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

房市投資 vs 股市投資 (虛擬長紀錄)

既然t大問起來了
50倍不知是誰講的,我都是講北車50年166倍(不含白收50年房租)
以台灣的經濟體(就是要爛才危機入市嘛,等到沒事了妥了,穩了,那就買紅茶店1300塊了,不是嗎?)

北車(現在除非很有實力,要不然已經插不進來了,分不到一杯根了)
雞蛋水餃(我也受害過)
體質健全的企業(當然就有,但是就怕萬一)

舉例來說,t大開早餐店的
想說生意穩了
直營店給他開下去
結果某店請的小妹叫他班上同班同學一大群來免費招待
請問這種妹妹,當然t大的直營體系優良
這樣給你搞鬼
t大你知道嗎?

小股東都是準備被坑殺的
我喜歡獨資

S&P 500指數漲122倍中,倒了多少公司,又新上市多少公司...我猜也是部血淚史
這邊又有人現在進場投資12億,我0成本,50年後賺幾倍,12億的都不怕了,我驚啥

50年後有漲,我的子孫感激我
沒漲,那就算了
t大你的問題沒有人能回答,但是一定要定一根錨在這個時空點,跟著12億的大戶走就對了,以12億的高度,人家一定看到什麼

不好意思問t大問題,既然股票這麼好賺,房子應該買好幾間了,開早餐店是佛心來著?



terrybog wrote:
說真的就台灣現在的經濟體及狀況還有像北車附近的物件,以及增長50倍機率的地方嗎?

雞蛋水餃股我自己確實深受其害過,但是體質健全的企業也是不少的,長抱這樣的股票也不錯不是嗎?...(恕刪)
bcn2718 wrote:
既然t大問起來了50...(恕刪)


開早餐是自己的夢想,目前逐一在一個一個完成自己想做然後還沒有做的事情。
這早餐店目前托福都還持平,今年如果能再成長就要開始準備提供「待用餐」給需要的人。

房子,我在別樓都有說過發文也有,我「目前」不會買房,等到買房的時候應該是到台灣東南角那邊當志工的時候,定居的地方。「補充:還有一個原因,父母在不遠行,所以現在才沒有馬上就過去,目前已經排定三月要再下去幫忙,但是不能太久莫約一星期又要再回來,原因如上。」

股票,我購買的都是固定殖利率5%的。沒有像其他大大們這麼厲害的。
我不鼓勵現在進場買房,朋友跟親人我都是建議他們準備好30~50%頭款再來買房,而不是5%或是10%就想槓桿開下去。
其實以房換房~完全不想租房~

只會買在低點賣在低點or買在高點賣在高點~沒什麼賺頭~

如果買來投資~

當然要買在低點囉~

現在都在說房市『投資客退場』 『自住客進場』的時機到了,

講這麼白了還不明白啊??

價格已經沒有投資的價值了~所以投資客才退場的~

我是要準備進場股市了~

我爸就是個股市浮沉20多個年頭了~至今還在~

他不用留不動產給我啦~

他能不需要我負擔他的退休生活就很夠了~
bcn2718 wrote:
既然t大問起來了50...(恕刪)


b 大,任何投資都有風險, 選好股票跟選好物件一樣, 房地產更重時機跟地點,北市 2003-2014, 12 年平均漲三倍,若買淡水, 台中, 屏東, 可能就通膨, 兩倍都沒有。

房地產的好處就是波動慢, 不會幾天就暴漲暴跌, 除非大天災人禍, 不用擔心歸零問題。 如果用過去10幾年的漲幅去評估未來是件很危險的事情, 我也認同房產長期是走升, 只看拉回幅度跟再次走升斜率。附上我之前的看法, 就算 2018, 2019盤底回升, 我個人估計就是接下來每年 1到 2%的極緩漲。雖然錢會變薄, 通膨, 有政府可能開放勞動人口等正面因素, 但也有稅制, 社會住宅的紅利人口消失等負面因素 ,這是個人認為會極緩漲的理由。
以投資的角度, 現在有太多工具, 建議每個年輕人花點時間研究,選擇接下來最有利的投資, 個人認為台灣房地產絕非最有利的投資。


