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房價長期總是大漲,現在是買房絕佳時點,卻不敢買?

roward wrote:
那請問你說的那些人是為了買房才搬去那麼遠的地方開始通勤
還是因為工作讀書地點離原本住的地方很遠才要每天這樣通勤呢?

日本人每天花在通勤(搭乘電車)時間2-3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原因當然是因為要找到負擔的起的房價

我在加州Bay Area待過、也在溫哥華生活過,在國外,大家喜歡把居住環境與上班環境分開;在Downtown,除非是少數高樓有景觀的住宅大樓外,多數人是住在市郊的房子每天忍受高速公路的塞車,花在通勤時間並不短於2小時(單程1小時)

住在紐約,有能力當然是挑選曼哈頓中央公園旁的高級住宅居住;但是中央公園只有一個,曼哈頓區面積也是有限,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能夠居住在曼哈頓。也因此大多數人只能居住到市郊區域並且每天搭地鐵上班。難道因此就說「美國沒有居住正義?」

總歸一句,台灣人真的是被寵壞了!

中原一點紅 wrote:
日本人每天花在通勤(搭乘電車)時間2-3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原因當然是因為要找到負擔的起的房價 很混

我在加州Bay Area待過、也在溫哥華生活過,在國外,大家喜歡把居住環境與上班環境分開;在Downtown,除非是少數高樓有景觀的住宅大樓外,多數人是住在市郊的房子每天忍受高速公路的塞車,花在通勤時間並不短於2小時(單程1小時)你lag了

住在紐約,有能力當然是挑選曼哈頓中央公園旁的高級住宅居住;但是中央公園只有一個,曼哈頓區面積也是有限,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能夠居住在曼哈頓。也因此大多數人只能居住到市郊區域並且每天搭地鐵上班。難道因此就說「美國沒有居住正義?」汗

總歸一句,台灣人真的是被寵壞了!幫不了你


我不能認同更多.....
樓主應上書當政,未來執政,國安基金、退休基金、保險業,集中火力,一次購進,狂掃市場空屋,一次5兆,台灣GDP,則翻兩番。明年再換手一次。如此房價直漲無虞,台灣經濟直直上,退休保險基金持續擴大,根基永續。
中原一點紅 wrote:
日本人每天花在通勤(搭乘電車)時間2-3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原因當然是因為要找到負擔的起的房價
我在加州Bay Area待過、也在溫哥華生活過,在國外,大家喜歡把居住環境與上班環境分開;在Downtown,除非是少數高樓有景觀的住宅大樓外,多數人是住在市郊的房子每天忍受高速公路的塞車,花在通勤時間並不短於2小時(單程1小時)
住在紐約,有能力當然是挑選曼哈頓中央公園旁的高級住宅居住;但是中央公園只有一個,曼哈頓區面積也是有限,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能夠居住在曼哈頓。也因此大多數人只能居住到市郊區域並且每天搭地鐵上班。難道因此就說「美國沒有居住正義?」
總歸一句,台灣人真的是被寵壞了!

請問你說的第一句話所謂的日本人每天通勤兩三小時是因為找便宜的房子住有什麼文章可以參考嗎??是日本房價也跟台灣一樣被炒到很高嗎?
如果是原居住地離上班上課地點遠所以每天要通勤兩三個小時我覺得很正常
我以前讀書時候也是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趕火車轉捷運到學校~我也覺得沒什麼阿~很正常~因為我家就是離學校比較遠只能認拉
還有你說的美國單趟不少於一小時的路程上班~台灣也不少吧?這又怎樣呢?
至於你說的有能力的住市中心~其他的就住市郊區域每天搭地鐵上班~這個台灣也很多搭火車捷運的阿~這有什麼好說嘴的?
你口中的居住正義指的就是要讓每個人住在市中心嗎?抱歉我的想法是回歸到正常的合理範圍即是了~房價所得比前幾天才看到什麼國際的趨勢好像是八還九而已
別拿這種什麼大家都想往市中心擠來抹黑抗議高房價的言論

台灣人被寵壞我很相信
不過是那群沒任何生產行為的投機客被寵壞
才能說出這種房價被炒高請往偏遠地方去住每天慢慢通勤
更何況叫人去住青埔的用意我想根本就是想找話題去找人解套而已啦

你說你認識的從什麼瑞芳去讀書上班請問他們是從原居住地每天這樣通勤
還是因為原居住地房價被炒高他門迫不得已才搬去瑞芳改每天這樣通勤?
你可以順便幫我問問他們今天他們要成家立業~然後目前工作地點不更改~會想以熟悉的瑞芳為主先看房還是會以工作地點為主先看房~還是會以房價為主哪怕在青埔都沒關係去看房呢?
換成大大你你會選哪個選項阿?
蠻無聊的!昨天57新聞王也在報:售屋平臺驚見浮洲合宜住宅!價差一倍的貪婪嘴臉?

