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淺談為何高漲的房價損害台灣的國家競爭力

一、前言
所謂食衣住行,住乃是國民的基本需求,自然十分重要。但是近年來台灣房地產不斷上漲,
尤其是大台北地區。或許相關行業的人十分高興,
但是小弟想提醒,太過興盛的房地產絕非台灣之福(或者說過度投資房地產)。
有些意見不專業,請大家多指教。

二、高漲的房價損害台灣的國家競爭力
高漲的房價到底產生哪些問題?
可以就人力、金錢、與人民生活品質與其他民生產業以及人口減少等方面來說

1. 人力
簡單計算一下,假設台北市一間房屋買賣要800萬,仲介公司要抽6%佣金,也就是48萬,
如果一個仲介可以從中拿到10%,他的收入就是四萬八。

OK,那問題在哪裡? 我記得主計處統計平均薪資是三萬多,
而一個仲介一個月只要賣掉"一"間房屋他的收入就贏過拿薪水的,
如果是你,你會想當仲介還是去一般公司工作? 一個月賣一間房屋就好!?

就交易上來說,有仲介理論上有幫助,然而一個仲介能發揮的作用就是將一間房屋順利的過戶給下一位買主,
實際上並沒有產出,過多的人力投在仲介上,會導致很多人力浪費。
現在房仲店簡直就像便利商店一樣多,這太多了,應該要降低。

2. 金錢
就投資的角度來說,如果拿錢來開一間工廠,
這筆錢就會被拿來不斷生產出更多東西,為國家賺進更多的錢。
相對的,這筆錢如果被拿來投資在房地產買高賣高,
其實過程中並沒有生產或增加附加價值,只是將更多的資金押在房地產上面。

今天台灣會經濟上表現不好,小弟認為這是原因之一,
因為投資房地產比投資其他行業賺錢,大家就競相將資金投入,
結果只是將錢壓上去,卻沒有產出,導致經濟上有效的投資活動減少。

隨便算一下,假設台北有一百萬間房屋,平均每間八百萬,
只要其中有1%閒置,就是八百億資金。
閒置的房屋沒有任何產出,但是八百億比大多數上市公司股本都大,
華碩股本也大約在四百多億而已,但是他一年就能產生出幾千億的營收。

3. 生活品質與其他民生產業並使人口減少
臺灣人總是會覺得能買房子最好,因此即使縮衣節食,也要買房子的人,大概為數不少。
但是縮衣節食的結果就是導致人民無法做其他消費,不僅衝擊相關民生產業,人民生活品質也比較低落。
甚至沒錢生小孩,不得不夫妻都出外工作,小孩沒辦法自己照顧,很可惜的。

三、杜絕過度投資的可行方法
由以上說明可以了解,高房價或過度投資房地產對國家人民有害無益,因此要如何避免呢?
大家提出很多方法啦!小弟做一點小整理
1. 提高短期持有者的成本,
例如對寬限期做出更多限制甚至禁止使用,今天新聞也提到央行對三段式利率的看法。
(我覺得這還蠻重要的,之前還聽過寬限期七年的,到期就轉貸其他銀行。
如此一來持有條件降低,加上國人愛炒房地產,產生出驚人的哄抬效應)

2.承上點, 限制頻率過高的買賣,一個人一生換個四五次房屋就很了不起了,
頻率太高或者一年內買了又賣的,可以增加交易稅率,並提高自備款成數

3. 承第一點, 針對預售屋也要有一些措施, 因為除了寬限期以外, 預售屋利用交屋錢付款較少,
投資客利用這段時間賺取價差. 可以針對這種行為收較高的交易稅.

4. 提高土地利用率,例如閒置房地額外收稅,更積極推動都市更新,國有地只租不賣等。

5. 降低仲介能賺到的利潤,避免過多人力投入。可以降低佣金成數,增加人民購屋管道與方便性等。

6. 加強房市透明化

7. 健全股市機制, 鼓勵股市長期投資, 改善整體投資環境, 將資金導向其他地方.

如此一來,壓在房地產上的人力與資金都能回歸到有效的經濟活動中,國力增強,人民的生活品質也能提高。

四、迷思
從討論區就可以看到很多似是而非的言論,在此一一說明

1. 一般民眾也需要寬限期
如果你需要一兩年寬限期,其實租屋是很好的,付出與寬限期的付出相去不遠,
但是你可以了解居住區域的優缺點,知道真正的成交行情。這些資訊對首購族來說非常重要,
可以少花很多冤枉錢。針對突然失業的人則可以提供一定的寬限期。

2. 房地產是火車頭產業
像這種低產出,無法外銷的產業,小弟實在難以苟同。

3. 買房子才會有家庭幸福,所以你應該拼命賺錢
如果你真的拼命賺錢,無法與家人相處,才真的會不幸福。有沒有房屋與家庭幸福關聯性太低。

4. 照你這樣講,我們就不要房地產行業了
小弟只是想說明,房地產很基本很重要,但是不宜過度。

5. 那怎樣是合理價,台北也有七百萬的老公寓,你可以去買
小弟認為價格要與人民收入匹配。如果按照一般所說,房貸佔收入1/3,
台北市家庭平均收入約150萬,那平均水準的房子價格應該在八百萬左右。
而老公寓應該不是平均水準的房子吧?