----
投資股市當然也有他的風險, 低利率跟整體經濟環境比較有關係。
今年股市大盤漲14%,如果只賺7%是低於大盤, 倒不如直接買0050,不要玩個股,今年股市就跟成大當年2009, 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 賺多賺少問題,小弟今年獲利21.85%, 優於大盤, 但跟投資版大神們比還差多了。
你講7%,應該是爬我之前的16年 年化報酬率, 股市很重趨勢, 要求每年都賺7%, 原本就是痴人說夢, 我在2008金融海嘯也中傷, 未實現獲利-20%, 買賣獲利整年只賺6萬, 這是股市很正常的波動, 我持股一張未賣再加碼,而2011全部賺回,還領了兩年的股利。 
簡而言之,挑好股票跟挑好房子一樣,要研究, 好處是你不用出門有個電腦手機就可研究, 閒錢投資, 牛市賺價差(像今年), 熊市賺股利(像2008),年化平均7% 一點也不難。

再者, 我不是鼓勵人這輩子都不要買房, 而是鼓勵年輕人趁年輕多研究其他投資方式, 延遲買房, 用買房的本金去複利投資去滾被動收入。 把你僅有的資金拿去付房貸頭期, 你不僅少了這兩成本金的投資回報, 還要背房貸的利息, 一來一往差幾%, 自己算算。這些我之前都寫到爛, 數學也都算給網友看, 換個方式生活, 不僅生活更有品質, 又可以增進自己的理財能力。有興趣請爬我之前的文章。

至於房市, 我之前也說過, 就算不立即買房也要常去看房跟房仲聊, 以免自己又錯過下個起風處, 我之前也寫過, 個人認為2018盤整完會緩步緩漲, 我還是維持這個想法, 不瞞各位, 這三天連假我也看了四,五間房,跟某房仲老闆聊了三次,也的確嗅到這個味道, 所以看到好物件, 我明年就會置產。另一方面也是這兩年從股市賺到頭期款了。

為何我這麼認為? 個人愚見, 房市長期走升是不變的長線,不管原因是通膨, 幣值,民族性,重點是每次修正幅度, 時間多長? 2003 SARS, 2008雷曼, 長度不到一年, 深度1-3成, 從2014到去年, 修正長度三年, 深度是2-3成, 那台北房市領先指標要看那一區?? 大安?信義?錯!!是有題材的南港!!南港 3房兩聽主流2017下半年實價登入已經開始持穩, 好社區甚至比上半年賣價更高。
但我不是請諸位明年就去買房, 過去2003-2014 那10年漲三倍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不會再發生薪資追不上房價的狀況, 個人愚見就是每年通膨緩漲 10年後可已再見2014高點。 let's see.
bcn2718 wrote:
說的非常好
你的獲利...(恕刪)

我獲利還可以吧,十七年來年化報酬率12趴左右,比S&P 500高3%,跟巴爺爺的20幾趴不能比,
但如果能持續50年,應該有289倍吧?

S&P500到去年底,47年是122倍,換算成50年大約是167倍,並不比北車店面差多少。
至於 S&P 500歷年倒了幾家,就跟你買台灣50一樣,你買的是指數,倒幾家跟投資人無關。

相對的,北車店面的報酬率再好也和台灣99.99%的人無關,
一般人一生能還完自住的房貸就算厲害了,
再厲害一點的,了不起有所謂的三宅一生,多買兩間公寓靠租戶付房貸,老時靠房租當退休金。
這些人的房子長期下來,絕大部分贏不了通膨多少。