即使是窮人,也會利用社會的福利政策與善心!買低賣高,人人都期待,也都會這樣做,難到這樣炒房全部都是投資客!?那只要有想要買低賣高念頭的所有人,通通都是投資客!!

應該說,你能找出5%願意用他低價買入價格賣房的人嗎? 這種人如果連5%都不到,那豈不是炒房人人有份!?是你以及你的家人,就做得的到嗎?

投資客一點都不是社會中最大宗的群體,大多投資客也都是炒沒有生活機能的重劃區或高風險預售屋─因為自住客不會買..反而炒作一般市區宅的大多都是一般市井小民...只要買低賣高,人人都是投資客!?

Sunnycat40 wrote:
蠻無聊的!昨天57...(恕刪)

所以政府不是說要推出什麼封閉式的什麼住宅?
不然學學德國的房市控管政策也不錯啦

roward wrote:
所以政府不是說要推...(恕刪)
我不是多多也不是空空,我也覺得政府的住宅政策沒做好,也跟大家一樣非常支持應該要有合理的房價! 可是請問何謂『合理的房價』?

我一直發文強調,所謂『合理的房價』絕對不是讓你和你的老闆居住在樓上樓下當鄰居,也不是讓郭台銘與流浪漢住在同一個社區。政府的責任應該只是照顧讓人民吃飽、而不是讓人民餐餐大魚大肉、魚翅鮑魚。您說是吧!

住宅既然已經成為商品(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皆然),那就想辦法讓它回歸市場機制即可。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制定完整的住宅政策,以及國土規劃

我心中的想法很簡單,第一步只需要回歸『平均地權條例』,再來便是發展『社會住宅』。至於剩下的,就讓市場決定價格即可
平均地權條例:
1. 公告地價:依據市價評定不動產,反應出不動產真實價格
2. 照價課稅:合理的不動產持有稅(地價稅+房屋稅),國外平均不動產每年持有稅金為1.2%~4%
3. 按價徵收:如果為公共利益目的,則政府應該用評定價格按價徵收
4. 漲價歸公:不動產交易應分離課稅並採較高之所得稅稅率
5. 社會住宅:交通便利地點興建大量社會住宅,並且由政府依據申請者所得核定合理租金。現階段甚至可以仿照國外成立『大台北都市局』(涵蓋北北基桃)統籌規劃大台北區各項資源,例如交通、居住、學校、水、產業等,也可以根據各地區不同弱勢住宅需求量,依照地區【實價登錄】資料為基礎,運用公開招標方式用『合理價格』收購建商餘屋,作為『社會住宅』使用

如果上述都能實施,就算有投資公司或是個人仍然願意大量收購『特殊不動產』作為投資、開發、出租等目的使用,只要是有乖乖繳納各項稅金,政府實在也是沒有理由禁止。您說對吧!
中原一點紅 wrote:
我不是多多也不是空...(恕刪)

合理房價就是正常人過正常生活可以負擔的房價
一般來說是家戶年所得*1/3*20
以台北市來說
平均家戶所得約150萬
一個四口之家所需的30坪房子
在台北市的合理平均房價應該是1000萬
lml640707 wrote:
合理房價就是正常人過正常生活可以負擔的房價
一般來說是家戶年所得的*1/3*20
瑞芳火車站旁每坪10萬有找,請問你認為房價合不合理?

青埔、淡海、林三淡等多的是你所謂的『合理房價』,沒錯吧!

如果還覺得貴,大台北地區房價每坪低於十萬的也在所多有,只需多花心思,一定可以找到的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台北市家戶所得150萬,請問這些人是否已經戶籍設在台北市?換言之已經在台北市有房子?為何還要再多買房屋?台北市買不起難道不能買在市郊?1000萬的選擇一定有吧!

至於台北市超過1000萬的房子如果賣不出去,屋主自然就會降價。如果造成搶購,價格自然上揚,這叫做『市場』。如同我前面所說,紐約只有一個中央公園,只有一個曼哈頓區;如果每個人都想住在公園旁,住在台北市大安區,就只能由市場決定誰能夠繼續留下來。您說是吧!

中原一點紅 wrote:
我不是多多也不是空...(恕刪)

我上面的文章有說到了
前幾天忘記從哪看到
說國際合理的房價所得比大概就是8-9這樣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