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自由時報 記者王亮勻/台北報導〕 更新日期:2009/07/02 04:09
政府開放中資來台置產,為防止中資炒作國內住宅不動產市場,還設下了三年內不能移轉的規定,不過,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莊孟翰認為,政府就算設下這項規定,也不可能防止中資炒作台灣不動產,因為,房地產的投資價值就在於長線的增值效益,一旦中資有資金可以買下住宅不動產並長期持有,對國內整體住宅市場就會造成傷害。
另載,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說,現在是住市區民眾賣房脫手的好時機,但他建議最好不要賣,因為以後可能再也回不到市區。他認為陸資來台需要一定程序和時間,最快也要第四季才會浮現,但一定會來。原因是對陸資而言,在台灣擁有一棟房地產,太具炫耀性了。現在是市區中產階級屋主賣屋的好時機,因為可以賣到好價錢,一間原本一坪50萬元的標的,要價一坪70萬元,陸資也可能會接手。問題是依規定等個三年,如果想再買回來,陸資也一定會把價格加上去,那時就要花更大的代價,如果實質所得沒有增加,可能就回不了市區了。
請問各位大大認為這項政策實質效果,是否真的有防堵效果?
希望正反雙方理性論述。
讓大家有個明確的判斷基礎,謝謝。
如果可以完全防堵.....那樣台灣的房地產會回溫嗎?不會嘛
台北的房地產哪個不是炒作的?
就是因為泡沫化了....而且快破了,所以才下這個險棋,讓泡泡不要在自己執政的時候破掉
不要把大陸人都認為是錢多的傻子
他們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很多都是很精明、很敢賺的人
投資除了實際辦公用途外,也有很多單純是要賺錢的,有沒有夾雜政治目的的就不得而知了
辦公用途的也是有,因為沒有任何有錢人要讓自己的資產曝露在陽光下或是受到政府箝制,
所以大陸人在台灣置產、成立公司,很有可能是讓自己的資金便於流通
想賺錢的,很有可能會是採用壟斷式作為,這可能觸及房地產之外的其他產業,要壟斷台灣重要產業,應該不是太困難
想單純炒樓賺錢,我想利潤不大,因為現在北部房產已經過高,如果再漲,台灣人也買不起了,難不成他們要賣給下一批的大陸人?
買不起房子的台灣人會不得不往相對便宜的更郊區購屋、購地,人口轉移相對的房產價值也會轉移,
因此除非是商務用途會是大型購物、娛樂中心週邊,不然單純的住宅區,漲幅有限,炒作風險可能過高
回歸正題
3年.....要看他們想炒作的是哪個區塊,什麼目的,是否有長線價值啦
你看那些大老闆,連下一季的市場氣氛都沒什麼把握了,更何況是3年
以前3年沒什麼大變化
現在光半年就可以連續倒好幾家銀行和國際大廠
我擔心的是政治目的啦
不然說白一點,台灣除了部份技術可以自豪點外
台灣人有多少消費能力能讓那些很有錢的大陸人看得上這市場
在大陸,比台灣更有投資價值的地方也不在少數
想在台灣單純的賺錢而非政治目的,只有放眼把台灣搞成國際貿易中心才有可能吧(或是跳脫中共控管的資金轉運站)
如果台灣能成為世界級的貿易中心,台灣人應當也受益不少(他們吃肉,我們喝湯)
希望不是政治目的.......用錢把台灣重要地段買下來,把重要產業也買下來.....
控制這些就等於控制全民的就業(飯碗)
這樣是真的會死得很慘
說真的,未來會怎樣,我想大部分的人現在都很徬徨吧
這是一個什麼都會爆炸的時代 資訊、經濟、電視、冰箱、除溼機、電腦、手機.......還有什麼不爆的XD
richman09 wrote:
也不曉得他們的銀彈到...(恕刪)
拿顏總最喜歡說的"地段 地段 地段"來說好了
韓國首爾受到金融風暴重創,韓圜貶值
韓國人的平均所得下降 30%
--也沒看到一堆大陸人跑去韓國買地產啊
日本東京受到泡沫經濟的影響
利率凍結,消費萎縮不振十年
--也沒看到一堆大陸人跑去東京買辦公室大樓啊
不知道台灣台北,比起這兩個國際化的城市
能有什麼經濟樞杻地位跟它們平起平坐??
東京,首爾,航班四通八達
背後的腹地廣大
台北只有一個主要去哪裡都要轉機的桃園機場
就好比交通地位
東京是台北車站,首爾是忠孝復興...台灣比起它們只不過是土城站罷了
這些會做生意的首富,會跳過地段好的嚇人的台北車站跟忠孝復興
跑到土城站來開店做生意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