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年收入沒有超過50萬買不起房不是正常的嗎?

maxkingella wrote:
其實...真的和時間有關
我爺爺那年代,房子是自己蓋。
我父親那年代,20出頭買房叫正常
到了我是快30才買的了
近5年才出社會沒父母幫忙的,大概都要35以上才有能力買房
房價連爛地點都能炒到一堆人40歲才買起,真的就是不正常

你爺爺那年代,房子能自己蓋,是因為沒有建築法規的約束。

自從有了建築法規 & 土地使用分區後,房子就必需政府點頭才可以蓋。

所以政府才是最大炒房推手,有炒房才會有稅收,高房價的社會才能欣欣向榮。

房地產的相關稅收比率,佔地方稅收的83%以上。



maxkingella wrote:
你少問了你爸,那個利率11%的年代,他們所得成長的速度是多快
民國65~85的那20年間,平均所得從3萬多漲到35萬,20年漲了快10倍
房價被搞得最高的這十多年,平均所得從50萬漲到70萬...只有漲40%
房價...都會區保守估計普遍大概2~3倍

房子是給有錢人買,不是給窮人買的。

因為低端人口只能當基數墊底!假設在某都會區,每天都有2萬人來此工作賺錢,雖然他們買

不起房,但最基本的吃飯總是需要,如果每人每天只花10塊錢吃飯,那麼自助餐的老闆也只

賺這每人10塊錢,一天就可以賺20萬,所以高房價就由自助餐的老闆買,再貴也要搶著買,

因為要先買下來,才能賺這每天的20萬,因此才說人口就是基數,有足夠的人口墊底才能形

成金字塔,畢竟金字塔的頂端,只限少數的有錢人,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所以都會區的高房價,就是被北漂族用屍骨給墊起來的,並不是北漂族有能力買得起房子。
達克瓦 wrote:
最大的騙局,就是年化報酬率!


傻子才買投資型保單, 當年(民國8X年), 要買就要買增值型純壽險.
就算保費20年繳完之後, 有些還每年保證增值3~5%

利率高的年代, 保費甜到可以.

利率低的年代, 買保險差不多是買到資產貶值的意思.
房市小熊

之前利率低 保險業務員打來 啪啦啪啦講一堆 我只問一句 幾年?? 3年以上 謝謝再聯絡[偷笑][偷笑][偷笑]

2023-02-20 15:28
幻之風 wrote:
年收入沒有超過50萬買不起房不是正常的嗎?

買不起房很正常,
除非有富有的長輩贊助,
加上自己不吃不喝不玩。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