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東區店面「倒一片」⋯再爆蘋果優仕、DHC關店


豪哥大 wrote:
另外實體通路跟虛擬通路我的觀點再釐清一下
1.電子商務平台的泡沫化已經快破了,接下來就是整合購併的過程
因為現在台灣的電商平台賺錢的很少,賺大錢的更是一個也沒有
台灣具全島集配能力不過新竹嘉里宅急便宅配通四大物流商一樣是寡占
整併後物流業勢必借機休戰讓流血配合告一段落
以後免運費的好康只會存在你我的記憶中
電商依舊還是在的,只是躺在家中購物方便還是有便宜就未必了
替代的是店取店配變多了,您的交易大部分仍是在超商實體店鋪完成
實體跟虛擬沒有誰取代誰的問題,配合來完成交易現在就是常態


這部分我與你的觀點不同
猶記約10年前
大家都在喊地球是平的
以後人才、資金等等的流通都是沒有國界的
所以要有各式各樣的自由貿易協定等等把整個地球的流通障礙推平
那,10年後的現在呢?
地球的人、金、物的流通有平嗎?
沒有,反而興起了保護主義→英國要脫歐,美國要自閉

我提這觀點只是想說,物極必反
在推平、整併、合併的過程中
一定會有地域性、文化性、人民風俗習性的需求出現
淘寶與露天的規模再怎不均,淘寶仍無法取代露天
露天也不會倒(背後金主或許會變,但露天這個平台的樣子是無法變的)

或許你還停留在大吃小的觀念
但現在的趨勢已經變成小而準、小而美了


2.生產者(廠商)依舊是弱勢,非獨佔性商品更是如此
消費者不買生產者要調整
通路不賣生產者也要調整
生產者無論生產什麼都賣得出去的年代大概只存在十八世紀
你未來能看到的依舊是通路為王的時代


消費者不買生產者要調整
通路不賣生產者也要調整

就是因為你講的這兩句話
恰巧驗證了上一點,大吃小是有極限的
當大通路不賣,消費者又有需求,小通路就有生存空間
這也恰巧是當今保護主義興起的緣由
因為人民厭倦吃喝玩樂都受制於大品牌或國外
所以local化的需求就產生


3.實體店鋪的未來要嘛提供服務,要嘛提供差異化商品
只要需求仍在東區店面仍舊會繼續開店
只是配合景氣房東在租金下調跟閒置中做選擇罷了^++^


我只能說,虛擬無法取代實物
最終兩者只能到達某個平衡
不然為什麼大家要去旅展?為什麼大家要去周年慶?
這些都可以網購為什麼大家還要出門?

sgleepapa wrote:
商業型態改變了不是消費者沒有錢.網購多輕鬆,在家裡躺臥沙發上就可以血拼,不用跑去東區,先煩惱停車位,還擔心價錢被坑,在那種污穢的空氣下走到腳酸也沒有椅子坐.
樓主是正義之士憂國憂民,擔心燙金店面沒人要了,經濟的運轉總會往最合理的方向走,腦袋要跟上時代.


參予討論

東區景點之一誠品

偶從誠品只有一家店時開始逛,仁愛圓環旁,不是敦南現址
後來陸續擴充..只要在北市,偶也有一間間體驗,很多小點開一陣子也收掉如光復北/基隆路震旦大樓
天母還有兩家

後來全盛時期就不知道有多少家了



不過現在買書真的是上網買普遍便宜,但偶爾有去誠品看到喜歡的當期新書還是會直接買

不過誠品還是轉型賣咖啡賣氛圍比較合適,或者換店面小點店租不會那麼貴,也不用大坪數要不斷出租攤位來分擔,搞得書店不倫不類賣一堆東西,商家攤位跟書櫃不成比例,或許還可以撐久一點

豪哥大 wrote:
1.電子商務平台的泡沫化已經快破了,接下來就是整合購併的過程
因為現在台灣的電商平台賺錢的很少,賺大錢的更是一個也沒有
台灣具全島集配能力不過新竹嘉里宅急便宅配通四大物流商一樣是寡占
整併後物流業勢必借機休戰讓流血配合告一段落
以後免運費的好康只會存在你我的記憶中
電商依舊還是在的,只是躺在家中購物方便還是有便宜就未必了
替代的是店取店配變多了,您的交易大部分仍是在超商實體店鋪完成
實體跟虛擬沒有誰取代誰的問題,配合來完成交易現在就是常態


你怎麼會覺得網購是免運呢?
網購的商品價格都比實體貴80-100元
就是把運費加在裡面
minhua0317 wrote:
或許你還停留在大吃小的觀念
但現在的趨勢已經變成小而準、小而美了

電子商務或網購可以有小而美
而電子商務平台不可能小而美
無法招商壯大交易量不過是唬自己還在"投資期"而已
露天本身事實就沒有很賺錢後面更沒大財團財務支援
我不客氣的說這是賣給國際品牌最佳標的
賣掉以後名子還在不在不敢說,但即使還在也是名存實亡
競爭沒有何平相處這件事,不是你死就輪到我死了
三五年後你想網上賣東西還有的公用平台不會太多
背後出資的搞不好都是同一個

audi58 wrote:
以前信義區還沒起來...(恕刪)


東區地下街其實比地上好逛
上面真的比較冷清
東區以前我喜歡去健身房,1次性繳了好幾年的會費,結果倒店了。。亞歷山大 加州,還我錢來。。。
豪哥大 wrote:
兩者伺服器一個在韓國一個在美國
你所有的隱私照樣給日韓美三國蒐集光光
支付寶不過是消費習慣的資料您都這麼在乎
那LINE跟FACEBOOK被看光光是不是該跳樓了



任何網路媒體都會碰到政府單位去索取個資。
但美國企業的做法是與其被爆料出來,不如主動公佈各國政府索取的情況。

當然啦,對一般人沒有差別,因為他們也沒有說到底索取了什麼。
但起碼還有跟你說政府會找他們要資料。
Android系統一開始下載App就會提醒你這個App需要什麼樣子的權限。
也是事先提醒開放權限有資料外洩疑慮,這是事先跟你說明白的做法。

中國的網路相關服務就不是了,都是暗中蒐集資料。
當然不會跟你講,而且藏得很隱密。
許多中國的軟硬體服務都在偷偷傳資料回中國,沒人知道要幹嘛,也不會跟你講。
你只能自己找出可疑的IP自己用防火牆封掉。

你知道強國神通廣大到什麼地步? 有可疑的資料都是很短時間內就封鎖了。
連馬上用通訊軟體傳送的機會都沒有,根本看不到。

一個資料內容隨時受到監控的國家你可以用得很安心也真是服了你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