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談財會的觀念,在財會原則裡,租金屬於費用,房子屬於資產,租金花了就沒了,但是資產只要留著就會有價值,先不論價值多少
用樓主現在的情況與所抓的預算來分析,假設月租金是1萬(抱歉我不理解南投的租金行情),一年所產生的租金費用是12萬,10年就是120萬,假設樓主您所購買的房子是500萬,即便10年過後房子跌價20%,您的虧損是100萬,房貸損失也僅有10多萬,但是相較之下,您的虧損金額還是低於您所產生的租金花費,並且資產還是在,資產怎麼樣都不會變成價值為0,所以您全家人永遠會有一個溫暖的家,不需要擔心房東的壓力與未來的租金,既然有需求,我會建議您還是要買
2. 您現在的收入與房子的價格預算問題:我現在出社會已經15年,我們家庭年收入是樓主的好幾倍,可是我買的房子相較於樓主的預算比率也是好多倍,甚至高於家庭年收入的大於樓主的比率,我原本的邏輯也是買不如租,但是10年過去後,我發覺我幾乎沒有存款,因為我之前過的日子是一年出國好幾次,一定住5星飯店,我出外吃飯基本上沒有在看價錢,反正帳單送來刷卡就對了,一個網路遊戲也可以花到好幾十萬,所以一直看房子,但永遠買不起,永遠嫌貴,最後是在我父親的壓力下,不得不出手,我的第一筆訂金50萬也是去借信貸,因為我拿不出50萬現金,買了房子之後,我第一次有沒錢的感覺,東省西省,只為了把錢繳給建商,繳給銀行,可是,回頭看看,我才知道我原本有多浪費,而我現在資產已經增加許多,我甚至預備購買第二筆的資產來創造新的現金流(不是買在台灣,因為台灣房市的成長動能低)
因此,看樓主的談吐與想法,我不認為樓主您只會留在年收入60萬的這個位階,我認為您可以更大膽,給自己更有動力,我絕對能理解被催款的壓力,但這才是成長與儲蓄的動力,人還是被動與安逸的,能夠涼涼過,就盡量涼涼過,給自己大一點壓力,永遠存著背水一戰的念頭,我相信,屆時,您會驚訝您自己的成長
至於頭期錢的來源,因為您的需求總價真的不高,當然您除了現在每日做好記帳,給自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目標儲蓄,務必達到多少數字,不足的部分,可以考量信貸或標會,看到喜歡,價格合理就先買下來,我現在一家3口,我們家庭的年固定費用也不超過40萬,而且樓主又在南投生活,我認為您的家庭費用可以低於40萬這個數字,所以每年至少可以儲蓄20萬以上,我不認為500萬您會繳不起
以上給您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