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豪宅稅又說不課了 一直以來政府施政的3部曲以豪宅稅為例1. 很有信心的提出豪宅稅政策計畫2. 一些人士用各種媒體或名嘴 發言(發言的很多都是利益相關人士)說什麼豪宅稅是貼標籤啦! 有錢人不在乎啦! 這樣只會讓房價漲更凶啦! (個人是認為上述說法都是胡扯, 會說不在乎的往往都很在意, 就先給他漲5倍的稅再說)3. 最後一步就是上面出來說 "政府干預房市會影響經濟發展, 政府不可干預地方的房屋稅"之前說的都不算數
ruby6436 wrote:今天看到豪宅稅又說不...(恕刪) 政策一改再改不是二、三天的事了豪宅稅變就變…地價稅還有一些豪宅標準…實在很無言北市買不起…去外縣市買豪宅不行嗎?還想要變向加稅;是想酸窮人嗎政府才是房價飆漲的真兇…
如果你是有權決定政策的決策者或者制訂政策的民代,你是會得罪民眾還是會得罪"金主"???答案就在你心中,無解的習題!財團不只是養地,還養官、養民代…上下一氣,該怎麼解決?一個國家的財政,是百分九十以上的"受薪"民眾來支撐…這是哪一國?還是一個地區?=============================================================一票票還出來的官、民代,頂多替你出出頭、消消罰單、關說、開記者會。這樣子就是有做事!但是攸關百姓長治久安的政策,制訂在什麼地方!!!???
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有人說內地雖然接班人是欽點的,但是旁邊的獅子老虎還不少,所以上台反而兢兢業業的,想要作得久就得多少跟人民站在一邊,以免被政敵抓到把柄鬥下台...反觀這邊,選上了就開始炒短期,反正四年內下台是不可能啦,運氣好說不定又可以再作四年,八年吃人夠夠...民眾算什麼?誰叫你自己笨啦...
政府想課豪宅稅或對高價的房屋課較高的房屋稅,表面上雖是對富人加稅,但所加的不過是公告房價的千分之四甚至千分之一;而降遺產稅的政策卻一口氣降了房價的百分之四十。換言之,一次遺產稅省下的稅金夠納新增的房屋稅一百年甚至四百年,怎麼算也對富人很有利經濟日報這篇社論很正確的描述的現在政府的心態,所謂「庶民經濟」不過是假象,真相是現在的執政黨大幅度向富人傾斜,而我們的反對黨卻提不出自己的政策。更遺憾的是,媒體也被財團操縱,很多人看新聞還以為減稅會減到自己頭上,加稅也會加到自己頭上,所以支持政府的減稅和加稅。卻不曉得這都是為富人設計好的減稅管道。-------------------------------財政不能這樣玩【經濟日報╱社論】 2010.03.28 02:27 am最近提出了很多加稅或提高費率的方案,但幾乎全受到批評,連較少受批評的房屋稅分級課稅辦法,吳揆也擔心被認為是要加稅而決定暫緩。提高稅費這麼困難,除了選舉的考量之外,下述案例也顯示,各項政策都缺研究和整體規劃,所以理不直氣不壯。馬政府剛上台就設立賦改會要做全面稅制改革,但結果卻幾乎和其中的學者不歡而散。政府沒照整體規劃的理想進行稅改,反而急著大降遺產稅,甚至想讓證交稅減半。這種先獨厚富人的做法,當然使目前要對一般人加稅的政策被認為是很不公平。政府現在即使要對富人加稅,也因缺乏其他減稅的方案來做交換的籌碼,而不易得到富人的支持。而且現在對富人零星加稅也已難被一般人認為足夠公平。例如,政府想課豪宅稅或對高價的房屋課較高的房屋稅,表面上雖是對富人加稅,但所加的不過是公告房價的千分之四甚至千分之一;而降遺產稅的政策卻一口氣降了房價的百分之四十。換言之,一次遺產稅省下的稅金夠納新增的房屋稅一百年甚至四百年,怎麼算也對富人很有利。而我們也曾指出,豪宅稅並無助於平抑房價。因此一般人很難認為政府在努力追求租稅公平。台北市政府提出的景觀稅和三角窗房屋加稅,則因不講道理且不可行而難被接受。各種廣告設施破壞景觀的程度不一,有些甚至還算美觀或成為都市特色,因此很難客觀公平課稅。而比大部分廣告設施更破壞市容的違章建築和公共建設工地卻不必課稅,也很不公平。三角窗店面的價值並不在房屋,而在地點,也就是土地,但政府已對三角窗土地核定較高地價而課較多地價稅。政府若認為不夠,應該再調高地價,而不是便宜行事而調高三角窗房屋的房屋稅。健保費調漲的問題在一番辭職風波之後,以政府補貼低收入者來打圓場。但這種用政府補貼使帳面上虧損減少的做法,一方面是掩耳盜鈴來隱藏實際上由政府承擔的虧損,以致使人民更感受不到健保該改革的壓力。另一方面,這每年121億的補貼,也將成為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未來的改革若不將這補貼持續下去,也將更難得到足夠的民意支持。所以一個顧全高官面子的草率政策,不只擴大長期的政府赤字,也使未來健保更難合理改革。至於費率調漲的負擔都落在薪資所得的不公平性,雖然我們一再批評,政府卻像完全聽不見。加稅費既然困難,政府就想到要賣祖產。朱立倫副院長日前說,國有地有194萬公頃,市值達21兆,這些土地若好好開發將創造很大利益。政府確有一些土地可以利用,但朱副院長講的這些國有地占全國土地一半以上,朱副院長應該知道其中很多是不能開發利用的山林河川地,或已當道路和機關用地,甚至是畸零地,真正可以在短期內開發變賣的不多。朱副院長若誤以為政府還有21兆土地可支持財政,不只低估以後執政者變賣祖產的意願和能力,也將誤導政府和人民進入無法承擔的政府赤字與負債。朱副院長也不當地主張成立公共建設基金,不受政府舉債上限而拿郵儲等四大基金的資金,來從事有還本來源的公共建設。若有那麼多公共建設可以真有自償性,以前的政府為何不做?民間為何不投資?政府又為何無法由以後大量公共建設取得收入來還債?馬政府已多次想用不當的方法逃避法律明定的政府舉債上限,並要挪用人民儲蓄的四大基金。有會計背景的朱副院長豈可跟著拿虛構的自償性來支持這種會讓財政甚至四大基金崩潰的做法!
fausthsu wrote: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恕刪) 聽您這樣說, 那我們有救了, 現在大幅傾中的政策, 不就是為了回歸而鋪的路 看看香港, 到時候真的統一的話, 那些xx黨的老屁股,我就不相信還選得上
哀~政府永遠都這樣不管藍的綠的, 都無力改革空口說大話很簡單遇到財團,遇到大老,遇到...永遠都有問題上次的公務人員改革, 那些爽慣的公務人員一該政策就喊停了好!! 妳政府也許賺到些公務人員的票, 但我這非公務人員的已經決定不投妳了但是...另依個政黨也一樣... 那到底要投誰? 真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