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一封歡迎大家盡量發送的信(尚未完成),請大家共襄盛舉。

我會用編輯方式盡量將更新的訊息及內容讓大家可以在第一頁就看到
所以請大家多回頭看這個第一篇文
--------------------------------------------------------------------------
這文章才寫到預計的三分之一,後續要加入的內容是
一。建商的惡行與亂象描述
二。建議政策與法規之修改

請各位多多提供意見,小弟盡可能抽時間整理以完成這封信。

看多的朋友就請跳過不要回覆,請保留一個比較乾淨的區域
讓我們看看能不能完成。

另外,或許有時小弟會比較忙,所以整理間隔時間會久一些,
希望大家在提供意見時能否盡量詳盡一些,如果可以像是
接龍一般的讓我可以複製貼上的去整理,也許可以快一點完成。

謝謝大家。
-----------------------------------------------------------------------

感謝joj3及xieb所建議的內容方向,請容許小弟花點時間消化一下相關的先進觀點。
也多謝changtimwu兄的提點,因為我無法花上很多時間去收集相關數據資料,
所以很需要各位提供類似參考資料及數據來源。

在changtimwu兄提供的資料來源中,
歷年學生年齡(65~97 學年度)
此份文件裡面有個部分我比較感到興趣,在各年度的七歲學童總計裡面我覺得可以看出一些趨勢,
由於國小入學率基本上是百分之九十幾,七歲學童數量可以視為將來下一代的人口數量指標,
因為在十幾年後他們算是正踏入社會的新生代,也正是目前青壯年紀的朋友接近退休之際,
而我覺得到時人口比率失衡的所造成的影響將會是明顯惡化的開端。
因此若有朋友可以幫忙將這部分數據圖表化,或許可讓小弟引用於此文中。
---------------------------------------------------------------------------------------------------------
有些朋友提到這樣做的效用不大,請容許我提一下我的看法,
聚沙成塔的道理大家都曉得,只是往往許多人都不想自己只是一顆小沙粒,總想能夠石破天驚地一步到位,
我不懂社會運動,我只懂得一步一腳印。我的人生是如此,我的想法也是如此。
這個轉寄活動,能否有用,我不曉得也不會有預期心理。但是至少我做了,開了頭,就算將來巨塔完成後,
我還是一顆小沙粒,埋在塔的最底下,我的人生不會有什麼變化,對我而言,那只會是老了之後,天知,地知
,我知的小秘密。相信能夠幫忙轉寄的朋友們,若有一天房地產業亂象能夠得到有效管理時,都會想到
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雖然大家都是那顆不起眼的小沙子。
-----------------------------------------------------------------------------------------------------------
許多進來的朋友提到如何提高影響力,我想那是後續的事情,首要之務是希望能夠完成這篇文章。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要有論點,要有立場,要讓大家知道有那些你我將來都會碰到的問題,現在不做會後悔的事情。
希望集大家之力來完成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沒有能力考量所有情況,寫下一篇接近面面俱到的文章。
事情總有順序,一步一步來,先請大家幫忙建議此封信的內容上,後續完成後我們再來討論如何
提高影響力。論點的高低,內容的充實與否其實就先決定了一半的成敗,若是此封信大家看不到
一半就不想看了,無法引起一般人的共鳴,那一切都沒有用了,不是嗎?
------------------------------------------------------------------------------------------------------------
sean1972提到
2.限制壽險業投資不動產比例.保戶的錢不該拿去做高風險投資(雖然才說要開放..)
3.同一集團旗下的建設公司和壽險公司資金是否有不當往來之行為
此兩點是否有人可以提供更詳細的看法?現行規定是否完備。
其他的觀點也都不錯,希望大家多多提供意見

我希望此信的內容引用可以正確無誤以免讓人覺得只是情緒抒發,這樣子效果會打折
-------------------------------------------------------------------------------------------------------------
黑俠客兄提到:

