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顏炳立 vs 張金鍔)and( 對房產討論區)的感想.

4/20晚上9點多看的

確實沒錯
顏先生是以投資者的角度 . 張先生是以一般大眾的角度
我覺得張先生說的比較客觀..(我許我也是一般大眾吧)
張先生如果你有看到的話......我挺你一票.

地段確實重要
顏先生老是說--地段地段地段.......只要有初級班水準的房地產知識.誰不知道啊
請問:1.舉例台北市優質的地段非常貴啊,一般老百姓很難負擔的起啊..
2.你說你帶人去看房子....那一段話語氣中聽出來,去看的是有錢人或有錢的投資客吧


台灣的建商很HAPPY,蓋的房子若品質不好,出問題了,已經很過分了,後續的態度卻是不負責任(我不是指每個建商)
不然就是拖拖拖.讓人買起來真是心驚膽跳,建商大不了金蟬脫殼,再換一個名字重新開店.買的人卻要痛苦很久.
台灣的政府也沒什麼再管,他們才能一錯再錯.沒在怕.大家只能自求多福.所以大家都會注意建商的口碑.
讓我想到(張先生說---台中朋友注意建商信譽的..那段,.也是被顏先生砲轟:地段比較重要),
真是莫名奇妙,並不是每個人都非住市中心不可. 房地產若要分析是很複雜,每個人的需求不同.

政府你有沒有搞錯啊....
建商房子很好賣的時候,有給買屋的人分紅嗎?不好賣的時候,才在那邊向政府靠北要求助?
結果政府還真的幫建商,例如像什麼延展工期,是要讓建商延到景氣好的時候,繼續高價坑老百姓嗎?
回歸市場自然機制吧,否則只是延長買賣雙方的戰役及痛苦罷了.
m型社會會更嚴重,有機會買房的人變成沒機會.

MOBILE01是個很好的網站(像我買東西,會來這取經,看看大家的開箱文或討論),
雖然我很少發文,最近才註冊,但爬文也快兩年了
5G已經爛了,希望這裏不要淪為嘴砲之地,沒有要買房子的人就別瞎攪和,一負自以為是的樣子,一山還有一山高啊.

讓真正想買房子的人或想了解房市的人可以好好的實際討論物件或房價.
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聊,以前房地產討論區我每天都來爬文,近幾月越來越少來了......
對了..其實口袋深度也是購屋的其中一個keypoint.
抱歉,離題了.
祝大家和我都能找到喜歡的房子.






2009-04-21 0:19 發佈
剛剛看完,完全贊同樓主的看法。顏炳立完全就是以一個投資客來看房市,可是這階段真的有多少人可以在去當投資客了? 現在應該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自住,張金鶚的觀點就比較符合自住的心態,他的建議沒錯,不要因為房貸利率低就勉強自己去付出不合理的房價,更何況現在很多地方都在跌,而顏炳立一直說location,但他怎麼舉的例子都是說台北市的精華區,因為沒有土地了,但一說到其他地區也都是說超漲會下修。至於建商嘛,真的應該倒個幾家,或許才能讓建商不敢亂來亂喊價吧。政府真的不應該去協助建商了。
不過,這兩人都認為房市還會繼續盤整...買房子還是要多考慮考慮要不要再觀望一下下了...
是啊,房子是拿來住的。地段雖然重要,但是住得舒適、安全、健康更是重要。
房地產拿來當投資標的,只會將房子淪為跟股票一樣,早晚會成為壁紙。
但是對房地產,基本的保值觀念是一定要有的,畢竟他還是個不動〝產〞。
的確,我也覺的顏炳立是站在投資客的立場來看房市,
據張金鶚說的約有2~3成的人是投資客
約7~8成的人是首購與換屋的人,都是為了自住,學者是以數據分析,有大量的sample,比較客觀
而顏炳立是以少量或特例來推翻張金鶚的論點
自住的購屋者,他的建議是還可以等~~房價還會再降~~要賣屋者~~則要趕快賣
但張教授將自住需求過於簡化,自住也必須考慮保值性,將房地產說是「消費財」也不洽當.....
即使住一輩子不換屋大概也很在意剩餘價值吧,很多人甚至因各種因素必須換屋,所以就算是自住型也是要考慮到是否容易脫手,甚至是否有增值性.....即使沒增值也不希望賠太多.....這種考量之下投資或自住其實是很模糊的.....
有沒有 完整的 房地產交易資料 ?? 如多少戶買賣 還有多少空屋

