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gallery wrote:
以這次規劃繳1000(恕刪)
你應該不太懂經濟,看看下面的理論,對你會有幫助:
先前有看到主計處一個統計,台灣地區,房地產佔每個家戶資產百分之四十六,而營建業佔GDP超過10%。
所以,只要房地產持續上漲,平均家戶資產就隨之增加,水漲船高的原理,這是輕輕鬆鬆就達成增加家戶資產最佳捷徑,也是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法寶,老外學不來的。
michael.gallery wrote:
噗,您可以看看繼續用(恕刪)
MICHAELCUB81 wrote:
一般商品要持續上漲,有點難度,原因:有其它替代性商品及可以進口等(或增產,如這次的國產口罩),所以要不斷漲價有難度。
但房地產不同,它無法進口,台灣土地雖不少,但建地有限,經政府相關部門及民代建商精算後限量釋出,較易控制供應量。
並且最大的不得不漲原因是人口增加帶來的需求增加。
汽車貴,你可以騎機車,也可以搭大眾運輸系統。房子貴,你可以租,只是租金也可能上漲。
總之,只要人口持續增加,住屋就會持續有需求,人口增加越多,需求就越多,越供不應求,房價就越高,家戶資產就越高。
你講的是GDP增加,我覺得一點都不重要,資產的增加才是重點。
完美的國富論,對吧!
有句話,你得承認,它有道理:
打不贏,就加入它!
jonson0409 wrote:
其實香港就是台灣的借鏡囉~
我不是說政治,
而是說炒房的下場。
香港回歸後,
富人想盡辦法通過利於炒房的法條,
搞到最後,香港的年輕人是已經放棄買房了,
永遠只能租房,而且是鳥籠。
近幾年,板橋、土城紛紛出現總價900萬,權狀2X坪,實際坪數12坪左右,只能搞個1+1房;
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1層10戶左右,不像家,比較像是宿舍。
有沒有覺得,離鳥籠不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