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ku wrote:
很多人都說現在登記制度(政府沒甚麼虛坪制這種東西)建商可以上下其手大賺利益, 但公設比是公開的, 權狀面積是透明資訊下, 有人有建商還能上下其手, 欺騙買家的案例嗎?
清楚的永遠知道枚角在哪?不清楚的被話術欺騙的也不少,谷歌或01上皆有
ryanku wrote:
現在低公設比通常只是選項, 卻不是必要, 也不是市場主流
這就是虛坪制下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永慶資料:12樓以上合法規公設比只要20~28%,
建物總面積越大,越接近20%,
總面積0.1%當垃圾室夠大了吧,別追垃圾車了。
ryanku wrote:
不透明就會有鬼, 不登記下就不透明
主版本文中這部分沒有提到,
但若與國際接軌,
其它部分是登記在大樓手中(可能是管委會非個人),
公設登記在自己名下和大樓管委會名下有差嗎?
有,部分住戶爽度不同,對建商也是「不爽度不同」,
還有還是老話一句,
實坪制建商的設計一定和現有制度下不同。
若與國際接軌才知誰在裸泳。
這就是枚角,別說實坪制與現有制度相同,不然你以為建商反對什麼
dallasoriginal wrote:
迷糊仗又來了大家都...(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