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是國家法規規定的,不是建商發明的,最近法規修正,再增設一座逃生樓梯,還有一些無障礙設施,所以新建物公設直逼33%大關。所以各位要質疑的不是建商,而是國家有需要訂法令訂到這麼嚴嗎?還是公務員只是為了卸責,拿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當幌子呢?不只建築法,環保/消防/水保法規皆是,隨便訂個條文,就要買什麼,配什麼,還要給專業技師簽證,這都是錢,誰買單,看似建商買單,其實還是買房子的買單,建商只是加工廠,那新法規新設備有沒有用呢?我只能說用得到時都有用!
建案的時間點、戶數、地目…有差,特別是前者應該是一組樓梯,後者應該是二組樓梯吧?新法規定的gladiator wrote:這也是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其實我看一個朋友公設才1X%而已,但游泳池、健身房、電影院、圖書館等等等一應俱全,還因為外部樑柱面積無法申請面積,退了兩坪的錢給我朋友,我另一個朋友家小小的SPR池,小小的圖書館,小小的花園,小小的兒童遊戲室,結果公設28%..........
gladiator wrote:確實應該如此,這對...(恕刪) 社區大樓的公設裡面其實有部分設備是可能20年以上都用不到,但卻又不能沒有它(政府規定).而且每年還要花錢去維護它(也是政府規定),但這些費用到底該誰來負擔?是建商?是買家?還是政府?
CELLBOX wrote:實坪制 保證房價溜滑梯 掉到谷底新竹某建商蓋的房子 全部都是公設50%如果購買 100坪含公設 跟50坪不含公設保證房價會溜下去 消費者會站在自己有力的地方殺 本來你要"買"一間房,你會因為明天開始,改實坪制,而放棄用同樣價格買那間房嗎?本來你要"賣"一間房,你會因為明天開始,改實坪制,而減少房子的售價嗎?實坪制實施,在短期會造成房地產成交量下降,因為大家還不習慣"單價"忽然變高,但後來會發現不是只有想賣的那一間房子變高,而是全台灣的每一間房子都變高了,也會開始慢慢接受這樣的價格。
有人說虛坪、實坪沒差,有人說實坪房價溜滑梯,實坪制國家沒有公設嗎?房價溜滑梯嗎?如何配套而己總價會膜糊討論重點但個人認為(想討論的重點)實坪制會改變建商的設計方式,現在不能住人的假實坪如雨遮就會被設計最適化,不會再灌水。可減少有心人上下其手(谷歌一下不少,現在也還在上演中),實坪制對消費者有利。也請各位說說實坪制的缺點(想討論的重點),大叔虛心學習,謝謝。(別再跳針說現在雨遮法規記坪不計價...,雨遮重要性了?給鳥人住的雨遮是例子,不是討論重點)
sdsfsdf wrote:公設幾乎是一片露天廣場(磁磚地板)~但他還是把那30%公設比算進去~~價錢也沒便宜到哪裡去~這樣有比較好嗎??(沒甚麼公設~也沒便宜到哪去)公設的好壞也要看價錢合不合理~你以為公設拿掉那些設備甚麼的~建商就會如實回饋客戶???..(恕刪) 有頭頂蓋的才叫公設,你說的那叫建敝率anyway..看起來是沒人要團結起來對抗也算是台灣人的習慣再發生幾個事件我也蠻期待之後40%跟50%的公設(疑? 是安全性的? 那前面幾個提到金碧輝煌的是法規的什麼公設??吵什麼吵..参在一起都叫公設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