要斬斷房價被炒作命運,只有一個辦法,那就限定每人每戶貸款額度!
政府只提供住者有其屋,但住豪宅,想擁有3,4....棟以上,抱歉!有本事請自己自備大量現金。
.............
此觀點小弟覺得不錯,不曉得各位有沒有其他意見或更具體方式可以讓小弟引用?
------------------------------------------------------------------------------------------------------------
許多朋友的建議我都讀過了,但是我還是相信完成一篇言之有理,內容易懂的文章,能夠觸動一般民眾心裡
那份被財團、媒體轟炸許久而壓抑下來的憤怒,才是最最關鍵的一件事。
我不相信登上媒體那短短一小篇幅,或幾十秒鐘的電視報導畫面就可以達到我們所要傳達的效果。
因為,我想表達的是失衡的房地產將造成不是買不買的起的問題,而是社會公義的問題,現在年輕人
就面臨到的問題,以及將來下一代與你我等過個十幾二十年後退休者會受到的影響。
這一切任誰也無法在短短幾行字就可以交代清楚。
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推給『市場競爭、自由經濟』就沒事了。那政府所存在的意義為何?
政府的目標是要做到每個人都知道的『大同』世界,人民食衣住行的需求,老幼婦孺,孤寡殘疾的照顧,
都是政府的責任,最起碼要公平,不能夠一面倒的任賤商玩弄一般民眾。
小小感想,希望大家能夠瞭解。
-----------------------------------------------------------------------------------------------------------
silentocean兄提到

像是要求不動產交易資訊公開化,或是訂立買賣的安全流程及機制,並且監督建商或代銷廣告、促銷不實的狀況,

都是我希望能夠加入的議題,希望大家能夠多提供細節建議。
-------------------------------------------------------------------------------------------------------------


*******************************************************************
馬總統,劉院長 鈞鑑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台灣的民眾,大家在偶然的機緣下於網路中結識。由於對國內房產與經濟
現狀的觀察以及許多親身經驗,覺得不管是在現在或未來都會影響台灣甚巨,基於我們對這
片鄉土的深愛以及為了現下年輕一代,甚至於下一代著想,大家覺得可以將我們多日來討論
的一些看法,提供給您參考。

目前全世界都籠罩在從去年開始,起因於美國次級房貸的金融風暴中,台灣自然也不例外。
這波風暴,不只是有能力購買連動債的那些民眾受到影響,其實影響最大的是生活在一般水
平的民眾,這有很大一部分是青壯年紀的受薪家庭。而值此百業蕭條之際,唯有房產業一枝獨
秀,在全世界許多經濟學家正擔心通縮之際,只有在台灣的房產不畏風暴地維持向上。然而
過去幾年來,相信您也看到,雖然台灣的經濟數據仍然維持在某個水準,但實際上大部分民
眾生活並未跟著變好,台灣內部的經濟成長似乎已經停滯了許久。在我們週遭看到的是許多
人喪失了對未來前景的樂觀,年輕人也不再如同過去一樣的努力。有許多原因造成這些現象,
但我們覺得對將來的安全感越來越小,是一個最大的主因。而其中,擁有自己一個『家』的
夢想,越來越遙不可及是讓許多人最感到挫折的一個部分。

在傳統的觀念中,『成家、立業』為的是不管在外做事有多少辛勞,多少失敗,總有一個『家』
可以休息後再出發,可以不用擔心一失敗就漂無居處。這自古以來先成家後立業的順序就是
因為人人都需要有『家』所帶來的安全感。

但是近幾年來,由於企業集團的炒作,而某些政府的施政又偏向於這些財團公司,導致了某些
地區房價已遠遠地超出一般人的能力所及。許多初出社會的新鮮人一方面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
另一方面又看不到未來,於是乎也不再對人生有長遠的規劃。一般人對於一輩子工作也完成不了
這個有『家』的夢想,或是縮衣節食,或是乾脆放棄。不論是持那種態度,都對於整個社會已經
造成許多影響,例如:

一。人口結構惡化:近幾年來,我們不時可以看到政府單位、學界對於台灣地區的人口結構惡化
發出警訊。出生率降低,平均結婚年齡的延後,老年人口百分比的上升等,
已經對台灣地區的社會環境造成了許多影響。這包括了勞動人口比率縮減,
勞動人力素質下降等,對目前各產業都已經造成衝擊。由於勞動人力,素質
的不足而必須產業外移。由於消費年齡層的劇烈變化以及不平均而造成將來
各產業都會碰上『消失的世代』。因為少子化而造成某個年齡層的人口大減,
此年齡層的人口在未來,從嬰幼兒,青少年,青年,中壯年到老年時期,每
當相關產業碰到這群『消失世代』時,都需要應付市場大幅萎縮,勞動人力
嚴重不足的情況。而許多人不願意,或是不敢組成家庭的原因,就是怕負擔
不起超高的房價所帶來的房貸金額。當每個月的薪資扣除掉房貸後所剩無幾
,自然就無法再能提供小孩子的教養經費。所以不敢結婚,不敢生育,這就
造成了少子化的現狀。