6. 買房子一定賺錢
這件事情是歷史。

五、結論
希望政府應該採取適當措施降低人民過度投資房地產的誘因,
使人力與資金都能回歸到有效的經濟活動中,並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
至於一般人,多試試其他投資管道,真的!現在還想投資房地產風險頗高。

如果大家有回應的話,會慢慢更新內容。請大家多指教,讓國家社會進步。
2009-10-30 10:24 發佈
非常同意

政府官員真的要好好做點對人民社會國家有幫助的事情阿~
小弟不是專家

但是欣賞你的發言跟心得

加油~~
大家一人一信寄給馬英九吧

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oopmail/mailform/mailform.php4

http://www.ey.gov.tw/sp.asp?xdURL=mail/mail.asp&ctNode=1238
當人人都買的起房子的時候, 你就不會想買房子了, 因為這代表房地產沒有什麼價值
就是因為買不起, 所以才會在意這個問題. 看你這麼在意, 就知道房地產價格不可能下跌...........


有本事就先改變你自己吧!! 你可以大膽的宣布: 我不買房子, 拒作屋奴!!!!!!! 就好像那位拒絕聯考的小子一樣.

不過話說回來,你要考的上台大,再談拒絕聯考才有意義. (最好的方式就是考上了主動放棄不唸)
同理, 你要買的起房子而拒買, 再幹譙房價高漲才有說服力.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買房子的錢拿去做公益)



話說回來, 今天能買的起房子, 你還會不買嗎???? (別逗我們了.如果買得起, 你今天就是發分享文了)

這所謂的高房價, 不過就是既得利益者與未得利益者的衝突而已. 談啥國家競爭力? 大題目勒! 我呸!!!!

你不如談談工業救國還是科學救國還是讀書救國還是多生小孩救國, 我都覺得比較有意義. 至少,那不牽涉到既得利益者與你這個未得利益者的衝突.










附帶一提: 我買不起房子






acbc wrote:
當人人都買的起房子的...(恕刪)

小弟從台大畢業,也有兩間房子,其中一間SRAS時購入,一間出租。兩間現在賣一定賺。
年收入其實也不算低,帝寶買不起,但是一千萬的房子大概是能力之內。所以在你的分類法,大概算既得利益者。
我講的是如何對大家有幫助,不是對我自己有幫助。
大大
雖然我也買不起
但是來提個反面意見
不好意思啊~

大大沒有考慮到
同樣的情形
在別的地方是怎樣的
當初在L.A.地區的Diamond Bar
初次購屋時花了9萬多的美金(1994年左右)
第二次時花了11萬多的美金(2000年左右)
而賣的時候賣了33萬多的美金(2007年左右)
這樣的漲幅應該不算小囉

那這時應該要做的事是啥
政府和建商應該開發新地區 平抑物價嘛
買不起的消費者也該自己了解
買外面一點 便宜一點 的地方

那現在我們政府不知道該怎麼做
小老百姓也沒有自我認知
每天喊跌
就會跌嗎?
那去帝寶外面喊一喊囉

現在討論的東西不是一天能賺多少
房子又多貴
而是解決的方式
房價會小跌
但是再跌到買得起的價格是不可能的
acbc wrote:
當人人都買的起房子的...(恕刪)


這位大哥~你為何設定發文者買不起房子呢?

就算他買了房子, 難道他就不能提出這樣的觀點了嗎?

再者, 他的方向可能大了一點, 我們再仔細想想, 有錯嗎?



我也提出我的看法, 光看您回的第一句話, 房產價格就不太可能下跌
前提是, 台灣大部分充斥著跟您相同看法的人!


當然, 我認為台灣房地產現況就是如此, 只考慮到什麼既得或未得利益
毫無"公"的領域概念~
poles1 wrote:
小弟從台大畢業,也有...(恕刪)


台大畢業的人多的是. 不巧在下也是.

大概跟足下一樣, 在下也都是從高中到研究所都是第一志願. 套句家父的名言: 台灣人不讀台大要讀什麼大?






話說回來, 您不是要討論高房價與國家競爭力的關係嗎? 您老哪兒畢業有幾幢樓幾間房干咱們鄉民們屌事?????
說不定城市也會有呼吸效應喔~當市中心只有一趴不到的人買得起,大家會越住越外圈,當外圈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市中心突然沒了人,這時候城市生活圈範圍是最大的時候。大到一個程度,市中心開始下跌,稍稍外圈一點的人會開始搬進來,更外圈的就會搬進稍稍外圈一些的地方,如此大家又開始向中心邁進,慢慢的城市生活圈又縮小囉~周而復始~~~~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