況且買房投資跟你的工作地點很有關係,你工作在台中,台南,不可能跑來台北買房收租。
所以全台灣有機會投資雙北市的人口1/3不到。自由度跟股票完全不同。

我的退休帳戶17年來一年投一萬四到一萬七八千美元,在雙北市有能力置產的人,應該都負擔得起。
十七年前如果決定不買房,只投資股票,今天就可以直接還清一間3000萬的房子。
十七年前,月繳5萬,0頭期,大概也只能買6百萬,到今天大概值一千八百萬左右的房子。
(參考台北歷史房價: http://amuro810238.pixnet.net/blog/post/45771589-%E5%8F%B0%E5%8C%97%E5%B8%82-%E6%AD%B7%E5%8F%B2-%E6%88%BF%E5%83%B9, 和房貸試算: https://www.ctbcbank.com/CTCBPortalWeb/toPage?id=TW_RB_CM_mortgage_100005)。

下面是12/2/2017剛破百時,為了慶祝寫了篇FB的截圖(其實到了這個月又漲了快8%)

以上投報都不滿意

北車不是特例

以前西門町那條電影街(約在日新戲院附近)某店面騎樓前有一攤碳烤雞腿,大約只有1坪大小
在40年前看電影要大排長龍的年代
我有看到小姐一次放10隻雞腿下去鐵絲網烤
印象中是70元←這很貴
(我朋友一邊看電影一邊啃,電影看完,那根雞腿骨變成白骨)
小姐動作超快,醬料抹一下冒煙馬上起鍋
白色紙袋裝一裝
這一下就賺700元(當時錢很大圓)
40年過去了
小姐早已經變成老小姐了

承租1坪騎樓做碳烤雞腿變成買下後面的店面,比我的北車強多了
小姐的後代也是經營碳烤雞腿

這幾倍?改天去西門町看看那間叫啥店名來著,都忘了

還有個最大的問題
沒有實體的股票看你們通常玩不大
有賺到%%也不肥

還是房地產能放心投入大筆金額,未來50年會不會再漲百倍誰也不知道
這兩三年房地產不太敢放,
倒是股票還敢投,

北車跟西門町的案,
距離太遙遠,連邊都摸不著。
話說這些頂尖物件,
要不是有地緣關係,就是有相關人脈,
像我等連邊緣都攀不上的人,
還是放股票好,
至少還能讓馬雲,馬化騰,佐柏克,佩吉幫我賺。

氣宗跟劍宗孰強孰弱,練到最後才知道。

股票我以為是這樣的,
一開始,幾十幾百萬。
賺賠之間幾年過去了,
再來就是幾千萬,又幾年過去了,
再來就是幾億元,又幾年過去了,
就是幾十億,幾百億。
隨著資產的增加跟在股票上賺錢的能力,
股票的部位會越來越大。


bcn2718 wrote:
以上投報都不滿意北...(恕刪)
digo1971 wrote:
這兩三年房地產不太敢...(恕刪)


不管那部武俠
氣宗到後來都略勝劍宗耶^^”

我是來亂的
bcn2718 wrote: 白色紙袋裝一裝
這一下就賺700元(當時錢很大圓)
40年過去了
小姐早已經變成老小姐了


承租1坪騎樓做碳烤雞腿變成買下後面的店面,比我的北車強多了小姐的後代也是經營碳烤雞腿

我家隔壁的以前就是推著推車在西門町賣水果的。
以前是父母賣,去年我回去經過西門町,看到現在是他女兒在賣。以前小時候不懂事,覺得不用讀書,一個月賺4,5萬超爽的,現在覺得這種都是辛苦錢。
當年那個雞腿我也吃過,記得沒錯的話,後面的店面其實也不大,應該不到十坪吧?那時候忠孝東路大廈大概40-50萬,電影街店面80-100應該跑不掉。三十年來漲4,5倍也是合理。年化報酬率大約5%多加上房租大概7-8%。

那時候忠孝東路大廈大概40-50萬,電影街店面80-100應該跑不掉。三十年來漲4,5倍也是合理
-----------------------------------------------------------------------------------------
70年代房價沒你想像中的貴
那個時候東區敦化南路全新5萬/坪(現場應該可以再殺價)
跟你記得的有十倍的差距

所以你推測的房價漲幅低估了,因為高估70年代當時的房價。
店面的漲幅倍數就更大了,因為限量。

1970年代(民國6x年):


來源

  • 6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