歪國人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