二。消費排擠效應:如第一點裡面我們所談到的一個現象,當房貸費用佔據了大部分的收入時,
在個人而言,便必須要挪移其他的消費以支付房貸。在企業而言,廠房辦公
室的租金或貸款費用高漲,成本增加,於是便需要減少投資,縮減人事,而
使得就業機會大幅降低,提高失業率。對於一般店面生意而言,更是雪上加
霜。在不景氣的這段期間,店租或店面房貸的成本增加,又無法將成本反映
到售價上時,唯一的選擇便是關店。因此這兩三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台灣許多
地方原本熱熱鬧鬧的街市,如今只剩下三三兩兩的店家,其餘的都貼上招租
待售的廣告。
從小的地方看起,由於去除掉房貸後可支用金額不多,一般家庭自然無法在
食、衣、行、娛樂等方面多做消費。所以一般零售、餐飲店家的生意這幾年
來每下愈況。而再往上游產業來看,除了主要以外銷為主的如電子、海運等
產業外,其他需要靠內需市場的產業除了外移之外,沒有它路可走。

三。不平衡的產業發展:大家都知道,在國家社會整體發展的考量下,對於某些策略性產業,政府
在其經營初期或是外在不可抗拒之環境惡化時,給予政策或資金方面的優惠
乃必要之務。例如過去的高科技業,現在的生化產業以及一直以來的中小企業
優惠貸款等。這些政府的作為大家也都瞭解是為了整體的利益著想,因此一般
民眾也大多認可這些策略考量。
但房產業,尤其是一般住宅基本上屬於民生必需品項。其產業之發展並非如同
前述之整體國家戰略產業之範疇。雖然在總體經濟上其佔有重要角色,但應該
是如同汽油,麵粉等民生大宗物資由政府引導其市場價格在合理範圍,以利於
整體經濟的發展才是。
然而這幾年政府政策似乎一面倒的強力推升房價,不論在法規政策面或是融資、
資金方面都給予建商極大好處,卻不見這些政府好意讓真正有需要的民眾得到
相對的幫助,反倒是讓我們見到更多的隱憂。
我們擔心的是,政府、社會及金融業投入太多的資源於房地產業將造成許多危
機。這些包括了金融業將來可能產生的壞帳、一般民眾的緊縮消費而連帶著產生
如第一點所提到的少子化,各項內需產業不振等問題。進而將影響到下一代的
教育經費投入縮減,勞動人力分佈失衡等等。短期內或許還感受不到這些問題的
嚴重性,但也許就在十年後,這些狀況將一發不可收拾。屆時由於太多的政府、
社會、金融資源都因流入到失衡的房地產業而成為一灘死水,而國家是否有動力
讓經濟活水再行流動將會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2009-07-08 23:3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盛舉
還以為你失蹤了...好久沒看到.

幫你推一下!!!!

總統馬英九public@mail.oop.gov.tw
行政院長劉兆玄eyemail@eyemail.gio.gov.tw
這文章才寫到預計的三分之一,後續要加入的內容是
一。建商的惡行與亂象描述
二。建議政策與法規之修改

請各位多多提供意見,小弟盡可能抽時間整理以完成這封信。

看多的朋友就請跳過不要回覆,請保留一個比較乾淨的區域
讓我們看看能不能完成。

另外,或許有時小弟會比較忙,所以整理間隔時間會久一些,
希望大家在提供意見時能否盡量詳盡一些,如果可以像是
接龍一般的讓我可以複製貼上的去整理,也許可以快一點完成。

謝謝大家。
twjohn03 wrote:
這文章才寫到預計的三...(恕刪)


寫這種文謅謅的文章小弟不在行,但一定會想辦法幫您頂和幫您轉寄.
加油.
要不要直接用去走街頭的方式比較有說服力一點。
不然會有人又上來說,幾年前無殼蝸牛夜宿都沒用了.....等等
然後.....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等等

我是記得最後,無殼蝸牛後來也是跑去賣鍋貼了,因為四海、八方都有人取了,搞不好未來大家有機會也來搞個十六條好漢之類的。

PS.還有樓主,雖說上面是開玩笑成份居多,但是你完成時,我也一定會寄。
樓主..您真是太有心了!

幫您推一下....

加油加油加油
twjohn03 wrote:
馬總統,劉院長 鈞鑑...(恕刪)


寫好後一定參與. 辛苦了
我也要寄一封,我們要把聲音傳出去。加油!
twjohn03 wrote:
馬總統,劉院長 鈞鑑...(恕刪)


雖然我覺得效益不大,不過我還是幫你推一下!
看到這種文一定要發一下的~~

轉寄中~~

大大加油~~~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