這些都有
上面兩位說的才可能 有

否則 顏老 vs 張教授 都可能 看到 房地產 某一端
或某一區

否則 如果如此準

先前說 的 怎麼 都沒 100% 對

如同現在 誰敢說 美股 ok
昨天 還大跌
但是 也沒人知道 是否 不會回爬

台灣 北部 房地產 早不是照 邏輯來走
否則 股市漲 房地產漲
但先前股市 跌很多
房地產 還是沒變

好像 無形黑手控制住價格
和 鑽石一樣嗎 ?? 價格只有不崩掉前 都沒有人可以把價格壓低

但是 沒有人知道 會不會永遠 不崩盤
看完覺得顏老是站在投資的角度較多,而張教授完全以居住的角度來看房子,
張教授不斷強調,房子是消費財,是居住用,不是股票,不是用來投資,
房子是消費財的意思就是~房子買了後終究會因折舊而沒有價值,不可能升值,這我想並非全部皆是,
也反駁顏老的地段論,強調房子只要規劃好,建商可靠,建材好,就算在郊區照樣可買,
也說只要有能力有需要,任何時間點都可以買,但後來又說現在不適合買,有點矛盾,
覺得張教授的論點只以學術研究為論點,並沒有考量大眾還是希望房子是可自住兼投資,
而顏老也不斷說~張教授的學術研究理論並不能完全應用在實務上,
我想就是指張教授忽略了大眾買屋不止是要自住的考量。

另外張教授被質疑永遠是喊空頭,他反駁2003年SAR過後他是第一個喊可進場,
他也說在2003-2005一片漲勢下,他也說~很好!復甦的很好!
在2006開始猶豫,在2007覺得過熱,言下之意是否指台灣的房價合理價格是在05.06年的房價?
另外他也說如果沒有能力買房,建議不要買先租。
他也強調~建商很重要,好產品遠比好區位重要,這跟大眾的想法並不相合。

顏老反駁張教授說大安區豪宅下修三成,說不能用極端案例來看整個市場,
也說他手上仍有四間帝寶以每坪70-80售出,並無下修至三成,
而所謂的下修幅度,成交價的下修,與開價與成交價的殺價幅度是不一樣的,
還說林口三峽淡水台中高雄土地過多有下修壓力,但台北市相對抗跌,

個人認為,兩個說的有些有道理,但有些就聽聽就可以了,
不過兩個人都有說到,如果有能力,是可以買,但也都不看好下半年的房市。
不曉得如果照張教授的觀點去執行買屋計劃的話,將來若有換屋的需求,會不會沒有空間?
或者是照學術的觀點,換屋行為就是以房地產當投資工具,所以不符合學術調查的範籌?
各位前輩說的都沒錯.
因為大家都比較想買好的地段,所以變的比較搶手
價格也相對的比較高,或者降的很少.
可能就要看大家的口袋了.
好地段若環境也不錯(我覺得拿出來賣的不多),確實既能保值,未來也能夠增值.以後換屋還能賺一筆.
像新竹市買新的別墅,一千萬買不到,所以有些同事就犧牲通車時間住竹東或竹南的新別墅了.
(註:抱歉, 可能無法跟版上住台北的比,1千萬在台北市可能買不到什麼呀)
需求確實是達到了,但就投資價值可能就不容易保值或增值了.
所以每個人的需求與考量而不同吧.
謝謝各位前輩的意見.

最近倒是怪怪的,股市莫名奇妙的漲.....,
景氣說會變好,但我覺得還好
景感覺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
可能會像小波浪上上下下的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