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1024 wrote:抱歉實話實說 傷了...(恕刪) 算了看你也是個攝影同好我也懶得多說誠心建議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這樣只會讓人看不起而已我確實是低薪族..還是個房貸奴月薪買台I6S+ 128G就見底了所以也不方便說什麼
房價是否壓垮生育率這個要看歷史看哪個時期生育率最高就知道了漢朝當時漢中城內房舍最便宜1萬錢一處的,也有2.5萬錢和7萬錢一處的按照當時每年也能領到96斛米,摺合9600錢。這樣的年薪刨去開支,兩三年下來在大城市裡買一小套房基本不成問題南北朝南北朝貧富相差極為懸殊,普通居民收入只有幾千,房價則是幾百萬。世界銀行有個說法:當房價超出居民收入的6倍時,就會對居民幸福構成威脅。而《南齊書》記載,「其民資不滿三千者,殆將居半。」也就是說,半數居民的收入只有幾千錢,那幾百萬的房價是居民收入的上千倍。唐朝一座擁有房屋39間、佔地2.9畝的大別墅,拍賣成交價只有138貫,摺合13.8萬文。當時洛陽斗米(約10斤)10文,唐玄宗年間1文銅錢的購買力相當於人民幣3塊錢13.8萬文就相當於40萬元唐朝只花40萬元就能在一線城市買一棟大別墅了宋朝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晚年(宋徽宗年間)在開封買過一所普通住宅,花了9400貫。而宋徽宗時朝廷僱人抄寫書籍,每人每月能掙3500文,相當於3貫多一點。也就是說,如果這位書記員在開封買一所普通住宅,得不吃不喝攢錢長達261年以上才能買得起蘇轍那套房子。明朝在明代買房也不是件易事,當時小戶型房子,需要三四千兩銀子。而清河縣縣令,從七品國家公務員,每年薪水不過三百五十兩。就是說,就算縣長去買房,如果不貪污的話,需要十年不吃不喝才能攢夠房錢。清朝史料記載,乾隆時期清朝公務員的薪水為:「一品歲支銀180兩,二品150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兩有奇,從九品、未入流31兩有奇」。以上這些僅僅是基本工資,稱「正俸」;也就是說一個七品官的年薪為90兩,90兩是什麼概念呢?據記載,當時新街口附近的房子85兩,也就是說一個小小七品芝麻京官省吃儉用刨去生活開支,大概兩年收入也足夠在京城買一套私宅。
高房價, 壓垮台灣生育率很痛心的一句話,人民最基本的民生問題,政府放任漲翻天官商一干人等皆落袋了再來打?政客們有沒有跟著炒?看看重劃區的土地持有人跟哪些官員民代是啥關係就可以明瞭了生育率?干他們啥事? 他們荷包滿滿一樣生很多,不用有健保勞保也一樣享有最好的後半輩子可憐的人民,缺的就是素人政治家而不是政黨
房價跟收入的比例一定影響生育率假設工作40年收入固定比例上升,那就可以預期勞務總收入扣除房價之後就是成家立業的揮霍額度當這個額度低的時候,自然也不太會想生.....再來我覺得工時也是大問題假設我個人目前要決定是否有小孩影響我最大的問題不是經濟是工時...早出晚歸,沒時間陪小孩、教育小孩生了不負責,我寧願養貓
這位大大是認真的嗎?? 這種養家養小孩幾近無存款的生活我無法想像...不怕一萬... 就怕來個萬一,哪天老天爺在生命中開了一個玩笑,無存款家庭會瞬間崩潰,風險實在是太高了就算讓你風平浪靜工作到退休,存款 + 退休金一定也不多,老年生活該如何倚靠?靠社會資源?靠孩子?(養兒真能防老?) dickyhung wrote:誰說老婆一定要放棄工作顧小孩的?繼續工作,請個保母每月2萬,除了孩子顧好了,每月還有剩3萬生兩個,保母費每月4萬,還是硬生生剩下1萬,房子一樣買800~1200萬你到底會不會算數??辦法是人想出來的...(恕刪)
先不管其他人的看法及情況是如何,至少我自己就是因為高房價而不敢生小孩的那一群人之一。光是買房的頭期款,至少要準備200萬左右(總價600萬左右的房子),而每個月的貸款加上兩人的生活開銷也要最少5-6萬左右。而且接下來的15-20年的貸款償還期間內,要保證公司不會到閉或是被裁員。生活也要避免額外的開銷或是出國旅遊,車子老舊要更換等其他支出。如果再加上小孩之後保母費跟教育費,說真的錢的使用會變得很緊。我們夫妻倆都是家裡沒辦法幫忙帶小孩,也沒辦法幫忙出買房資金的人,所以全部都要靠自己。所以現在寧可把資金存起來作為做生意的本錢,也不願意把錢壓在買房上頭。想說賭一把如果可以把生意做起來,至少不用再因為買房的問題去影響到生小孩的意願了。所以我覺得房價是會影響到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