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公設要算進售價不公不義?

Shawn732 wrote:
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轉賣的。



可是對某些人而言
房子就是要拿來轉賣的,稱做投資客

bb- wrote:
所以你要建商賠錢,那已經有房子的人難到不會跟著賠錢嗎,有房子的人不也是小老百性之一


建商賠錢很難的啦,
更何況台灣的虛坪制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這麼多名目。
難道在改制度之前大家都自己搭茅草屋嗎?

bb- wrote:
我也有房子,先不管...(恕刪)


這個社會的資產取決於大家的腦袋可以生產出多少東西。
有生產力的話,把生產力化成資產再用資產去投資生產力,
這樣資產才有意義,
不然的話都是假的。

更不用說我們面臨生產力一直不斷逃出台灣。
這問題不想辦法解決,創造更友善的環境,
到最後手上有的所有權狀不過就只是一張紙而已。
Shawn732 wrote:
更不用說我們面臨生產力一直不斷逃出台灣。
這問題不想辦法解決,創造更友善的環境,
到最後手上有的所有權狀不過就只是一張紙而已。



當年輕人買不起房子
當年輕人選擇外移,無法外移的選擇不生

如果有一天
社會上有大半都是老人時
這些老人滿手的房子能做什麼用呢?

我不介意我的房子房價下跌
因為若房價不下跌的話
上述的狀況有一天就可能到來
政府的功能在讓房市更健全合理
不在於保證誰家的房屋價值不縮水
況且實坪計價後也不一定就因此而跌價
該漲該跌一切由市場機制決定
但對於整個房地產市場會更健康透明也更有效率
如果以自身利益考量反對實坪計價也是個人自由
但是政府就必須以公眾利益考量做決策


台灣最需要被改變的
就是把房子當成賺錢工具的這種心態
蝦米爸爸 wrote:
所以舊屋屋主也是很有理由支持"實坪計價"的喔
不過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很多舊屋屋主搞不清楚實坪和虛坪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針對這點,我再繼續補充
只要房屋的公設比低於建商新建案的公設比
屋主就應該要支持實坪計價


先看一個新聞
https://video.udn.com/news/596754
北市建案公設比34.5% 新屋3成是虛坪

我整理了一張表


假設新建案的公設比是35% (虛坪40坪,實坪26坪)
你的房屋的公設比是25% (虛坪40坪,實坪30坪)

如果採用虛坪計價的時候,新建案一坪100萬
你的房屋也跟著比照一坪100萬的話,你的實坪頂多就只能價值133.3萬
更何況你的房屋比較舊,所以133.3萬是個"天花板",你的房屋是從133.3萬往下算
假設你虛坪開價90萬,相當於實坪開價120萬
你可以開的總價是: 90萬 * 40坪(虛) = 3600萬 (公設等於賣900萬)

如果採用實坪計價的時候,新建案一坪153.8萬 (建商想賣的總價不變)
你的房屋開價的"天花板"就跟著水漲船高,從133.3萬變成153.8萬
這時候你實坪開價138萬,你還可以說新屋153.8萬,你的開價已經比新屋便宜了15.8萬
於是你可以開的總價是: 138萬 * 30坪(實) = 4140萬 (公設送給下一任屋主)

你的房屋可以開價4140萬,還比新建案開價4000萬多了140萬
有意看房的買方問你憑什麼?
你只需要回答:因為新建案是26坪,你的房屋是30坪,多了4坪
這就是實坪計價對現有屋主的好處啊!

至於說實坪計價會導致房價下跌
指的是建商的新建案(實坪26坪)總價可能要從4000萬往下跌
於是你的房屋(實坪30坪)總價可能要從4140萬往下跌
但你的房屋就算跌價到3800萬,也還比虛坪計價的時候3600萬來的高

建商/投資客企圖用房價下跌讓你們害怕實坪計價對自己不利
不要輕易被他們這種說法給拐了!
所謂的"跌",其實是跌建商的新建案(尤其是公設比很高的那種)
你的房屋只要公設比低於建商的新建案,你就會得到好處的

請700萬舊屋屋主,用力支持實坪計價就對了
除了可以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子
也可以讓你們的房子價值比虛坪計價的時候更值錢
這概念就是原本年輕人要用4000萬跟建商買實坪26坪的房子
然後你實坪30坪(虛坪40坪)的房子只能賣3600萬
改成實坪計價後變成年輕人用3800萬跟你買房子,你跟年輕人雙贏!

