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高公設比的推手找到了

minhua0317 wrote:
好好閱讀完我的文章再動用你的腦袋好好思考我說的是什麼吧!

嗯?
你說的是什麼?
所以你可以找個你所說的實例出來嗎?
算成實坪數相同且同單價, 總價也相同, 公設比不同的同區兩個案子來看看


minhua0317 wrote:
你們實坪制不就是要以實坪計價?
你們的觀念不就是公設都是用送的?
所以以實坪計價,然後送比較多公設誰不會更開心?

看你high的這麼高興
連別人在吐槽什麼都看不出來
STE25

真的有點燒腦!大家雖然不相識,在這裡扯皮久了,講話也不想太直接。

2023-03-03 16:04
minhua0317 wrote:
A建案你家有50坪喔!然後你享有的公設會有10坪喔!
B建案你家有50坪喔!然後你享有的公設會有8坪喔!


笑死人了, 怎會有這種行銷話術?

人家行銷也都是這樣說的

B建案你家有50坪喔!然後你享有社區游泳池喔! (雖然只有8坪的公設)
A建案你家有50坪喔!然後你享有壯闊寬廣的車道與停車空間!(有10坪的公設耶)

大車道跟游泳池我相信多數人都知道怎麼選啦

娶老婆只付臉跟胸跟屁股的聘金就好,其他部分概非所需......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務實!
以前的大樓22% 25%的公設都能蓋

多個逃生梯要多 10%?

為什麼公設越來越高?

假設建蔽率、容積率固定,那單一基地,能蓋的面積就固定

拿75%做室內和 64%做室內,那個好賣?

當然是 75%好賣,那為什麼都做 64%?

因為不納入容積的面積也能賣,建商當然是挑戰買方的忍受極限

只要生的出來就能賣,就能大賺,接下來就是極限挑戰

25% 有人買 28 30 33 36 38%都有人買,那個傻建商會去蓋 30%

下一個就是挑戰 40%公設 直到沒人要買
n8362995

對啊!所以免計容積的公設太多了,但這又是法規允許的,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2023-03-13 10:05
登卡普

以前的大樓22% 25%的公設都能蓋?![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3-04-30 17:26
STE25 wrote:
真的有點燒腦!大家雖然不相識,在這裡扯皮久了,講話也不想太直接。

沒什麼好燒腦的
他講的例子麻煩找個實際案例來看看罷了
不知道自己講的東西問題出在哪
說別人沒買過房子都愛幻想
自以為自己的腦袋比別人聰明
那別人為啥還要幫你點問題出來?
當然是順你的意讓你自己證明自己的問題在哪啊
Eigen wrote:
因為不納入容積的面積也能賣,建商當然是挑戰買方的忍受極限

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加起來都是七。

不納入容積率的面積有沒有賣錢,賣多少錢,我還真不知道,我買房簽約只看到總價。

但如果這些面積不計入產權,將衍生很多管理及使用問題,我相信大家不會同意。

大家都知道高公設比的房子不好賣,建商為何要挑戰買方的忍受極限?

我在桃園青埔看過一層6戶4梯5電梯的案子(相通的兩單元),雖然這樣多建出一些不計容積的面積,但房市最熱兩年他都很難賣,現在市場量縮該案前途未卜。房子只有總價,單價如何算隨人做功課,不同建案單價高低也沒可比性。
STE25 wrote:
但如果這些面積不計入產權,將衍生很多管理及使用問題,我相信大家不會同意。
大家都知道高公設比的房子不好賣,建商為何要挑戰買方的忍受極限?

從來就沒人說過這些面積不要計入產權
以前有人舉過包裝的例子
你買一件商品, 其包裝怎麼可能不計成本不賣錢?
但你的錢主要到底是買商品還是買包裝?
轉換成上面某位仁兄講的
花同樣的錢買很多包裝==>很開心?
陽春麵的例子適當嗎?
自己想想吧, 這沒有很燒腦

高公設比的房子不好賣?
簡單啊, 讓高公設比的房子變得不再高公設比就好了
沒很困難
gudodayn wrote:
以前在國外的公寓大樓有公設坪數的時候是建商一一列出並算出他們的公設成本 (材料, 人工時數等等 ..) 再除以總戶數

例如公設建設總花費 10,000萬 (1億) 除以 100戶 .... 每戶繳交 100萬的公設費用

但是台灣這的公設是宣稱比例 ... 40坪有 35% 是公設 等於有14坪, 一坪又要價 40萬 ... 等於光是公設就要給 560萬

照理說公設就是那些設施, 怎麼有辦法同等比例的歸納到每一戶不同坪數裡去???

60坪 的 35% vs 40坪 的 35% .... 都是一樣坐同樣的電梯, 進出入一樣的前門, 用一樣的健身房

60坪的住戶有用的比較多嗎?



管理費也是一個問題!

大樓管理費用應該是保全加上一些公設 (花園/電梯) 維護費用 ... 也搞不懂怎麼是用每戶坪數去計算?

難道管理費用是包含來你家裡打掃? 這樣就看動依坪數收費的原因



台灣人在生活上 這裡省 那裡省, 但是建商房價一次就坑買家 幾百萬幾千萬 大家都默默吞下去!

這是一個不能摸的秘密!

在你之前,我就在01提出這個問題了,叫他們改以戶均分持有公設與繳納管理費,或是公設改掛管委會名下,每一戶都是當然的"一股"股東,沒有一個空空敢回答這個問題,只會酸你買不起就別買!
米堤

說得太對了,您寫的我深有同感

2023-03-14 0:14
沒有公設比去均攤房屋總價
就沒辦法掩飾台灣房價比東京精華地段房價還高的事實!

以我來說
上個月在板橋買了一戶總價5365萬61坪(不含車位坪數)的新建案
但實際丈量室內扣除陽台+牆壁+管道+柱子之後的坪數,真正能使用到的坪數才32坪

相當於一坪167.7萬台幣...
請注意!這是新北市不是台北市喔!
米堤 wrote:
沒有公設比去均攤房屋總價
就沒辦法掩飾台灣房價比東京精華地段房價還高的事實!

以我來說
上個月在板橋買了一戶總價5365萬61坪(不含車位坪數)的新建案
但實際丈量室內扣除陽台+牆壁+管道+柱子之後的坪數,真正能使用到的坪數才32坪

相當於一坪167.7萬台幣...
請注意!這是新北市不是台北市喔!


感謝分享
登卡普

高公設比的推手找到了?![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3-04-30 17:27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