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正派建商老實說

愛田由 wrote:
2.好的機電管線配置(如不侵入產權,可維修可更管設計,公設既然高就好好利用它吧)。
良好的管線設計及用料。(大樓用水水槌聲,衛生管路的消音包覆,足量的冷凝排水尺寸...)
3.合理的空調室外機位置(可安全保養維修,良好散熱)
4.良好的通風及採光考慮。(做不到自然通風,機械通風也應該避免共用管道的設計,尤其後疫情時代)
5.應優先人性化的動線及空間,梁柱相對空間應用的檢討,而非最大銷售面積導向。

家的重心,應該是在廚房、餐廳,不是客廳;讓你整裝出門、下班放鬆心情的是浴室。這兩個空間規畫不好,其他也不用看了

胡老闆現在正在推的建案,看了一下廚房...

唉!算了...
kpax

不要太拘泥於風水,真的厲害的師傅不會跟你說甚麼不行,而是只會說你適合甚麼格局,我們家一進門就是廚房住了10幾年也還是旺財啊

2023-01-12 11:23
jiahsien

kpax 個人不在乎風水就是了,但不少人頗在乎........

2023-01-12 11:31
看看留言就知道不論怎麼做,都會有人酸,有人噴的。
哈哈,不會在乎的。
青菜、豬肉各有所喜,不可強求。也不需強求。
還是歡迎各式的留言。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謝謝你。

2023-01-10 9:55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謝謝你、Kpax,

2023-01-10 9:55
胡大,我有看到品嘉最近出的W案子,開價110平均成交價落在94萬。
我想問有以下2點:
1.露臺的合理計算價格? W這案子是如何計價?
2.現在台北市新建案的房子,小宅實際價格90萬以上是常態?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我們的開價,基本上是用來過濾不合適客戶的,如果是不合適的客層、我們就不調整價格, 間接拒客。 通常露台的售價是該位置房價的1/3計價。

2023-01-10 10:16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目前台北市除了少數區域(萬華、景美、北投),其餘成交價多在100萬/坪以上。

2023-01-10 10:17
OldWilliam wrote:
建商的建案總收入=總房價收入+總車位收入
其中,總房價收入=總銷售單價*總銷費坪數;而總車位收入=車位價格*車位數
其中和公設比有關的只有總銷費坪數(權狀面積+公設面積);其中總公設面積=一般公設面積+車位公設面積。
因為車位是按個數計價,而與車位所佔面積無關,因此,這一部分就會產生重覆計價,或是建商的額外收益來源。
舉例來說,假設地下室面積總共是300坪,有的建商會把其中100坪計為車位的公設面積,而其他的200坪則灌入可以另外計價的公設裡面,於是計價的公設比變高了,甚至不買車位的人也要為此支付費用,這是當前產權登記制度下的「誤區」,其實和所謂的政府以不計入容積的高公設比圖利建商毫無關係。我們的一些民意代表可能是被一些不很了解實務的「假專家」給誤導了。

不買車位的人買房時也要幫忙買車位公設......
難道車位公設就不能只和車位買賣一起計算而與房子分開計算嗎?
當前權狀寫的公設面積, 如果法定建商必須把公設面積明細清單列出來, 不炸鍋那才奇怪
之前討論實坪制時, 反對者最愛講的就是權狀已經有明確告知公設面積
但權狀那是總公設面積, 詳細這數字怎麼來的只有建商自己知道, 這種情況下當然就"很好"灌水
也理所當然現在的房子公設越來越高是罵建商
因為消費者根本就"不清楚""不明白", 而建商也不想讓消費者"清楚""明白"
如果建商讓消費者"清楚""明白", 只怕會被罵得更兇

OldWilliam wrote:
至於實坪制是不是一定對消費者有利,各位看官可以這樣思考,照現有的登記制度,同一社區大家公設比都相同,日後採實坪制,公設的成本(地價+興建費用)還是會攤回房屋單價中,至於怎麼攤回?以戶為單位時,坪數大的可以減少負擔,坪數小的則反而會增加負擔;若照坪數比例,則不是又回到舊制了,只是換湯不換藥。
所以重點應該是:不能也不該把車子使用的那部分重覆計價,甚至還灌給沒買車位的人負擔。

實坪制是不是一定對消費者有利
75樓網友已經提到 :
實坪制目的不在於影響房價,而是更真實呈現房地產價位,在不同物件之間,也能有比較的標準
即便單價提高, 但總價不變, "表面上"是不影響房價
不影響房價也就不影響建商的利潤
公設費用攤在坪數單價上, 較大坪數需負擔較多, 本來就是公平正義的一環
但事實上, 真的不影響房價嗎?
同一地段(表示坪數單價相同), 同總價(表示同樣虛坪數), 的兩棟大樓
只有公設比不一樣
一旦改為實坪制, 把公設的成本攤到單價上後, 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把計算機拿出來算就知道, 高公設比的大樓相對於低公設比的大樓會變得比較沒有競爭力
換言之, 除了法定的必要公設比外, 華而無實或是建商灌水的公設的建案會較容易被消費者唾棄
此會讓建商對於公設的設計更趨向合理化, 也逼建商在設計建案時減少灌水公設的發生
這才是消費者真正需要的
也許有人會說, 他就是需要那些華麗的公設
前面雖那樣說, 建商也可以針對這些要求氣派的族群設計屬於他們的建案(豪宅不就是都這樣嗎?)
但坦白講, 那種需求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
至於改實坪制的混亂, 不過是要經歷一段陣痛期, 既有建案也可以重新計算單價
反正總價不變, 沒什麼好混亂的, 聰明的消費者是不會因此被混亂的
以上, 個人意見
kpax

完全消費者導向的討論留言,很棒

2023-01-10 10:01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很客觀的發言,但有些細節,大家可能不知道、所以有小小的誤解,我下次再講清楚一點。 我所謂的混亂,是新屋和舊屋之間登記標準不一的情形。

2023-01-10 10:21
路人39 wrote:
75樓網友已經提到 :
實坪制目的不在於影響房價,而是更真實呈現房地產價位


講到這個, 多多們都會故意歪掉.

