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衝向錢坑 8輕軌捷運喊停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台北報導】 2010.01.19 05:57 am
交通部貫徹「先公車後捷運」政策,避免縣市長亂開支票、造成捷運財務窟窿,最近退回八條輕軌及捷運計畫,包括:基隆輕軌、淡海新市鎮輕軌、竹竹苗輕軌、台南縣市輕軌、串連高縣七所大學的學園輕軌、中運量捷運的桃園機場捷運綠線、高捷北延及中捷藍線。

這八條輕軌及捷運計畫自償率都僅個位數,擺明是「錢坑」,交通部初審就踩煞車,認為應先培養公車人口,「再談捷運也不遲」。

年關將屆,許多縣市面臨龐大赤字,有首長還急到落淚;諷刺的是,各縣市一邊「哭窮」,卻又爭相申請蓋輕軌、捷運,且列入「重大」建設。以通車不到兩年的高捷為例,運量僅達預估兩成五,前年虧了廿二億元,到去年累計虧損預估達六十億元,已虧掉半個資本額。交長毛治國曾以「災難」形容運量不足卻興建捷運的後果。

但各縣市這兩年還是陸續申請興建,交通部審視各計畫,發現共同問題:自償率都低得嚇人,不僅是個位數,甚至遠低於百分之五,「個位數其實都還太樂觀了!」官員說,地方都想建捷運,卻未仔細思考運量是否足以支撐營運。

交通部表示,去年開始,政院要求地方在提軌道興建計畫時,須提出土地開發整合計畫,以挹注興建經費,提高自償率,地方得自負盈虧,不能拚命搶蓋,虧錢就向中央伸手。

交通部也訂出審查地方興建軌道運輸的標準,包括人口密度、大眾運輸使用率、大眾運輸預算占公共建設比例、自償率及票箱收支比。官員說,地方政府若真想蓋捷運,最好先培養公車運量,若連公車人口都不足,捷運怎可能有經營條件?公共運輸的發展,應是先公車、BRT公車(棋盤式公車),最後才到軌道運輸,不能「還不會走就想飛」。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373885.shtml

各縣市哭窮~阿最後不就想靠房地產翻身~~
最後還是被打槍!!哈哈
買再這八條線上的投資客 應該笑不出來了吧
2010-01-19 10:1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捷運 錢坑
brian700210 wrote:
地方政府若真想蓋捷運,最好先培養公車運量,若連公車人口都不足,捷運怎可能有經營條件?公共運輸的發展,應是先公車、BRT公車(棋盤式公車),最後才到軌道運輸,不能「還不會走就想飛」。


同意!
小弟是高雄人,高捷的立意是好的,但公車系統沒有配合,一切都是枉然。
沒辦法

一堆建商 口中的捷運跳票 ..

但是那是選舉時開的 .

不過 胡瓜女兒不是還嫌捷運施工要搬家 ..

真的是 捷運 是否是利多 ??
吽吽牛 wrote:
同意!小弟是高雄人,...(恕刪)


我不是高雄人,不過我是覺得高捷的路線有問題...假設捷運站步行5分鐘內,是合理的乘客吸納區域,把這些人吸上高捷後,要把他們運去哪裡? 市中心?? 我不是太瞭解高雄, 但,高雄吸納最多就業人口的, 是這個區域嗎?好像不是吧.台北是商業城,因此工商區域是一體的, 高雄好像不是吧...如果步行, 坐上捷運, 步行,再轉公車,甚至還要再步行一小段,這些時間加起來如果比摩托車慢的話,為什麼要搭捷運通勤? 要知道, 機車的碳足跡還低於捷運, 因此不論是節省時間或節能減碳,我們反而必須鼓勵以機車上下班. 而民眾也自行會選擇機車. 至於開車族那種不是真的把節省金錢擺第一位的,在高雄這種四處有得停的地方,會轉搭捷運更加是不可能. 因此我是覺得高捷是因為路線規劃不良的緣故.
marcus200115 wrote:
我不是高雄人,不過我...(恕刪)


沒辦法...
高捷並不是為了需要而蓋
而是為了榮譽感而蓋
所以會有這下場也不意外
我在高雄住了6年
完全不覺得高雄有蓋捷運的必要
公車網路都不發達了
除非捷運站站到你家
不然坐的人會多才奇怪
aliclin wrote:
沒辦法...高捷並不...(恕刪)


高雄捷運也不是一無所取~~
我去高雄玩覺得高雄捷運蓋得很有特色,都值得合照留念,台北捷運站就比較呆板~~
不過到高雄玩我還是會選擇開車,因為高雄太好停車了,而且高雄每個景點路程都很遠~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chienyu35 wrote:
高雄捷運也不是一無所...(恕刪)

結果很有特色是全民繳稅建出來的.......,
我寧可要會賺錢也不要特色.........
小弟有另外的想法,高捷的乘客量有如蛋生雞 雞生蛋的因果關係
台北得天獨厚有許多的資源挹注,因此自然而然形成台灣最大政治,商業,文藝...相關聚落都市
走出台北之後呢?很多地方的確落後了一大截,更不用說台灣第二大的都市 高雄市
過去高雄長期發展是以工業為主,即使先天條件不錯(台灣唯一都市集國際機場,國際港口,日照天數多,天氣好)
因此公共建設自然而然台北成為首要之都,政商發展齊全了,也跟著吸引外縣市就業人口
一切條件都齊全了,自然就不得不挹注更多的資源下去
相對的南部首善之都,台灣第二大城市,除了工業還是工業,無政策投注自然吸引不了其他產業的聚集了
人口就業型態及公共建設的使用相對就發展不起來...
各種產業之間是有部落聚集性的,今天尚未聚集成一部落之前,鮮少有商業,文藝,媒體來此設公司,因為要辦很多事情太不方便了
今天我們可以繼續對台北繼續的建設及經營,未來也絕對會有更多的政商經濟活動絡繹不絕
相對的台灣第二大城市今天沒有遠瞻性的建設及建樹,未來更何必須要呢?
台灣的確是不大,如果連僅次於首善之都台北的城市都可以發展的零零星星,
相對外國的城市發展來看,台灣的土地小格局更小,因為僅全集中在北部這塊土地上
laurance0622 wrote:
小弟有另外的想法,高...(恕刪)


所以高捷的目的, 反而不是疏導交通,而是反過來, 是要高捷來發展高雄的商業.
然而, 以此目的來蓋公共建設,就必須評估划不划算. 如果是非常不划算的計畫,
按理應看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 比如, 如果要花上千億, 外加每年再花個幾十億,
用這種觀點來考慮, 也許會有其他更好的方案. 比如全市免費公車,或者誇張點
全市重點商圈10線高空纜車計畫,也許都還比較划得來.
laurance0622 wrote:
小弟有另外的想法,高...(恕刪)


人家老共樣樣比台灣落後
唯獨大眾運輸觀念比台灣進步
目前大陸共有30個城市目前在蓋地鐵
還有10幾個城市規劃要蓋
高鐵也幾乎是每省都在蓋(除了新疆 內蒙 西藏外)
還要蓋到香港

我想老共那邊應該沒人敢說高鐵 地鐵是''廢鐵''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