(你多賣了200萬,年輕人少花了200萬+多得到4坪實坪)

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人中有投資客
其實你也不用害怕實坪計價
只要你手上囤的房子其公設比低於建商的新建案
你也是可以享受實坪計價帶來的好處
(但如果你囤了一堆新建案,那也沒辦法了)
看屋首重室內主建物面積,屋子才能住的久
現在的預售屋新成屋...建照大都是建103年
房屋總價/權狀=主建物+陽台+雨遮+公設

A).公設=權狀計坪,
公設房價計價合理嗎?公設比太高,我不碰
現在資源好,居家附近就有公園,健身中心...
公設多寡非必要,依自己資金鬆緊作取捨
公設調高,購屋公設比超過三成四,誇張
B).雨遮=權狀計坪,
雨遮房價計價合理嗎?雨遮蓋太多,我不碰
雨遮隨建商意願加減蓋因為不計入容積率
雨遮擴建,住的格局,雨遮比臥室還大,誇張
此案,1500萬購屋,建坪26.43坪,公設比33%,
主建物13.36坪,雨遮2.7坪150萬.雨遮鑲鑽
C).剛性購屋,但是1家四口怎麼住?
以前三房室內30坪,現在三房室內不到20坪,
這類格局的房子是買來投資,不是買來住的.

我提醒看屋的兒子,錢花在刀口,
看屋首重室內主建物面積,屋子才能住的久
建103,容積獎勵高,公設高,雨遮計坪計價
未來獎勵1.2倍,公設低,雨遮不計坪不計價
找不到滿意屋,等後年建照是建105才進場
未來新建照大樓應該是價廉物美主建物大
(見我前面的第22F所言,建照權狀的改革歷史)
你就算沒有健身房圖書室地下停車場
起碼得有電梯吧
大家都要用實坪計價
那請問公設那些地與費用誰出?
羊毛出在羊身上
價格還不是灌回實坪的價格上而已
退休老人 wrote:
我提醒看屋的兒子,錢花在刀口,
現在資源好,居家附近就有公園,健身房...
公設多寡非必要,依自己資金鬆緊作取捨
看屋首重室內主建物面積,屋子才能住的久



退休老人 wrote:
找不到滿意屋,等後年建照是建105才進場
這新建照大樓應該是價廉物美主建物大

如果還沒買房的人
這位前輩的建議值得參考
紗倉 wrote:
大家都要用實坪計價
那請問公設那些地與費用誰出?
羊毛出在羊身上
價格還不是灌回實坪的價格上而已

就是要讓價格灌回到實坪上啊
這樣公設越多,反應出的實坪越有"價值"

例如: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4991481&p=12#62554524
蝦米爸爸 wrote:
假設新建案的公設比是35% (虛坪40坪,實坪26坪)
你的房屋的公設比是25% (虛坪40坪,實坪30坪)

如果採用虛坪計價的時候,新建案一坪100萬
你的房屋也跟著比照一坪100萬的話,你的實坪頂多就只能價值133.3萬
更何況你的房屋比較舊,所以133.3萬是個"天花板",你的房屋是從133.3萬往下算
假設你虛坪開價90萬,相當於實坪開價120萬
你可以開的總價是: 90萬 * 40坪(虛) = 3600萬 (公設等於賣900萬)

如果採用實坪計價的時候,新建案一坪153.8萬 (建商想賣的總價不變)
你的房屋開價的"天花板"就跟著水漲船高,從133.3萬變成153.8萬
這時候你實坪開價138萬,你還可以說新屋153.8萬,你的開價已經比新屋便宜了15.8萬
於是你可以開的總價是: 138萬 * 30坪(實) = 4140萬 (公設送給下一任屋主)

看到了嗎?
虛坪計價時,公設賣900萬 (90萬*10坪)
結果房屋的總價只能賣3600萬
採用實坪計價時,就算公設送給下任屋主
結果房屋的總價還能賣4140萬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