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明定不得散播不實資訊,使不動產交易價格受影響,最高可處新台幣5000萬,還可連續處罰。

三讀通過增訂條文,祭出5項遏止炒房辦法,包括:限制換約轉售、禁止炒作、建立檢舉獎金制度、預售屋解約需申報登錄,以及限制私法人購屋。

明定任何人不得散播不實資訊,影響不動產交易價格,或透過通謀虛偽交易,營造熱銷假象,或利用違規銷售,明顯影響市場交易秩序或壟斷轉售牟利,違者將可按交易戶數,處100萬至5000萬罰鍰,經限期改正但未改正者,可連續處罰。
Trillionaire2020

佛心建商都是散播福音咧,應該處100萬至5000萬獎勵。 [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2023-01-10 10:41
iwgf wrote:
不是賣得便宜就是正派,
上市櫃建商虧損,但高層是否有成立一些公司承接案子?
有些真的別看表面,建商或許不怕查稅,但可是很怕被查資金流。

另外很多人都希望房子能買得跟上一代便宜,但有想過以前房子旁邊都是田,現在設施都弄好了,出門就便利超商。
最後我想問胡大,北部小小一格30坪的房子帶車位,2000萬都算便宜了,但這金額不是大部分的家庭可負擔的起,但常看到一些房市網站或公司法說會,寫了預售建案完銷進度都高的可怕,那是真的嗎? 房子真的有這麼好賣嗎?


很快就完銷的宣傳假的佔多數吧?
有些建案是合建,地主分回部分的屋數,其餘的歸建商,建商只賣完屬建商的屋數,此時也稱完銷.
有的建案是數家建商合資建造,各按出資率分回其屋數,主建商賣完其屋數也宣傳為完銷,敝人數年前買屋就是建案已完工使照拿到5,6年後的所謂建商保留戶,之前該建商另一新案所委託的行銷公司也宣稱前案已完銷,剛好本人親電建商詢問(因外觀/造型感覺前案比新案較好),才買到該保留戶.
Trillionaire2020

完銷~惜售~封盤 [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2023-01-10 10:42
路人39 wrote:
不買車位的人買房時也...(恕刪)


我覺得最簡單的實坪,就是總銷售/實際居住總坪數,這兩者掛勾就好。建商自己想好每戶價格區間
而公設權狀問題,仍然登記,但不計價。

但我認為,坦白說,昨天也跟認識的相關行業閒聊,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嘛政府帶頭要求,不然就是影響大的企業帶頭做(例如遠雄、國泰等等之類),要小企業帶頭做基本上是造成自己麻煩。

原因其實相對單純,今天買的人才不管你實坪虛坪,重點你單價就是比人貴,坪數就是比人小,就是欠人幹譙價格。
今天要花費多少人力成本去講解這事情?更別說不可能知道別案場實際公設怎樣怎樣,怎算都不好,而且把別人算高了搞不好得罪別人,算低了可能給自己難堪不利。


而且小建商這樣搞,往往會被認為只是行銷噱頭....所以根本帶不起改變風潮。

但,即便實坪制,我是覺得,買方也要有個觀念,不同樓層價格本身就會不一樣,高樓層有高樓層視野加成,低樓層有視野上缺陷,房屋的座落方向等等,這都是價格影響因素,不能想買次頂樓或頂樓甚至店面鋪,但老想拿4樓價格買談阿.........然後在那邊凹在那邊鬧......。
hillside

反過來說,買方自己也可去丈量真正自己擁有的面積,以相同的條件比較不同建案的基本差價,再把公設、格局等給與一定的權重,買方就可得出較可靠的「價格」是否合理的判斷基礎。

2023-01-10 23:59
jiahsien

hillside 沒錯喔,部分公設就成為了是否加值或者減值,剩下該有的消防逃生空間還是要有就是了XD 有人會追求一般樓層跟逃生梯寬廣一點(好逃生?) 但有人覺得堪用就好~看人了

2023-01-12 10:50
教大家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來辨識建商有沒有在公設上灌水(平面車位的情況),就是看車位的坪數,如果車位的坪數在12坪以下,就代表有些坪數跑到公設𥚃去了。
反之,車位坪數在13坪以上的,大致灌水的可能性就比較小。
iwgf

請問胡博士,這車位判斷方法適用於1.升降平面(電梯後平面)2.機械車位嗎

2023-01-10 10:37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升降車位大致可適用, 不適用於機械車位。

2023-01-10 10:46
建商上論壇理性跟網友討論感覺很窩心
胡博士有考慮到台北以外的地區開案嗎?
台北太貴了支持不了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謝謝,目前我們是以雙北為主。 謝謝你,我希望所有的建商都能朝向正向、正派去做,讓消費者安心、放心。

2023-01-10 10:49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